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锦宏

作品数:32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乙型
  • 14篇肝炎
  • 13篇乙型肝炎
  • 11篇病毒
  • 10篇肝炎病毒
  • 9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慢性
  • 6篇细胞
  • 6篇肝癌
  • 5篇血清
  • 5篇基因
  • 5篇HBV
  • 4篇乙肝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患者血清
  • 3篇蛋白
  • 3篇人肝
  • 3篇人肝癌
  • 3篇人肝癌细胞

机构

  • 17篇广州医科大学
  • 11篇义乌市中心医...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32篇朱锦宏
  • 11篇吴晓蔓
  • 8篇楼莲青
  • 5篇吴霜
  • 5篇金凌震
  • 5篇陶兴飞
  • 5篇王春苗
  • 4篇陈湘义
  • 4篇陈永薪
  • 4篇吴红
  • 3篇叶韦玮
  • 3篇陈永新
  • 3篇李晓飞
  • 3篇刘荣静
  • 2篇金小珍
  • 2篇习浩
  • 2篇叶韦纬
  • 2篇林梅双
  • 2篇何进科
  • 2篇邓小燕

传媒

  • 7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广东医学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前S1抗原与e抗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血清pre-S1Ag、pre-S1Ag联合HBe Ag与HBV感染传统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73例HBV感染者pre-S1Ag及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采用FQ-PCR法对HBV DNA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373例HBV感染者中,HBe Ag、pre-S1Ag、pre-S1Ag联合HBe Ag检测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54.4%、75.1%、85.8%;158例HBe Ag阳性血清中,HBV DNA与pre-S1 Ag的阳性率分别为87.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5例HBe Ag阴性血清中,HBV DNA与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69.8%、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S1Ag联合HBe Ag阳性率随乙肝感染者病程进展呈上升趋势。结论 pre-S1Ag能很好地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其阳性率与HBV DN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pre-S1Ag联合HBe Ag检测阳性率与乙肝感染者病程进展密切相关,能适时地指导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地治疗。
王春苗朱锦宏吴晓蔓
关键词:PRE-S1抗原HBEAGHBV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前C/BCP区变异与HBeAg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C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情况及与HBeAg的关系,为HCC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采用巢式PCR法扩增前C/BCP区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以检测前C/BCP区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BCP区T1762/A1764双变异28例,前C区A1896变异19例,T1762、A1764、A1896聚集变异16例,在HBeAg阴性者中分别出现17、10、10例,HBeAg阳性者则分别为11、9、6例,上述3种变异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变异位点有C1753、T1846、A1899和T1846变异,其中T1846变异7例HBeAg阴性者中出现6例,HBeAg阳性者中出现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HBV前C/BCP区A1896、T1762、A1764双变异及T1762、A1764、A1896聚集变异在HBeAg阴性者中较常见,但对HBeAg表达影响不明显。
陈永薪李晓飞楼莲青朱锦宏金凌震傅庆媛郑宇陈永平
关键词:肝癌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
微小RNA-21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致肝癌病程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检测微小RNA-21(microRNA-2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病程中的动态表达,以期为阐明microRNA-21表达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1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1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另选取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上述3组人群血浆中microRNA-21中的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血浆中microRNA-21表达水平为7.86±3.39,高于对照组的1.27±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患者血浆中microRNA-21表达水平为32.57±21.13,高于对照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oRNA-21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外周血miroRNA-21含量的检测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叶韦玮陈永新金凌震吴霜陶兴飞朱锦宏何进科陈湘义楼莲青
关键词:微小RNA-21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HCV-IgG、HCV-cAg与HCV-RNA对丙型肝炎诊断的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IgG)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3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4例丙型肝炎疑似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CV-cAg和HCV-Ig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HCV-RNA。结果 84例丙型肝炎疑似患者中HCVIgG阳性率为84.5%,HCV-cAg阳性率为13.1%,HCV-RNA阳性率为52.4%;71例HCV-IgG阳性患者中HCV-RNA阴性35例,假阳性率为49.3%,11例HCV-cAg阳性患者中HCV-RNA阴性5例,假阳性率为45.5%;44例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确诊患者中HCV-IgG假阴性率为18.2%,HCV-cAg假阴性率为86.4%;HCV-cAg和HCV-IgG联合检测的假阴性率为13.6%,真阳性率为100.0%。结论 HCV-cAg和HCV-IgG在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中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将二者联合检测或在必要时与HCV-RNA三者联合检测可降低漏诊率。
吴红徐咏朱锦宏吴晓蔓邓小燕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丙型肝炎
肺结核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抗病毒及护肝治疗在肺结核(TB)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I)患者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TB合并HBV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抗病毒、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基于此方案另给予药物甘利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肝损害及炎症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在15d及30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A显著降低,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A、Ⅳ-C、PCⅢ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及护肝方案可显著提升TB合并HBVI患者的疗效,缓解肝损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金凌震楼莲青吴霜朱锦宏陈永薪
关键词:抗病毒护肝肺结核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特性分析
2013年
目的调査中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多态性及其乙型肝炎病毒C蛋白(HBc)特性变化,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变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BV-C基因特异性引物对23份义乌地区大学生HBV携带者(血清学检测为大三阳患者)血清标本进行PCR扩增鉴定,并取21份PCR检测阳性产物直接测序;进一步用Vector NTI8.0和DNA Star软件分析HBV-C基因多态性及HBc蛋白特性的变化。结果23份标本中,HBV-C DNA阳性率91. 30% ;与标准基因序列(Gen Bank X01587)比较,HBV-C基因同源性为93. 3%-95.1%;分别形成54种突变模式,其中一处由于核苷酸的改变,翻译的氨基酸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此处氨基酸序列的第130处脯氨酸(P)突变为苏氨酸(T),其余标本均为同义突变;但突变处编码蛋白在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及抗原性与标准株相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义乌市大学生HBV携带者HBV-C基因序列有一定程度的变异。
李晓飞丁谦谦楼莲青叶韦纬朱锦宏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突变多态性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药敏分析及ESBLs基因分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医院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耐药性,并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45株新生儿败血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ESBLs基因分型,并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100.0%,产ESBLs检出率高达57.8%,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73.1%~92.3%);对26株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发现11株携带有TEM基因,12株CTX-M-14基因型,两株CTX-M-1基因型,5株SHV基因型,同时部分菌株携带有≥2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医院新生儿败血症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以产ESBLs株为主,其主要基因型为CTX-M基因,但也存在TEM、SHV等多种基因型。
朱锦宏王瑶瑶金小珍
关键词:败血症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黄芩苷对人肝癌细胞HepG2.0的抑瘤作用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黄芩苷配制成0.5、1.0、2.0、4.0、5.0、6.0、8.0、10.0 mg/mL的工作浓度处理HepG2.0e肝癌细胞,于37℃、5%CO2培养后分别在12、24、48、72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上述各种浓度黄芩苷在处理HepG2.0细胞株48 h后的生长抑制率,观察其对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经4.0 mg/mL(IC50)黄芩苷处理、48 h培养的HepG2.0细胞株,观察各细胞周期所占百分比,分析其对HepG2.0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与阴性对照组(只加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的HepG2.0细胞)、阳性对照组(12μg/mL顺铂处理的HepG2.0细胞)、空白组(仅有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比较。结果 (1)1.0~10.0 mg/mL黄芩苷对人肝癌HepG2.0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10.0 mg/mL黄芩苷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生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黄芩苷浓度为10.0 mg/mL时,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最高,为96.25%;黄芩苷作用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约为4.0 mg/mL。(2)4.0 mg/mL黄芩苷能使处于G0~G1、G2~M期的细胞减少,S期细胞显著增加。结论黄芩苷对人肝癌HepG2.0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增殖周期有关。
习浩刘荣静麦飘予朱锦宏邓小燕谢煜文
关键词:黄芩苷人肝癌细胞HEPG2抑瘤作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所选120例患者分为两组:Peg IFNa-2a联合拉米夫定组(A组)和单用Peg IFNa-2a组(B组)。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治疗52周停药及停药后随访26周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B组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7%(52/60)、53.3%(32/60);ALT复常率88.3%(53/60)、60%(36/60);HBeAg阴转率70%(42/60)、38.3%(23/60);HBsAg阴转率26.7%(16/60)、11.7%(7/60);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3.3%(14/60)、8.3%(5/60);抗-HBeAb阳转率分别为65.0%(39/60)、35.0%(21/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Peg IFNa-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Peg
陶兴飞骆小燕楼莲青朱锦宏陈永新叶韦纬吴霜陈湘义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
黄芩苷联合顺铂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0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黄芩苷联合顺铂是否能诱导HepG2.0细胞凋亡及探讨其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分别用黄芩苷、顺铂及黄芩苷联合顺铂干预HepG2.0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HepG2.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0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药物组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各药物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各药物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c-myc和Caspase-3表达升高。结论黄芩苷、顺铂及黄芩苷联合顺铂均能诱导HepG2.0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c-myc蛋白的表达有关。
林艳芬刘荣静林梅双朱锦宏吴晓蔓
关键词:黄芩苷顺铂人肝癌细胞HEPG2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