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国红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瘤
  • 3篇栓塞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弹簧圈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栓塞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狭窄
  • 1篇丹参川芎嗪
  • 1篇弹簧圈栓塞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切除...

机构

  • 7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泗水县人民医...

作者

  • 7篇宋国红
  • 2篇张翔
  • 1篇马辉福
  • 1篇武庆全
  • 1篇赵中庆
  • 1篇王琳
  • 1篇卓军
  • 1篇许华
  • 1篇李跃群
  • 1篇刘尚伟
  • 1篇马云通
  • 1篇李永峰
  • 1篇李伟
  • 1篇刘瞻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容积重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DVRT)技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程度评价的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单中心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27枚动脉瘤)。随机分为常规评估组和DVRT评估组,每组56例。常规评估组在术前血管造影和麻醉后3D重建基础上选择最佳工作角度行动脉瘤介入栓塞,2D-DSA评估为致密栓塞后完成手术;DVRT评估组在2D-DSA评估致密栓塞后行3D采集和DVRT,评估为非致密栓塞继续介入干预,评估为致密栓塞完成手术。对比两组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剂量,术后出血复发率及手术费用等情况。结果DVRT评估组未出现出血复发,常规评估组出血复发率为5.36%(3/56)(P<0.05)。两组患者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剂量及手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全脑血管DSA复查显示,DVRT评估组、常规评估组血栓形成分别为1例(1.8%)、7例(12.5%),动脉瘤复发分别为0例、6例(10.7%),脑梗死分别为0例、5例(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6.340、5.234,P<0.05)。结论DVRT技术可有效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栓塞程度,对手术策略选择起到积极指导作用,并显著降低非致密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卓军王琳赵中庆董燕张翔宋国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有关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Stata 15.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共2041支血管节段。Meta分析结果显示,CTA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和AUC分别为0.93(95%CI:0.86~0.96)、0.98(95%CI:0.96~0.99)和0.99(95%CI:0.98~1.00);CTA诊断颈动脉中度狭窄的合并Sen、Spe和AUC分别为0.87(95%CI:0.80~0.92)、0.96(95%CI:0.94~0.98)和0.98(95%CI:0.96~0.99);CTA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合并Sen、Spe和AUC分别为0.92(95%CI:0.87~0.96)、0.98(95%CI:0.95~0.99)和0.98(95%CI:0.97~0.99)。结论CTA对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颈动脉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度最高。
王登芹张茜茜纪文瑨宋国红
关键词:CT血管造影颈动脉狭窄META分析
支架精显技术指导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支架精显技术指导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01-2022-0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6)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指导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n=46)在支架精显技术指导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2组手术时间、成像质量、栓塞效果、神经预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05±0.20)h比(1.61±0.32)h,P<0.05],镍钛金属丝伪影评分低于对照组[(1.06±0.20)分比(1.23±0.21)分,P<0.05],镍钛金属丝显影、双螺旋显影评分高于对照组[(1.32±0.25)分比(0.95±0.16)分,(1.52±0.32)分比(1.31±0.21)分,P<0.05],动脉瘤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20±0.38)分比(2.42±0.39)分,(2.25±0.36)分比(2.52±0.41)分,P<0.05]及脑梗死、颅内动脉瘤复发发生率(0比8.89%、0比11.1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精显技术指导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提高支架可视度和栓塞效果,降低脑梗死并发症和颅内动脉瘤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神经预后。
马云通武庆全张翔李光香宋国红马辉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复发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死亡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死亡诊断的意义.方法 利用TCD动态检测42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双侧大脑中脉血流速度并观察其频谱的变化特征,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舒张期逆向血流信号(振荡波)及收缩早期尖小血流信号波(钉子波)的出现情况.根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27)和死亡组(n=15).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分析两组的TCD指标.结果 脑死亡组中振荡波出现率为86.67%,钉子波出现率为13.33%;存活组中振荡波出现率为14.81%,钉子波出现率为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8.25,P<0.01).脑死亡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Vm)值[(20.02± 13.96) cm/s]较存活组[(56.81±16.84) cm/s]明显降低(t=2.3,P<0.05).脑死亡组的PI值(4.02± 3.49)较存活组(1.24±1.03)明显升高(t=2.1,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振荡波或钉子波是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死亡的重要检测指标.TCD动态检测可作为临床确认脑死亡的方法之一.
李跃群宋国红刘尚伟寻芳芳刘瞻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死亡重型颅脑损伤
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AngⅡ、Chemerin水平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丹参川芎嗪+丁苯酞)和对照组(丹参川芎嗪),每组151例。持续治疗2周,NIHSS评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hemerin水平。【结果】两组血清BNP、AngⅡ、Chemerin、BNP、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2个月,观察组预后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31%(5/151)低于对照组的9.93%(1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5,P=0.021<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且预后好,这可能与降低患者BNP、MDA、Chemerin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李永峰李伟王登芹宋国红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3-01-2019-04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35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采用3D-DSA选择工作角度测量动脉瘤大小(前后径、上下径、最大径、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弯曲角度)。随访脑血管造影3~20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对所有35个微小动脉瘤成功实施了弹簧圈栓塞,其中30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中均未破裂出血,发生脑栓塞事件2例,术中弹簧圈不能完全填入1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28个,次全栓塞5个,部分栓塞2个。术后半年复查造影,27例复查DSA,动脉瘤完全闭塞22例,不完全闭塞5例。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有效手段,治疗关键是准确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精细操作。
许华宋国红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弹簧圈
复合手术治疗串联型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2024年
串联型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方式也愈趋向于微创,复合手术的方式也早已被提及且被证实了其技术的可行性。近年来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发现复合手术治疗串联型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值得商榷,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复合手术在治疗串联型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流程、手术方式的比较及存在的争议作一综述,以便对该手术方式有更全面的了解。
刘长通王浩展宋国红
关键词:复合手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