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峰
-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143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病患者血清中miR-143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甲胎蛋白(AFP)定量水平的关系,研究其在乙肝相关肝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乙肝患者共计169例,且入选患者均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慢性乙肝78例(慢乙肝组),肝硬化53例(乙肝肝硬化组),肝细胞癌(乙肝肝癌组)3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43和HBV DNA,ELIS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血清AFP水平,罗氏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酸(ALT)。结果乙肝肝癌组miR-143相对表达量为4.23±1.08,较乙肝肝硬化组(2.37±0.97)、慢乙肝组(1.21±0.58)及正常对照组(1.53±0.36)显著升高(P〈0.05),且miR-143相对表达量随着病程进展而有升高趋势。血清miR-143表达水平在TNM分期Ⅲ期的乙肝肝癌患者较Ⅰ-Ⅱ期患者高(P〈0.05),而在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癌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43、HBV DNA、AFP在乙肝肝癌患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乙肝肝癌患者中血清miR-143与HBV DNA、ALT、AF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P〈0.05;r=0.67,P〈0.05;r=0.88,P〈0.05)。结论 miRNA-143与乙肝相关肝病患者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一种潜在的HBV相关肝癌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 朱锦宏王春苗吴茂峰吴晓蔓
- 关键词:MIR-143HBVMICRO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