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CVST病人的一般情况、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多为头痛、呕吐,可伴有癫痫发作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蛋白质定量可正常或升高。MRI常规扫描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MRV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治疗以脱水、抗凝、溶栓为主,11例病人中7例基本痊愈,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于起病较急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须高度警惕CVST,应尽早行MRV或DSA检查,对其治疗仍以抗凝、溶栓为主,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新的亮点。
- 孙志华丁俊丽赵恺蒋漫红张前
-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
-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RNA表达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对66例进展性脑梗死、119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外周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增高,颈动脉高度狭窄比例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IL-10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mRNA表达水平、血糖水平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明显相关,并直接影响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情进展。
- 孙志华李兰贺婕张前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因子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