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方萍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蛋白磷酸酶
  • 2篇蛋白磷酸酶2...
  • 2篇酸酶
  • 2篇小鼠
  • 2篇磷酸酶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毒作用
  • 1篇多环
  • 1篇多环芳烃暴露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诱导性
  • 1篇脂代谢
  • 1篇脂代谢紊乱
  • 1篇糖脂
  • 1篇糖脂代谢
  • 1篇糖脂代谢紊乱
  • 1篇组蛋白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陈雯
  • 4篇陈丽萍
  • 4篇王方萍
  • 3篇王珊
  • 2篇陈燊
  • 1篇王庆
  • 1篇何志妮
  • 1篇章征保
  • 1篇李文学
  • 1篇朱小年
  • 1篇柏青

传媒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癌变.畸变....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代小鼠肝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原代小鼠肝细胞的形态以及肝细胞功能,寻找适合于原代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的培养基配方。方法:采用改良Seglen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原代小鼠肝细胞,糖原染色观察细胞纯度,在贴壁4 h后用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加DMSO(DMSO组)、基础培养基加DMSO和EGF(DMSO+EGF组)等3种不同的条件培养肝细胞。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肝细胞纯度达95%以上;原代肝细胞培养至96 h时,DMSO组仍能较好地维持细胞形态,基础培养基组的细胞活力比DMSO组和DMSO+EGF组分别降低了66.87%和67.16%(P<0.05),且基础培养基组的LDH水平均高于DMSO组和DMSO+EGF组(P<0.05)。此外DMSO组在96 h时仍能维持较高水平的白蛋白分泌,比基础培养基组和DMSO+EGF组分别增加了185%和24.2%(P<0.05)。结论: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基中加入DMSO对于维持肝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体外原代肝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王珊柏青王方萍李慧瑶陈燊何志妮王庆陈雯陈丽萍
关键词:小鼠表皮生长因子
多环芳烃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组蛋白H3Ser10磷酸化修饰与DNA损伤的关系
2017年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AHs)暴露对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的组蛋白H3Ser10磷酸化修饰(p-H3S10)改变与DNA损伤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辽宁省本溪市某钢铁厂75名焦炉作业工人作为PAHs暴露组,并以年龄、工龄、劳动强度和高温作业为匹配因素,选取当地50名热轧厂工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尿1-羟基芘(1-OHP)水平.采用彗星实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DNA的损伤程度,测量彗星尾距(OTM)、彗星尾部DNA百分比(Tail DNA%),用ELISA分析特异组蛋白p-H3S10水平.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组间人群PAHs暴露、DNA损伤程度和组蛋白p-H3S10水平的关联.采用bootstrap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分析尿1-OHP、DNA损伤和组蛋白修饰之间的关联调控关系.结果 对照组和PAHs暴露组人群的年龄分别为(45.32±8.32)、(43.87±5.67)岁(P=0.284).PAHs暴露组的组蛋白p-H3S10水平M(P5-P95)[4.54(1.85-23.91)]高于对照组2.21(0.68-4.71)(P〈0.001).以暴露人群的尿1-OHP进行分组后发现,P0-P25、P26-P50、P51-P75、P76-P100组蛋白p-H3S10水平分别为(2.59±1.19)%、(3.24±2.81)%、(5.55±3.25)%、(8.77±7.84)%(P趋势〈0.001).p-H3S10水平、OTM值、Tail DNA%与尿1-OHP均存在线性关联,β(95%CI)值分别为0.264(0.167-0.360)、0.500(0.299-0.702)、0.510(0.384-0.671)(P〈0.001),且p-H3S10水平与OTM值和Tail DNA%呈正相关,β(95%CI)值分别为0.149(0.073-0.226)、0.220(0.132-0.308)(P值均〈0.001).DNA损伤对PAHs诱导p-H3S10修饰改变的中介效应值为0.054(P=0.040).结论 PAHs暴露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以及组蛋白p-H3S10修饰升高,组蛋白H3Ser10磷酸化修饰改变可能在调控细胞DNA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王方萍朱小年章征保陈丽萍樊俊灵黎青叶陈燊陈雯
关键词:DNA损伤1-羟基芘
蛋白磷酸酶2A调控环境化合物的毒作用效应研究
蛋白磷酸酶2A(PP2A)是真核生物中主要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去磷酸化.本研究以去磷酸化作用在细胞毒性通路中的调控作用作为切入点,利用PP2A亚基缺失的体外细胞和动物模型来筛查影响环境化学...
陈丽萍樊俊灵郭萍王珊柳晓玲吴小嫩王方萍陈雯
关键词:环境化学物毒性效应蛋白磷酸酶2A
诱导性ppp2r1a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表型和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研究诱导性ppp2r1a基因全身敲除对成年小鼠的主要生理功能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ppp2r1aflox/flox小鼠和CAGG-CreER小鼠杂交繁殖,获得20只CAGG-CreER ppp2r1aflox/flox小鼠,设立为纯合子组,并同时选取同窝野生型小鼠20只,采用单纯随机法,将纯合子、野生型小鼠分别分为4组,共8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他莫昔芬0、2、4、6 d,建立ppp2r1a基因诱导性敲除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主要脏器中PP2A Aα(由ppp2r1a基因编码)的敲除效率,并观察小鼠体重、脏器病理改变以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和血生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 他莫昔芬注射6 d后,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的PP2A Aα敲除效率分别约为35%、12%、15%、60%、69%和72%.他莫昔芬注射6 d后,纯合子小鼠体重[(17.42±1.76)g]低于野生型小鼠[(21.69±1.82)g](P〈0.05).纯合子小鼠活动减少,腹部和肾周脂肪少,存活不超过7 d.第6天后,纯合子小鼠脾脏的脏器系数[(0.36±0.05)%]低于野生型小鼠[(0.59±0.10)%](P〈0.05),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脾脏萎缩明显,有核细胞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脾脏中淋巴细胞凋亡增多.纯合子小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153.68±62.80)U/L和(193.2±44.28)U/L]均高于野生型小鼠[(41.02±12.91)U/L和(69.40±9.55)U/L](P值均〈0.05),提示ppp2r1a敲除导致肝损伤.纯合子血糖水平[(4.20±1.99)mmol/L]低于野生型[(8.88±0.65)mmol/L](P〈0.05),而总胆固醇、HDL-C和β-羟基丁酸(β-HB)水平[(3.12±0.39)、(1.53±0.38)和(2.49±0.89)mmol/L]均高于野生型小鼠[(1.69± 0.92)、(0.78±0.50)和(0.45±0.30)mmol/L](P值均〈0.05),表明ppp2r1a敲除会扰乱葡萄糖和胆固醇代谢.此外,纯合子小鼠白细胞计数(WBC)和淋巴细胞计数[(1.88±0.89)×10^9/L和(0.92±0.37�
樊俊灵王方萍王珊柳晓玲吴小嫩陈雯陈丽萍李文学
关键词:小鼠表型蛋白磷酸酶2A糖脂代谢紊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