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颖
-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通过Rho/ROCK/ERK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CSWT对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MI模型。MI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MI组、MI+CSWT组、MI+Y-27632组、MI+Y-27632+CSWT组,每组各6只,另设6只行开胸手术而未结扎左前降支的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第72天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评估心肌病理学形态,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不同区域血管新生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MI边缘区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肌球蛋白磷酸酶靶亚单位(MYPT1)及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结果(1)术后第72天,与Sham组相比,其余4组大鼠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容积增大,左心室壁变薄,辛普森法左心室射血(LVEF)分数降低(均为P<0.05);MI+CSWT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LVEF较MI组改善,MI+Y-27632+CSWT组LVEF较MI+CSWT组降低,MI+Y-27632组LVEF高于MI组(均为P<0.05);(2)在MI边缘区,MI组较Sham组心肌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部分心肌细胞丧失其结构,可见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MI+CSWT组、MI+Y-27632组及MI+Y-27632+CSWT组细胞形态欠规则,视野内纤维细胞较MI组少;(3)在MI区,Sham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明显低于其余4组;在MI边缘区,MI+CSWT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较MI组降低(P<0.05);(4)MI+CSWT组较MI组p-ERK1/2、pMYPT1蛋白表达升高,而MI+Y-27632+CSWT组ERK1/2、p-ERK1/2、p-MYPT1蛋白表达较MI+CSWT组降低(均为P<0.05);MI+CSWT组PGF、FGF2、VEGFA、VEGFR2蛋白表达较MI组高(均为P<0.05);MI+Y-27632+CSWT组PGF、VEGFA、VEGFR2蛋白表达均低于MI+CSWT组(均为P<0.05);(5)在MI区,Sham�
- 王露李纯叶雨佳杨妍宋文娟马雪娟刘利萍谷颖赵月孙钺王钰
- 关键词:心肌缺血血管生成心肌纤维化
-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促进梗死心肌血管再生和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改善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相关性,以揭示CSWT促血管生成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CSWT组(5只)、AMI组(5只)和AMI+CSWT组(10只)。假手术+CSWT组仅开胸,其他两组构建AMI模型。假手术+CSWT组和AMI+CSWT组均行9次CSWT治疗[能量:0.09 m J/mm^(2),次数:900次,频率:3 Hz(3次/s)]。各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 d、30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SDF-1、TGF-β1含量和EPCs集落数,并于术后5 d、30 d实施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 d行心脏组织取材,分别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纤维化程度;于心肌梗死边缘区检测TGF-β1蛋白含量,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结果(1)术前,三组间的EPCs、SDF-1和TGF-β1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2)各组观察期内EPCs、SDF-1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术后1 d,假手术+CSWT组EPCs明显高于AMI组、AMI+CSWT组[(0.71±0.08)×10^(-3)%比(0.52±0.04)×10^(-3)%、(0.61±0.07)×10^(-3)%,均为P<0.05];术后30 d,三组间的EPCs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1 d和30 d,假手术+CSWT组的SDF-1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术后30 d,AMI+CSWT组的SDF-1明显高于AMI组[(203.80±110.13)ng/ml比(127.82±19.61)ng/ml,P=0.012]。(4)术后1 d,AMI组和AMI+CSWT组的TGF-β1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为P<0.05);术后30 d,除AMI组外,其他两组的TGF-β1含量较术后1 d均降低,且假手术+CSWT组、AMI+CSWT组明显低于AMI组[(37448.72±7987.74)ng/ml、(38402.03±8993.55)ng/ml比(56844.75±8311.27)ng/ml,均为P<0.05]。(5)与AMI组相比,AMI+CSWT组的心肌结构虽有破坏,但细胞水肿程度较轻,局部可见完整心肌和新生血管排列,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TGF-β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心肌毛细血管密度高。(6)�
- 刘利萍张雅文叶雨佳宋文娟马雪娟谷颖赵月孙钺王钰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心肌纤维化
- 心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辅助诊断左心房非活动性黏液瘤一例被引量:1
- 2024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血压升高6年余,反复头晕1年余”于2022年1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诊断为“高血压1级,低危组”,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血压控制平稳。近1年来反复出现头晕,无头疼、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肢体麻木等。既往无特殊。查体:血压135/80 mmHg,体温36.5℃,神志清楚,步行入院,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
- 马雪娟王钰赵玲敏赵月宋文娟刘利萍谷颖
- 关键词:黏液瘤超声造影心肌超声造影
-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的功能
- 谷颖倪锐志
- 左室憩室伴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一例被引量:4
- 2021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胸闷,活动后气促”就诊,查体:呼吸20次/min,脉搏104次/min,血压121/89 mmHg。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10次/min,心房颤动节律,心尖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贝那普利10 mg/d,血压控制不佳。心电图提示:持续性心房颤动(图1)。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EE)提示:(1)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致左房、左室增大;(2)左室憩室形成(二尖瓣后瓣环)(图2)。
- 赵月王钰宋文娟马雪娟刘利萍谷颖孙钺叶雨佳白向峰
- 关键词:左室憩室二尖瓣关闭不全室壁瘤
-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改善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相关性,进而揭示CSWT改善IHD患者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IHD患者20例,行内科标准治疗及CSWT,1个月内完成9次CSWT。治疗前,采用超声心动图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MPI)识别存活心肌,定位缺血节段;治疗中,实时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和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SDF-1和EPCs。患者于治疗后1和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GLS和MPI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记录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硝酸甘油用量,观察SDF-1、EPCs指标变化,分析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与SDF-1、EPCs的相关性。结果20例IHD患者共43个缺血治疗节段接受了9次CSWT,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和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MLHFQ评分和硝酸酯类用量均降低,SAQ评分、SF-36评分和6MWD均提高(均为P<0.05);治疗节段GLS绝对值增加,MPI局部灌注改善(均为P<0.05);SDF-1和EPCs指标呈增高趋势(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SDF-1(r=-0.56,P=0.00)和EPCs(r=-0.26,P=0.04)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SDF-1与EPCs无相关性(r=0.06,P=0.62)。结论CSWT通过促进I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提高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SDF-1与EPCs升高与心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 张华胜宋文娟杨洪文方东杨春芳马雪娟刘利萍谷颖赵月孙钺张雅文王钰
-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灌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有效性、相关机制原理及方法学要点。方法纳入3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15例为震波治疗组,另15例为阳性对照组,接受内科标准治疗。治疗组应用瑞士Storz Medi...
- 王钰张华胜杨春芳何蕊马雪娟宋文娟孙钺刘利萍赵月谷颖
- 关键词:体外心脏震波心肌缺血心肌灌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 文献传递
- 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房容积及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左心房会发生相应的结构与功能重构。当冠状动脉狭窄时,常规超声心动图常表现为正常,但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可能已经发生损伤。本文就目前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谷颖倪锐志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疾病左房功能
- 超声造影增强技术在心脏占位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对心脏占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心脏占位的45例患者,进行心腔显影(CVO)及实时灌注显影(RTPI),并将CEUS结果与心脏磁共振、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术后病理、随访期间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占位性质特征。结果心脏占位性质构成比分别为:血栓44.4%(20/45),肿瘤44.4%(20/45),其他11.1%(5/45)。CEUS诊断心腔内占位的准确性显著高于TTE,CEUS诊断不同占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血栓:95.0%(19/20)、92.0%(23/25)、93.3%(42/45)、90.5%(19/21)和95.8%(23/24);(2)良性肿瘤:81.3%(13/16)、96.6%(28/29)、91.1%(41/45)、92.9%(13/14)和90.3%(28/31);(3)恶性肿瘤:75.0%(3/4)、97.6%(40/41)、95.6%(43/45)、75.0%(3/4)和97.6%(40/41)。结论CEUS可快速、安全、准确地判断心脏占位性质,对鉴别血栓和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 谷颖宋文娟马雪娟刘利萍杨祥赵月孙钺王钰张浒李家宇陈伟
-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房的功能
- 目的:左心房的大小及功能在评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病死率及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实时三平面(real-time tri-plane, RT-3PE)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
- 谷颖
- 关键词:心肌梗塞应变率成像左心房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