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争论,需要进一步研究。选择重庆缙云山的马尾松林和柑橘林开展了氮添加实验,分别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低氮T_5:20 g N m^(-2)a^(-1),中氮T_(10):40 g N m^(-2)a^(-1)和高氮T_(15):60 g N m^(-2)a^(-1))和对照(T_0:0 g N m^(-2)a^(-1))共4个水平的处理,各林分每个处理各9次重复,每个处理量分4次,在每个季度开始各施1次。采用ACE(Automated Soil CO_2 Exchange Station,UK)自动土壤呼吸监测系统测定两林分土壤表层(0—10 cm)的呼吸、温度和湿度,分别在当年的7月、9月、11月、第2年的1月、2月、3月、5月、6月各连续测定4d,每天(8:00—18:00)4次,以揭示两种林分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季节动态响应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柑橘林与马尾松林林下土壤表层呼吸表现出一致的季节变化动态趋势: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但柑橘林土壤呼吸显著高于马尾松林(P<0.05)。(2)总体上氮沉降抑制了2种林分土壤表层呼吸,而N沉降量大抑制程度越高。只在冬季土壤湿度低的马尾松林下氮沉降促进了土壤呼吸。(3)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指数关系(P<0.01),而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有显著的二次模型拟合关系,但均受到氮沉降量处理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在亚热带山区2类森林下的典型案例结果支持氮沉降抑制土壤呼吸的认识。
为应对“双一流”高校发展的需要,结合林学人才培养要求及植物生理学实验特点,应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进行林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展开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长,提高学生的互动次数,且记忆中长时间存有该实验的印象,对实验课程满意度高.从林学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了PBL模式的优势,探讨了实验中的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