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教育
  • 5篇幼儿
  • 4篇绘本
  • 3篇艺术
  • 3篇特点及启示
  • 3篇儿童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学
  • 2篇心理学分析
  • 2篇学分
  • 2篇学前教育
  • 2篇艺术表现
  • 2篇艺术表现形式
  • 2篇幼小
  • 2篇幼小衔接
  • 2篇衔接
  • 2篇理学
  • 2篇家庭
  • 1篇奠基
  • 1篇奠基阶段

机构

  • 15篇山西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首尔大学

作者

  • 15篇李晓华
  • 1篇张莹
  • 1篇刘海荣
  • 1篇刘玲
  • 1篇刘明月

传媒

  • 3篇学前教育
  • 3篇教育导刊(下...
  • 3篇幼儿教育(教...
  • 2篇陕西学前师范...
  • 1篇山西教育(幼...
  • 1篇早期教育(幼...
  • 1篇韩国研究论丛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幼小衔接应回归教育的原点被引量:3
2022年
我国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探索大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我国进行了为期5年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合作研究,这是我国国家层面本土开展的第一次幼小衔接的探索研究。2016年,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市共同举行了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李晓华
关键词:幼小衔接基础教育司回归教育学前教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幼儿园创造力教育:反思与重构
2020年
围栏式幼儿园创造力教育的批判新时代教育的作用已被定位为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幼儿教育是立国的最强力量,也是创造力教育的奠基阶段和关键阶段。目前,“注重个性培养、创造性表达”的幼教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创造力不仅是一个概念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我国幼儿园的创造力教育正在陷入另一个窠臼。
李晓华
关键词:创造力教育奠基阶段幼儿教育
悉尼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特点及启示
2017年
本文较全面介绍了悉尼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及特点,并基于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借鉴。
李晓华范奭琛
关键词:学前教育
绘本的特征与家庭阅读指导建议被引量:1
2018年
绘本具有强调图画的叙事功能、突出节奏的骨架作用、注重细节的趣味性、凸显空白的意义性和彰显绘画风格的艺术美五个特征。在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秉承游戏的精神,启蒙幼儿与绘本建立联系;让幼儿听故事,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以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帮助幼儿爱上绘本阅读;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科学引导幼儿阅读绘本;避免阅读后的强制提问,成就幼儿快乐阅读。
李晓华
关键词:绘本
绘本艺术表现形式的儿童心理学分析及教学策略探析被引量:1
2021年
绘本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近年来已成为儿童阅读的新主流,大有成为儿童文学中“显学”的趋势。绘本作为每个人人生的第一本书,其价值逐渐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可以说,个体在童年阅读绘本时所体验到的快乐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今后对书本的热爱程度。绘本之所以广受欢迎,根本原因在于其对儿童心理特点的积极反映。优秀的绘本总是能够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适龄、适性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李晓华
关键词:儿童身心发展儿童阅读绘本儿童心理特点
幼儿美术特征论及对美术教学的启示
2018年
一、幼儿美术的抽象说与写实说之争幼儿美术到底是抽象的,还是象征、写实的?这一问题一直作为幼儿美术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而存在着,似乎尚未形成定论。支持幼儿美术抽象的一方紧紧地把握着这样的证据不放,即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会像儿童那样作画。'幼儿美术抽象论的支持者们认为毕加索所要学习的正是儿童绘画不拘一格的抽象形式和毫无顾忌大胆想象的表现力。
李晓华
关键词: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教学幼儿绘画
幼儿团的试验特色及对我国乡村托幼一体化的启示被引量:1
2023年
幼儿团是民国时期融幼稚园与托儿所为一体的教育机构,是中国幼儿教育在面向工农道路上的开创性探索。幼儿团在开办过程中形成了四个方面试验特色:目标高远,以普及幼稚教育改造乡村社会;责任明晰,突出工农的主体地位;组织方式新颖,积极运用小陪伴的力量;实践理据适切,主张运用幼儿的生活实施幼儿的教育。幼儿团试验启示我们:应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去思考托幼一体化问题;以乡村为主体开展在地化托幼一体化实践;立足乡村特质灵活变通托幼一体化组织方式;依托乡村生活构建适宜的托幼一体化课程。
李晓华
关键词:幼儿团乡村托幼一体化
农村留守幼儿家庭隔代教育的个案研究
2017年
研究以一个典型的有两个幼儿的隔代教育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与参与式观察法对农村留守幼儿家庭隔代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隔代教育的现状为:教育观念方面,强调安全第一,听话就好;教育方式方面,手段不一,分歧严重;教育内容方面,重视文化知识,忽视习惯培养。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农村留守幼儿家庭隔代教育对祖辈和幼儿自身双方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
李晓华刘玲
关键词:留守幼儿隔代教育个案研究
香港地区幼小衔接中的政府角色:政策推动与资源支持
2025年
200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颁布了《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第一次将学前教育视为终身学习的基础。自此,香港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态度正式转变为积极干预方式。在幼小衔接方面,香港地区政府进行了政策推动与资源支持两方面的积极探索。香港地区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政策在终身学习的视野下去审视幼小衔接问题,并将幼小衔接作为促进学习、教学与评估的行动范围,且通过课程指引对幼小衔接的具体行动路径进行了全面探讨。为促进幼小衔接实践工作的开展,香港地区政府亦注重家长教育资源、教师培训资源、校本支援服务与阅读资源的供给与更新。香港地区政府推动幼小衔接的做法对反思我国内地幼小衔接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李晓华
关键词:幼小衔接政府角色资源支持
基于微信的家园互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山西太原市某公立幼儿园一个班级运用微信开展家园互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式下的家园互动多为被动配合型,教师在其中占更大主动权,家园互动内容呈现非对称性特点,家园互动形式以文字表情居多。研究发现,运用微信开展家园互动工作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家长参与不足,双方地位不平等,内容层次较低等。据此,研究者提出应转变家园双方的互动观念与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家园微信互动的内容层次。
李晓华张莹
关键词:家园互动家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