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巧芝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松林
  • 2篇土壤
  • 2篇马尾松
  • 2篇马尾松林
  • 1篇氮沉降
  • 1篇验证性
  • 1篇验证性实验
  • 1篇设计性
  • 1篇设计性实验
  • 1篇实验课
  • 1篇实验课程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温度
  • 1篇自主设计性实...
  • 1篇微生物
  • 1篇温度
  • 1篇林分
  • 1篇模拟氮沉降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3篇毛巧芝
  • 2篇何丙辉
  • 2篇黄祺
  • 1篇王小燕
  • 1篇周洪
  • 1篇李源
  • 1篇辜夕容
  • 1篇吴耀鹏
  • 1篇王恒伟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缙云山马尾松林和柑橘林土壤微生物PLFA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被引量:18
2015年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敏感.本文运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缙云山马尾松林和柑橘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6个海拔土壤中共检测到48种PLFA,其中i16:0、10Me17:0、10Me18:0 TBSA在6个海拔中含量均最高,且柑橘林土壤PLFA种类和含量明显高于马尾松林.随着海拔升高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含量逐渐增加,柑橘林则逐渐降低,各海拔间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阴性菌(G^-)及革兰氏阳性菌(G^+)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低海拔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高于高海拔,而柑橘林R在低海拔最高,H'、J则在高海拔最高.不同海拔土壤细菌、放线菌、G^-及G^+与土壤酶和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细菌、放线菌、G^-及G^+与脲酶(Ure)、转化酶(Ive)、过氧化氢酶(CAT)、林分类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真菌与Ure、Ive、CAT呈显著正相关;而细菌、真菌、放线菌、G^-及G^+与海拔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Ure、Ive、CAT、林分及海拔是影响土壤微生物PLFA变化的重要因子.
曾清苹何丙辉毛巧芝吴耀鹏黄祺李源
关键词:马尾松林PLFA土壤酶海拔
重庆缙云山两种林分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季节响应差异性被引量:9
2016年
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争论,需要进一步研究。选择重庆缙云山的马尾松林和柑橘林开展了氮添加实验,分别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低氮T_5:20 g N m^(-2)a^(-1),中氮T_(10):40 g N m^(-2)a^(-1)和高氮T_(15):60 g N m^(-2)a^(-1))和对照(T_0:0 g N m^(-2)a^(-1))共4个水平的处理,各林分每个处理各9次重复,每个处理量分4次,在每个季度开始各施1次。采用ACE(Automated Soil CO_2 Exchange Station,UK)自动土壤呼吸监测系统测定两林分土壤表层(0—10 cm)的呼吸、温度和湿度,分别在当年的7月、9月、11月、第2年的1月、2月、3月、5月、6月各连续测定4d,每天(8:00—18:00)4次,以揭示两种林分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季节动态响应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柑橘林与马尾松林林下土壤表层呼吸表现出一致的季节变化动态趋势: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但柑橘林土壤呼吸显著高于马尾松林(P<0.05)。(2)总体上氮沉降抑制了2种林分土壤表层呼吸,而N沉降量大抑制程度越高。只在冬季土壤湿度低的马尾松林下氮沉降促进了土壤呼吸。(3)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指数关系(P<0.01),而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有显著的二次模型拟合关系,但均受到氮沉降量处理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在亚热带山区2类森林下的典型案例结果支持氮沉降抑制土壤呼吸的认识。
曾清苹何丙辉毛巧芝秦华军李源黄祺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马尾松林
基于PBL模式的自主设计性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为应对“双一流”高校发展的需要,结合林学人才培养要求及植物生理学实验特点,应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进行林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展开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长,提高学生的互动次数,且记忆中长时间存有该实验的印象,对实验课程满意度高.从林学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了PBL模式的优势,探讨了实验中的实施步骤.
毛巧芝胡斌周洪王恒伟王小燕辜夕容
关键词:PBL模式实验课程自主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