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作品数:47 被引量:110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沙美特罗防治流感的药物用途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平喘药物沙美特罗(Salmeterol)防治流感的药物用途。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药物重定位:研究发现,沙美特罗具有体内、体外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具有抗金刚烷胺、奥司他韦耐药毒株的作用。有望成为... 刘艾林 方坚松 郑丽舒 许律捷 郭鹏飞 王喆 赵君 杜冠华一类甲基麦冬黄酮A类衍生物在制备防治肝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甲基麦冬黄酮A类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肝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涉及式I、式II所示的甲基麦冬黄酮A类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含有其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肝脏疾病药物中的新... 张金兰 孙华 王喆 生宁 郑博文 王冬梅 刘艳鑫 林莫迪 郭馨怡南山花根提取物在肺纤维化治疗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南山花根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南山花根提取物为蒽醌类、蒽醌糖苷类和环烯醚萜类有效部位。上述抗肺纤维化有效部位是首次发现的,活性成分清楚,治疗肺纤维化作用全面,治疗肺纤维化... 靳洪涛 张金兰 胡广 生宁 李思铮 李梦林 江海燕 王冬梅 王喆一类双环吗啉类化合物在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一类双环吗啉类化合物、含有其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病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人在对该化合物药理活性评价过程中发现:该化合物有抗糖尿病活性,其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表现... 孙华 吴松 张金兰 张文轩 王喆 生宁 刘宁 刘威 陈智伟 陈子涵黄卡瓦胡椒素A在制备防治冠状病毒感染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黄卡瓦胡椒素A(Flavokawain A)在制备防治冠状病毒感染药物中的用途,具体涉及天然产物黄卡瓦胡椒素A在制备防治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黄卡瓦胡椒素A具有抑... 刘艾林 方坚松 张宝月 赵君 郭鹏飞 王喆 王超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网络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为了探讨抗肿瘤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网络药理机制,并且阐明中药方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本文通过收集肿瘤防治相关的中药复方,并从中选取出现频次较高的单味药,使用CNPC和TCMSP数据库进行化学成分的收集,对有效化学成分进行了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利用TCMID及CTD数据库寻找化学成分的作用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Cytoscape构建网络,进行网络机制研究。结果:收集了65个抗肿瘤中药复方,其中出现频次大于10的单味药有4个,分别为甘草、黄芪、人参和黄芩,其已知化学成分分别为172,70,293和92个,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化合物。在化学成分相关基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化学成分—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因通路富集网络以及基因-疾病网络,以揭示中药复方的多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制。此外,应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的基因相关蛋白进行了相互作用分析,包括PTG2、EGFR、PPARG、ESR1、MTOR、AKT1、MAPK1、PPARA和MAPK8。大部分化合物都能作用于多个靶点,主要涉及生物碱、黄酮及其苷、有机酸及二蒽酮等结构类型,代表性的化学成分有水仙苷、芦丁、北豆根碱、黄岑素、汉黄芩甙、异夏佛塔苷、亚叶酸、伪金丝桃素等。结论:本文应用统计学方法、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方法,初步揭示了抗肿瘤传统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其网络作用机制,为中药抗肿瘤多靶点药物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张宝月 郑一夫 庞晓丛 郑湘锦 王喆 丁虹 杜冠华 刘艾林关键词:肿瘤 中药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分子对接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胆汁酸类化合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本发明属于质谱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液态血液样本、组织样本、排泄物、干血斑、干基质斑中胆汁酸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其中胆汁酸包括游离型胆汁酸、甘氨酸结合型胆汁酸、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具体地,本发明提... 张金兰 生宁 马子英 王喆 郑博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为了探索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方剂的网络药理学。方法本文收集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25个作用靶点,以及13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方剂,根据单味药出现的频率,从中选取了7种代表性的中草药进行后续研究。结果利用已建立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并构建了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靶点网络以及靶点-疾病网络来解释中药方剂的多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制。此外,经过血脑屏障透过性分析及对预测靶点的验证,得到了7个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多靶点的先导化合物。结论本文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了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网络作用机制,为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临床应用以及多靶点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信息。 庞晓丛 王喆 方坚松 连雯雯 康德 赵赢 刘艾林 杜冠华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方剂 网络药理学 类药性 药学创新人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以药物分析课程为例 2024年 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以培养药学创新人才为切入点,围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需求调研,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将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机融合,加强哲学思辨能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药学创新人才提供参考,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符瑜 王喆 王亚男 侯雪莹 任晓辰 张金兰关键词:药物分析 教育教学 基于系统的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模型的消栓通络方抗脑卒中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9 2020年 消栓通络方临床上主治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言语迟涩等症状,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搜集消栓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和治疗脑卒中相关靶点,获得1251个化学成分和10个脑卒中相关靶点,采用朴素贝叶斯和递归分割等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分子指纹和分子描述符,结合分子对接方法,构建了脑卒中10个相关靶点的18个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预测了消栓通络方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发现了153个潜在活性化学成分,其中22个可以与2个以上脑卒中药物靶点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构建专业软件,构建了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并通过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确证了靶点重要的生物过程,如凝血(blood coagulation)、血管生成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angiogenesis)和离子转运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ion transport)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靶点-通路网络。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数据挖掘及网络构建等技术方法,探索并部分揭示了消栓通络方抗脑卒中的活性物质基础及其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作用机制,为消栓通络方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郑一夫 孔令雷 贾皓 张宝月 王喆 许律捷 刘艾林 杜冠华关键词:脑卒中 药物靶点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