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静雯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化合物
  • 3篇姜黄素
  • 2篇新化合物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姜黄素类化合...
  • 1篇单体化合物
  • 1篇药物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生物转化
  • 1篇生物转化法
  • 1篇双脱甲氧基姜...
  • 1篇糖苷
  • 1篇糖苷化
  • 1篇提取分离方法
  • 1篇柱层析
  • 1篇柱色谱
  • 1篇微生物转化
  • 1篇微生物转化法

机构

  • 4篇西华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作者

  • 4篇李锐
  • 4篇罗静雯
  • 4篇贾坤
  • 2篇李玲
  • 2篇陈琛
  • 1篇赖朋
  • 1篇徐伟
  • 1篇邓黎
  • 1篇黄维维
  • 1篇刘芳
  • 1篇张秀梅
  • 1篇苏国龙
  • 1篇付强

传媒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草药

年份

  • 4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姜黄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抗肝纤维化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从中药姜黄中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具体为姜黄素类新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抗肝纤维化的应用。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姜黄中分离得到全新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姜萜素A、...
李锐贾坤罗静雯陈琛何宇新李玲
文献传递
1个姜黄素类新化合物的LC-MS导向发现、结构鉴定及细胞毒活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导向分离法发现姜黄Curcuma longa根茎中1个新化合物,并进行分离鉴定及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运用LC-MS分析技术,结合MCI-Gel小孔树脂、ODS-C18反相柱及RP-HPLC等柱色谱手段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姜黄根茎甲醇提取物的低极性流分中分离得到1个姜黄素类新化合物,鉴定为姜黄素-没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化合物3,4′′′-epoxy-5′′′-C-(1α,2β,3β-bisabola-4,10-diene-9-one)-(2→5′′′)-curcumin(1),该化合物对Hep G2、A549和CT-26肿瘤细胞IC50值分别为4.82、8.81和5.40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1个姜黄素类新化合物,命名为姜萜素G;其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李锐贾坤付强罗静雯邓黎
关键词:细胞毒活性
微生物转化法制备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糖苷化产物及其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酚类成分,但是极差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制约了其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微生物转化进行结构改造,引入亲水性的葡萄糖苷键基团是有效解决其水溶性的手段。该研究利用不同微生物体系对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发现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 IFFI 3043能够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转化为双脱甲氧基姜黄素-O-葡萄糖苷(BDMC-O-glucoside),且转化效率达到63%。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合(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ormeter,HPLC-MS)、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检测手段,确认了BDMC-O-glucoside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完成了其转化过程的动态曲线分析,并通过MTT细胞毒活性法发现BDMC-O-glucoside对Hep 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BDMC。
李锐刘芳李芸香贾坤张秀梅徐伟苏国龙黄维维罗静雯
关键词: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华根霉生物转化糖苷化
基于MCI凝胶树脂的姜黄素类新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CI凝胶树脂的姜黄素类新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属于姜黄素类新化合物的提取技术领域,对发现了新颖结构姜黄素类化合物的馏分段,采用上样的方式不断重复富集到足够的样品量,最后通过一系列柱色谱方法和检测方法将...
李锐陈琛赖朋贾坤罗静雯何宇新李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