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丹青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头坏死
  • 4篇坏死
  • 4篇骨头
  • 4篇骨头坏死
  • 4篇股骨
  • 4篇股骨头
  • 4篇股骨头坏死
  • 3篇针刀
  • 3篇疗效
  • 2篇针刀疗法
  • 2篇关节
  • 2篇关节功能
  • 1篇针刀治疗
  • 1篇中老年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药
  • 1篇疗效观察
  • 1篇疗效研究
  • 1篇疗效影响因素
  • 1篇临床疗效

机构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贵阳中医学院

作者

  • 5篇沈丹青
  • 4篇陈卫衡
  • 3篇何海军
  • 3篇王均玉
  • 3篇谢斌
  • 2篇王荣田
  • 2篇刘道兵
  • 2篇王振涛
  • 1篇陈志伟
  • 1篇林坤弟
  • 1篇李龑
  • 1篇刘波
  • 1篇周宇
  • 1篇郭跃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药保髋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总结并分析影响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中医药保髋治疗的疗效影响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住院接受中医药保髋治疗,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早中期(ARCOⅡ-Ⅲa期)非创伤性ONFH,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加重的患者30例,设为加重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科住院接受相同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结果稳定的早中期非创伤性ONFH患者30例,设为稳定组。通过Excel表格,采用双人双录,专人核对的方式,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体重指数、病程、饮酒史、激素使用史、拄拐因素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加重组与稳定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比率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病程为(4.10±2.09)年,高于稳定组的(2.66±1.3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体力劳动者为70%,与稳定组的4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酒精致病因素为43.3%,明显低于稳定组的70%(P<0.05);加重组激素致病因素为56.7%,明显高于稳定组的30%(P<0.05)。结论:职业、病程、饮酒史、激素使用史、拄拐因素对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疗效影响明显,治疗中需加以重视。
刘波林坤弟何海军沈丹青王振涛陈卫衡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影响因素
针刀疗法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功能的疗效研究
目的:通过对针刀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的临床研究,明确其疗效及优势,初步形成中医特色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可重复、可推广的针刀疗法改善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中...
沈丹青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针刀疗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
中老年股骨头坏死发病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自2012-01—2016-08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诊治的1 078例ONFH的临床资料,发病年龄50岁以上为观察组,发病年龄30~39岁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性别、病因、发病侧别、是否误诊、病程及体重指数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纳入302例,对照组309例。其中,观察组50~59岁187例,60~69岁78例,70岁以上3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误诊率和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较观察组多,2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比较中,观察组的特发性和外伤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激素、饮酒、激素+饮酒和其他原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发病率为58.6%,低于观察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为(25.59±5.27)个月,较对照组(18.09±21.69)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ONFH发病率不断增高,其特点表现为女性发病增多、病程较长、随年龄升高发病率降低,临床上应更加注意外伤后的早期诊断与预防。
王振涛郭跃谢斌王均玉沈丹青李龑陈卫衡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老年发病特点
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其特色,为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并为其"从筋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门诊接受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针刀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治疗组。对患者在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进行随访,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数据统计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Lysholm总体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膝关节功能各分项评分中,其中不稳定、疼痛、爬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刀疗法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近期疗效肯定,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尤其在纠正膝关节不稳定、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爬楼能力方面更有优势。
何海军王荣田谢斌王均玉刘道兵周宇沈丹青陈卫衡
关键词:经筋理论针刀
针刀疗法改善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改善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治疗,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与第14天Harris优良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髋关节功能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3个月与6个月髋关节功能总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具有疼痛与功能改善迅速、疗效彻底持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保髋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泰贤沈丹青薛志鹏陈志伟王荣田刘道兵何海军谢斌王均玉陈卫衡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针刀关节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