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书慧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有机物
  • 5篇污染
  • 5篇颗粒物
  • 4篇有机气溶胶
  • 4篇溶胶
  • 4篇脱附
  • 4篇气溶胶
  • 4篇热脱附
  • 4篇细颗粒
  • 4篇细颗粒物
  • 4篇二次有机气溶...
  • 4篇长三角
  • 3篇极性有机物
  • 3篇分子
  • 3篇大气污染
  • 2篇异戊二烯
  • 2篇有机分子
  • 2篇溶剂
  • 2篇输送管线
  • 2篇戊二烯

机构

  • 15篇上海市环境保...
  • 2篇上海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杭州市环境保...

作者

  • 15篇朱书慧
  • 9篇周敏
  • 9篇黄成
  • 8篇李莉
  • 8篇乔利平
  • 7篇王红丽
  • 6篇楼晟荣
  • 4篇马英歌
  • 3篇严茹莎
  • 3篇陶士康
  • 2篇李英杰
  • 2篇王倩
  • 2篇景盛翱
  • 2篇陈长虹
  • 2篇安静宇
  • 1篇冯加良
  • 1篇李小敏
  • 1篇郁建珍
  • 1篇杨强
  • 1篇徐健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反应性有机物综合来源解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应性有机物(ROGs)综合来源解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反应性有机物数据集获取、反应性有机物的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的解析分配、二次生成部分的一次排放来源解析和ROGs综合来源解析。本发...
王红丽高雅琴黄成景盛翱王倩朱书慧楼晟荣李英杰
基于高分辨率在线观测数据分析上海市城区秋冬季大气有机气溶胶化学特征及污染来源
2023年
有机气溶胶(OA)不仅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臭氧(O_(3))污染也密切相关.采用气溶胶在线热脱附(TAG)系统对上海市城区秋冬季大气PM_(2.5)中94种有机分子示踪物浓度进行了在线观测,分析了不同气流轨迹影响下有机气溶胶的组成分布特征以及大气氧化性对其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气团影响下的OA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正构烷烃等指示一次来源的有机分子示踪物为主,偏北长距离输送影响下的OA则含有较高比例的生物质燃烧示踪物.与本地气团和长距离输送气团不同,海面气团携带的OA主要由二羧酸和羟基羧酸类指示二次来源的有机分子示踪物构成,其生成受光化学和液相氧化过程影响显著.进一步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PM_(2.5)和OA污染来源进行解析,获得7类一次排放源和5类二次生成源,其中,二次硝酸盐对PM_(2.5)浓度贡献率最为突出(25.2%),移动源则对OA浓度贡献率最高(24.0%).污染过程中,燃煤源、移动源和餐饮源等人为源及其相关的二次生成源(二次硝酸盐、二次有机气溶胶2)对PM_(2.5)和OA浓度贡献均有明显上升,因此,加强本地及近周边燃煤源、移动源和餐饮源等人为源前体物排放的管控对削减PM_(2.5)浓度峰值和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朱书慧
基于数值模拟的长三角污染气象敏感区研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深入探讨污染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识别气象条件驱动下长三角地区易产生污染的区域,利用WRF-CMAQ空气质量数值模型,在区域设置均一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情景下,模拟SO2、NOx、PM10、PM2.5等主要大气污染因子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并利用污染气象敏感指数识别长三角地区污染气象敏感区域。结果显示,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总体呈现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升高趋势;从区域内部来看,江苏西南部地区、浙江中西部地区污染扩散条件较差,该类污染物易集聚区域应实行更为严格的空间管控。
安静宇严茹莎严茹莎李莉黄成
关键词:气象条件大气污染敏感区长三角
2013年12月上海市重度污染期间细颗粒物化学特征与输送轨迹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多场大范围高强度的颗粒物污染.期间,本研究采用在线连续观测手段测量了上海市城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等,获得了浮尘污染、灰霾污染、雾霾污染、长距离传输的过境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变化.观测结果显示,雾霾污染最为严重,PM_(10)和PM_(2.5)日均最大浓度分别达到536μg·m-3和411μg·m-3,PM_(2.5)/PM_(10)高达76.7%,高湿度加强了大气颗粒物中NO_3^-、SO_4^(2-)、NH_4^+等二次组分的生成.浮尘污染中PM_(2.5)的Ca2+浓度在所有污染过程中最高,且PM_(2.5)中一次组分比重明显上升.长距离传输的过境污染中PM_(2.5)的SO_4^(2-)浓度最高,且增长速度很快.同时本研究还采用Hysplit反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污染过程中到达上海的主要气团轨迹,并结合上海城区在线观测的PM_(2.5)及其化学组分浓度数据,探讨了不同气团下PM_(2.5)组分特征差异和不同污染过程的大致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上海的气团轨迹可以聚类为六类.其中,移动速度快的cluster6出现时,上海市不易出现颗粒物污染;始于蒙古的cluster2和cluster3导致上海出现沙尘污染,该气团下PM_(2.5)/PM_(10)的比例都较低,且PM_(2.5)中Ca^(2+)浓度较高.移动缓慢的cluster5和cluster4有利于污染物的二次生成,静稳天气同时加剧了污染物的累积,加上他们经海上夹带水汽传输至上海,这些不利条件是导致上海出现严重污染的关键因素.
周敏乔利平朱书慧李莉楼晟荣王红丽陶士康黄成陈长虹
关键词:灰霾颗粒物化学组成聚类分析
异戊二烯二次有机气溶胶有机分子示踪物在线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戊二烯二次有机气溶胶有机分子示踪物在线监测系统,具有:采样装置、标液进样装置、在线热脱附装置、衍生化试剂进样装置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大气环境中异戊二烯SOA有机分...
朱书慧黄成王红丽乔利平周敏黄丹丹
热脱附法快速分析大气细颗粒物中非极性有机物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改进了传统有机样品前处理步骤,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直接装填于TD管并与气相色谱联用的自动化热脱附装置,建立的新型热脱附(thermo desorption,TD)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72种非极性有机物(non-polar organic compounds,NPOCs),包括34种多环芳烃(polylicycle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1种苯并噻吩、27种(C_(10)~C_(34))烷烃(alkanes)、5种霍烷(hopanes)和5种甾烷(steranes)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优化了承载样品装填方式、热脱附条件和进样模式等参数.结果表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多环芳烃、正构烷烃、霍烷和甾烷的检出限分别为0.01~1.0、0.1~8.0和0.50~2.0 ng·m^(-3),标定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在0.9以上.热脱附效率分别为:多环芳烃95%~100%、正构烷烃81%~100%、霍烷和甾烷83.1%~100%.与传统溶剂超声萃取的方法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偏差基本小于30%,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临安和上海PM_(2.5)中的痕量NPOCs的定量分析表明,采样期间两地大气PM_(2.5)中NPOCs以烷烃为主,其次为PAHs.特征比值法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煤炭燃烧.
马英歌吴霞彭梦梦冯加良冯加良郁建珍乔利平朱书慧周敏
关键词:热脱附化学组成
大气环境中异戊二烯二次有机气溶胶关键分子示踪物在线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环境中异戊二烯二次有机气溶胶关键分子示踪物在线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采样装置对大气环境进行采样;将所述采样装置中采集到的气溶胶样品输入在线热脱附装置中;将标液进样装置中的标液注入至在线热脱附装置内...
朱书慧黄成王红丽乔利平周敏黄丹丹
2015年12月气流轨迹对长三角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9
2016年
2015年12月中国长三角区域经历了4次高浓度、大范围、长时间的颗粒物污染.本研究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和长三角区域15个主要城市的PM_(2.5)质量浓度数据,利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CWT)分析了2015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主要气流轨迹方向和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潜在来源分布,探讨了不同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和影响气团分布.结果表明,2015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主要受到来自西北和北方气流影响(B、C、D类),其出现概率分别为39.5%、20.0%和25.8%;西方内陆(A类)出现概率最低,仅为14.7%.西北内陆方向长距离输送(B类)对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在此类气团主导下,长三角区域颗粒物(PM_(2.5)、PM_(10))质量浓度和气态污染物(SO_2、NO_2、CO)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0.9、135.1、32.4、54.4和1200μg·m^(-3),且粗颗粒物比重较其它3类聚类高;经过东北海面气团(C类)携带的颗粒物浓度也较高,且PM_(2.5)/PM_(10)比值最高,可能是其水汽含量较高加剧了污染物的二次生成.PSCF和CWT分析结果表明,污染过程1(12月5—8日)期间,长三角区域PM_(2.5)浓度主要受内蒙东部、京津冀、山东和江苏东部等地影响;污染过程2(12月10—11日)和污染过程3(12月13—15日)期间,京津冀地区对长三角区域PM_(2.5)浓度的贡献都较低,污染过程2的主要潜在源区较为集中,主要为内蒙东部、辽宁、山东东部、江苏和上海;而污染过程3的潜在源区较广,内蒙西南地区、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南部、山东、安徽北部等地及长三角本地对区域PM_(2.5)浓度均有重要贡献;污染过程4(12月20—27日)持续时间最长,相较前3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和西南地区对长三角区域PM_(2.5)浓度的贡献相对�
朱书慧周敏乔利平李莉楼晟荣严茹莎王红丽陶士康陈长虹
关键词:PM2后向轨迹聚类分析长三角区域
长三角淳安地区二次颗粒物污染形成机制被引量:17
2018年
二次组分是长三角区域PM_(2.5)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二次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揭示了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的有机与无机组分的构成,实现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总量的核算;并进一步结合气溶胶热力学模型,模拟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深入探讨颗粒相的水含量与酸碱度对二次污染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背景区域细颗粒的年平均浓度为33μg·m^(-3),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有机物,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9%、15%、12%和19%.颗粒相中的硝酸盐主要为局地生成,其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温度与颗粒相铵盐浓度的影响;硫酸盐的生成受到区域传输与局地生成的耦合作用的影响.气溶胶热力学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总体呈现强酸性,其酸度受季节影响不大,但显著受到了颗粒相水含量的影响;颗粒相水含量对春季SOA生成的促进作用较夏季更为显著;夏季SOA在PM_(2.5)中质量浓度占比高达40%,其形成主要受到大气氧化性的影响.
黄丹丹周敏余传冠朱书慧朱书慧乔利平楼晟荣乔利平杨强楼晟荣
长三角经济能源约束下的大气污染问题及对区域协作的启示被引量:10
2017年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空气质量改善逐渐进入瓶颈期和攻坚期,大气污染治理战略需要从宏观层面系统谋划。本文系统分析了近10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能源、产业、交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结合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演变,分析了大气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合当前区域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经济能源交通结构的内在差别,识别了大气污染的区内差异特征及关键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结构优化、分区施策、深化治理等角度,为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改善大气污染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李莉李莉安静宇徐健朱书慧安静宇李小敏
关键词:大气污染长三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