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影

作品数:13 被引量: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衰竭
  • 9篇心力衰竭
  • 4篇对心
  • 4篇预后
  • 4篇慢性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动脉
  • 2篇血尿
  • 2篇血尿素
  • 2篇血尿素氮
  • 2篇血清
  • 2篇尿素氮
  • 2篇综合征
  • 2篇利钠
  • 2篇利钠肽
  • 2篇患者预后
  • 2篇N末端
  • 2篇B型利钠肽
  • 2篇长期预后

机构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孙志军
  • 13篇王传合
  • 13篇李影
  • 12篇韩苏
  • 2篇于彤彤
  • 2篇孙兆青
  • 2篇刘双双
  • 1篇董媛媛
  • 1篇杨丽娜
  • 1篇王菁菁
  • 1篇王卓
  • 1篇陈子涵

传媒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二聚体与慢性心力衰竭院内死亡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索D-二聚体(D-dimer)与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2 840例,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组,分为生存组和院内死亡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与D-dimer相关的血液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中具有相关性的指标为自变量,D-dimer为因变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D-dimer密切相关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dimer预测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慢性心衰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各因素对院内死亡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2 84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死亡46例。院内死亡组D-dimer较生存组升高[分别为788 (342~1 418)μg/L和212 (120~420)μg/L,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D-dimer与脑钠肽(BNP)呈正相关(P=0.017),与白蛋白、血钠、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分别为P <0.001,P <0.001,P=0.021)。通过ROC曲线,D-dimer预测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为614μg/L,AUCD-dimer=0.81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imer>614μg/L是慢性心衰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OR=11.147,95%CI:5.967~20.822;多因素分析OR=5.691,95%CI:2.750~11.778)。其他独立危险因素BNP、血红蛋白、血肌酐的AUC比较结果显示(AUCBNP=0.729,AUC血红蛋白=0.679,AUC血肌酐=0.621),D-dimer预测慢性心衰院内死亡发生的价值高于血红蛋白和血肌酐,但与BNP无差异。结论 D-dimer升高是慢性心衰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佟菲王传合韩苏李影李志超孙志军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D-二聚体
血尿素联合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血尿素联合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意义。方法连续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6262例,按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存活组6034例和死亡组22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3929例和高龄组(年龄≥80岁)2333例;按心衰类型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FrEF)组1088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组2343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组2831例。检测NT-proBNP及血尿素水平,ROC曲线分析血尿素预测院内死亡的发生。结果死亡组血尿素、NT-proBNP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显示,血尿素、NT-proBNP是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血尿素、NT-proBNP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老年组血尿素和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高龄组[(8.87±5.29)mmol/L vs(9.53±5.44)mmol/L,(5144.93±6376.14)ng/L vs(5756.00±6736.07)ng/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尿素预测院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1.41 mmol/L,ROU曲线下面积为0.727(95%CI:0.712~0.734)。以血尿素11.41 mmol/L和NT-proBNP 5000 ng/L为界值,心衰患者中2项升高者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2项正常者和单项升高者(P<0.05)。结论血尿素及NT-proBNP升高是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血尿素联合NT-proBNP对心衰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大。
王传合崔文佳韩苏佟菲李影李志超孙志军
关键词:血尿素氮心力衰竭生物标记交感神经系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7 681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回顾性数据库。最终入选患者7 2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NLR值分为三组,低值组(<2.5909)2 396例、中值组(2.5909~4.3889)2 401例、高值组(>4.3889)2 469例。平均随访3.2年(2~8年),终点事件设为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LR对预后的影响;将NLR和NT-proBNP通过三分位法相互组合比较分析死亡风险比;ROC曲线对比NLR与NT-proBNP联合与二者独立应用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并且比较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临床资料比较提示NLR越高,患者状态越差,心衰越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增加,心衰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增加。NLR每增加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8%(HR=1.018,95%CI:1.012~1.024,P<0.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9%(HR=1.019,95%CI:1.012~1.025,P<0.001)。ROC曲线显示,NLR与NT-proBNP联合对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独立应用NLR及NT-ProBNP。进一步按照不同心衰类型分析显示,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与心衰预后相关,NLR与NT-proBNP联合后预测价值更好。此外,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李影王传合韩苏佟菲李志超孙志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后
血清钾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钾离子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资料,建立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库,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不同血清钾离子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9459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率为3.1%。血清钾离子在4.0~4.49 mmol/L之间院内死亡率最低,为2.3%,<3.5 mmol/L院内死亡率是4.2%,5.0~5.49 mmol/L之间院内死亡率是7.7%,≥5.5 mmol/L院内死亡率是15.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血清钾<3.5 mmol/L及≥5.0 mmol/L院内死亡风险增加,在调整肾小球滤过率,排除肾功能的影响后,仍有同样的结论,且血清钾离子水平越低(<3.5 mmol/L)或越高(≥5.0 mmol/L),院内死亡风险越大。结论血清钾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明显相关,血清钾离子水平越低(<3.5 mmol/L)或越高(≥5.0 mmol/L),院内死亡风险越大,血清钾离子水平维持在3.5~4.49 mmol/L之间可能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更好。
王传合韩苏佟菲李影李志超崔文佳孙志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清钾离子
糖尿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367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719例)及非糖尿病组(1648例),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糖尿病对PC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男性更少,甘油三酯、N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脑卒中的比例更高。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比例、慢性闭塞比例、Gensini评分更高,平均支架个数更多,平均支架长度更长。术后随访显示,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与PCI患者长期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的PCI患者在临床方面存在特殊性,但长期预后并无显著不良。
王卓于彤彤董媛媛宋娇磊李影陈子涵王传合韩苏孙志军孙兆青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FT3/FT4比值及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FT3/FT4)比值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0607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重要数据缺失、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及失访患者后最终纳入9343例。以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为终点事件,平均随访3.2年(2~8年)。最终死亡3915例,其中心血管死亡2728例。根据FT3/FT4比值将患者三等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Cox回归以及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FT3/FT4比值对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整体鉴别指数(IDI)分析FT3/FT4比值联合NT-proBNP评估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价值。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T3/FT4比值是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强预测因子。FT3/FT4比值每升高0.1,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4.8%(HR=0.852,95%CI:0.765~0.948,P=0.003),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24.5%(HR=0.755,95%CI:0.662~0.860,P<0.001)。KM生存分析显示FT3/FT4比值越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累积生存率越低。根据ROC曲线、NRI、IDI分析,FT3/FT4比值联合NT-proBNP对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显著优于单独应用FT3/FT4比值或NT-proBNP。结论FT3/FT4比值降低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且FT3/FT4比值联合NT-proBNP显著优于单独应用FT3/FT4比值或NT-proBNP的预测价值。
李影王传合韩苏佟菲李志超孙志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预后
胸痛发作小于3h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差异化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在胸痛发作小于3 h的情况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差异化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AAS患者69例,NSTEMI患者136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AS及NSTEMI的差异化风险因素。比较各差异化风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各因素鉴别AAS及NSTEMI的价值,并确定部分差异风险因素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NSTEMI,D-二聚体(OR 8.872,95%CI 4.064~19.366)、血小板分布宽度(PDW)(OR 1.635,95%CI 1.253~2.133)、非结合胆红素(UCB)(OR 1.149,95%CI 1.003~1.317)、收缩压(SBP)(OR 1.025,95%CI 1.006~1.045)是AAS发生的高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UC_(D-二聚体)=0.944(95%CI 0.897~0.973),AUC_(PDW)=0.794(95%CI 0.724~0.853)。利用ROC曲线的约登指数确定D-二聚体及PDW从NSTEMI中鉴别AAS的最佳界值,D-二聚体的ROC曲线分界点为247.5μg/L,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3.8%;PDW的ROC曲线分界点为16.05%,灵敏度为58.8%,特异度为95.6%。结论D-二聚体、PDW、UCB、SBP是AAS及NSTEMI的差异化风险因素;当D-二聚体<247.5μg/L时,可有效除外AAS;当PDW>16.05%时,大概率发生AAS。
佟菲王传合韩苏李影李志超孙志军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小板分布宽度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9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组(血钠〈135 mmol/L)105例、高血钠组(血钠〉145 mmol/L)37例、正常血钠组(血钠135~145 mmol/L)783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平均随访3.4年,以全因病死为主要终点,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血钠及高血钠组比较,低血钠组年龄高、心功能纽约分级更高,入院收缩压低(P均〈0.05)。相较其他两组,低钠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肌酐、尿酸、血钾、肌钙蛋白I及脑钠肽高(P均〈0.05)。药物应用方面,与其他两组相比,低钠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的应用比例均较低(P均〈0.05)。随访3.4年,整体全因病死率为27.9%,低血钠组为52.4%,高血钠组为16.2%,正常血钠组为25.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血钠组相比,低血钠组长期预后的死亡风险显著增高(HR 1.617,95%CI 1.082~2.414;P=0.019),而与高血钠组(HR0.701,95%CI 0.299~1.641;P=0.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正常血钠和高血钠的预后相似,而低血钠则与长期预后的死亡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李影于彤彤刘双双王传合王菁菁孙志军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钠预后
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慢性心力衰竭院内死亡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494例,记录患者入院时PTA,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死亡进行分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出与PTA密切相关的因素。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测慢性心衰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死亡组129例,生存组3365例。院内死亡组PTA较生存组明显降低[76%)61%~91%)对88%)75%~99%),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TA与白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TA与脑钠肽(BNP)、总胆红素呈负相关;PTA与性别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TA降低是慢性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A降低是慢性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佟菲王传合韩苏李影李志超孙志军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肝脏
血清胱抑素C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 72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内死亡20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及相关物理检查等。应用ROC曲线确定血清胱抑素C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胱抑素C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 :在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均值分别为(1.29±0.56) mg/L、(1.60±0.78) mg/L、(1.80±0.93)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胱抑素C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是1.715 mg/L;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 1.715 mg/L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是血清胱抑素C≤1.715 mg/L患者的4.877倍;多因素分析剔除其他混杂因素干扰后,血清胱抑素C> 1.715 mg/L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仍为血清胱抑素C≤1.715 mg/L患者的1.754倍。当患者血清胱抑素C> 1.715 mg/L合并NT-proBNP> 5 000 pg/ml时,院内死亡风险是血清胱抑素C≤1.715 mg/L合并NT-proBNP≤5 000 pg/ml患者的11.77倍。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增高明显增加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是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胱抑素C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评估较单独NT-proBNP预测价值更大。
王传合李志超佟菲韩苏李影崔文佳孙志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清胱抑素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