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宝 作品数:8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能谱CT容积碘含量对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晚期胃癌化疗前后能谱CT成像参数的变化特点,探讨客观评价疗效的评估指标及预测指标。方法:连续收集52例经胃镜病理确诊为晚期胃癌的患者,化疗前后行能谱CT成像。测量化疗前后病灶的最长径、最大厚度、最大截面积、体积及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值、容积碘含量,并计算各参数的变化率。按照RECIST1.1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结果:化疗后,有效组各参数值均明显降低(P<0.05),以动静脉期容积碘含量变化率最大;其最大厚度变化率、最大横截面积变化率、体积变化率及动静脉期容积碘含量变化率均明显大于无效组(P<0.01)。化疗前有效组最大厚度明显大于无效组(P=0.036)。结论:能谱CT静脉期容积碘含量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新的疗效评估指标,结合病灶形态学信息能够为临床化疗疗效做出有效评价。 陈丽芳 傅钢泽 黄定品 满意 金尹 董千铜 黄颖宝 陈勇春 王宏清关键词:能谱 晚期胃癌 不同年龄人群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临床特征及破裂风险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临床特征及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5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并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65岁)及老年组(≥ 65岁),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动脉瘤形态参数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共390例,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最大瘤体高度、最大垂径、动脉瘤最大瘤体高度与周边血管平均管径比值(SR值)、动脉瘤最大垂径与瘤颈的比值(AR值)、动脉瘤角度、A1段变异情况、动脉瘤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动脉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61,95% CI 1.027~2.079,P=0.035)。老年组共129例,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最大瘤体高度、最大垂径、SR值、动脉瘤周边血管管径、动脉瘤角度及动脉瘤朝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只有S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516,95% CI 1.782~74.445,P=0.01)。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后发现,两组性别构成、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周边血管管径及S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年人中,前交通动脉瘤以男性为好发,特别是吸烟者,动脉瘤大小是判断其破裂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老年人中,前交通动脉瘤以女性为好发,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而SR值的大小与其动脉瘤破裂有明显关系。 林博丽 杨运俊 陈丽芳 黄颖宝 万杰清 赵兵 陈勇春关键词:年龄 前交通动脉 颅内动脉瘤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枢神经系统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5 2016年 传统医学课程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学科内部严重分割,学生知识体系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严重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整合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连贯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连接成知识面,加强知识的横向及纵向联系,精简各门课程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课程整合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杨运俊 黄颖宝 陈伟建 李建策 王美豪 吴恩福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中枢神经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老年患者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参数及其他危险因素研究 背景与目的: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成年人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具有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等特点,其中以前交通(AcoA)动脉瘤最为常见。目前,AcoA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已有报道,绝大多数包括了所有年龄... 黄颖宝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 能谱CT容积碘含量在晚期胃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容积碘含量(VIU)作为晚期胃癌化疗疗效评价标准的价值。方法纳入标准:(1)既往未经系统治疗;(2)化疗前后资料完整;(3)无化疗禁忌。排除标准:(1)化疗时间及次数未完成;(2)原发灶不可测量;(3)图像质量差,胃腔充盈欠佳。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经影像学和临床评估需行化疗的52例晚期胃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65(31~88)岁。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和第3个化疗疗程结束后均行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测量门静脉期化疗前后的参数值:病灶最大径(在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别找到病灶最大层面后测量肿瘤长径,取三者中最大值为肿瘤最大径)、病灶平均CT值(在病灶最大横断位层面手动画取感兴趣区,避开肿瘤边缘约2mm,测量CT值)以及VIU(病灶体积×碘浓度IC值),并计算化疗前后病灶最大径、VIU和平均CT值变化率[(化疗后指标-化疗前指标)/化疗前指标];分别以RECIST1.1(化疗后病灶最大径变化)、Choi(化疗后病灶平均CT值变化)及VIU(化疗后病灶VIU变化)评价标准评估化疗后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CR、PR和SD归为有效组,PD归为无效组。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化疗前后参数值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Kappa检验对3种疗效评价标准的疗效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说明一致性较好)。结果52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病灶参数值的比较,化疗后患者平均CT值[(74.01±16.75)HU比(81.06±15.87)HU,t=2.202,P=0.030]及VIU[中位数668.53×102μg比272.52×102μg,Z=4.761,P<0.00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病灶最大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1±34.49)mm比(78.45±35.62)mm,t=1.708,P=0.091]。VIU变化率中位数为-53.33%明显大于CT值变 陈丽芳 傅钢泽 黄定品 满意 金尹 董千铜 黄颖宝 陈勇春 王宏清关键词:能谱CT 晚期胃癌 化疗疗效 CT评估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CT评估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HLAP患者资料,根据肝/脾CT值将患者分为无、轻度脂肪肝组及中重度脂肪肝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LAP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有184例(82.5%)HLAP患者合并脂肪肝。与无、轻度脂肪肝患者相比,中重度脂肪肝患者住院时间超过2周的比率增高(55.7%vs.39.3%,P<0.05)。中重度HLAP组患者的平均血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轻度HLAP组(P<0.01),而肝/脾CT值比低于HLAP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中重度脂肪肝及TG水平高是中重度HLAP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后,合并中重度脂肪肝仍是中重度HL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合并中重度脂肪肝HLAP患者经治疗后,67.0%转为无或轻度脂肪肝。结论:基于CT平扫评估的脂肪肝严重程度与HLAP患者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有关。 陈丽芳 余华军 黄颖宝 孙文娜 孙洪伟 金尹 吴恩福关键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脂肪肝 MSCT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和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四期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因肾脏占位行肾脏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患者79例共80枚瘤灶,经术后病理证实RO 29例,ccRCC 50例,并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影像表现,采用SPSS 19.0软件对肿瘤CT值、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及增强廓清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肿瘤部位、形态、平扫特点、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O和ccRCC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实质期、排泄期CT值校正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形态、钙化,病灶周边絮状和条索状影等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SCT多期扫描表现中,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对于RO、ccRCC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陈上超 陈宇 杨运俊 夏能志 林博丽 黄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