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玲

作品数:141 被引量:65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4篇儿童
  • 14篇综合征
  • 14篇患儿
  • 13篇细胞
  • 12篇手足
  • 12篇手足口
  • 12篇手足口病
  • 10篇蛋白
  • 10篇婴幼
  • 10篇婴幼儿
  • 9篇血清
  • 9篇婴儿
  • 9篇随访
  • 9篇肺炎
  • 9篇川崎
  • 9篇川崎病
  • 8篇重症
  • 8篇过敏
  • 8篇病因
  • 7篇预后

机构

  • 90篇中山市博爱医...
  • 2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东莞市妇幼保...
  • 1篇中山市陈星海...

作者

  • 140篇刘玉玲
  • 87篇付四毛
  • 29篇潘晓芬
  • 26篇林国模
  • 24篇周涛
  • 19篇郭小玲
  • 13篇龙晓玲
  • 11篇罗序峰
  • 10篇雷辛衍
  • 10篇朱建萍
  • 9篇张晓敏
  • 8篇李小琳
  • 8篇林翠兰
  • 8篇张胜
  • 8篇吴涛
  • 7篇谢广清
  • 7篇陈昂
  • 7篇龙晓玲
  • 7篇张志培
  • 7篇张莉

传媒

  • 1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1篇临床儿科杂志
  • 6篇中国儿童保健...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中国实用医药
  • 4篇现代诊断与治...
  • 4篇海南医学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医学文选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5篇2016
  • 13篇2015
  • 17篇2014
  • 11篇2013
  • 21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ICU收治的79例重症手足病患儿入院后24 h内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检查的检验结果,分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压力升高者占48.1%(38/79),蛋白升高者占31.6%(25/79),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占62.0%(49/79)。结合临床,借助脑脊液异常早期诊断重症患者达82.2%(65/79)。结论脑脊液检查阳性率高,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可以协助早期诊断重症患者,早期治疗,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死亡率。
罗序峰周涛刘玉玲朱建萍吴涛张胜龙晓玲付四毛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脑脊液
儿童川崎病100例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对2000—2005年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KD患儿进行随访,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发病年龄(2.01±1.35)岁,随访年龄(8.2±1.7)岁;男女之比为1.7∶1。典型KD88例,其中再发病例2例;不完全KD12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5例,包括冠状动脉改变22例,心包积液2例,心肌炎1例,其中一过性冠脉扩张18例,冠脉瘤形成4例;非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包括肝损害34例,胆囊积液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面神经麻痹5例,肺炎53例,尿道炎12例,关节炎6例。(2)治疗和疗效:89例病程10d内给予丙种球蛋白(IVIG)2g/kg,12例无效,需追加第2次IVIG,其中2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1例亚急性期确诊者给予IVIG1~2g/kg,其中3例并发冠脉瘤(P<0.05)。无冠脉损害者病程6~8周停药,18例有冠脉扩张者跟踪至半年至1年后停药,3例中小型冠脉瘤者在病程1~3年停药,1例巨大冠脉瘤者服用阿司匹林至今已7年。(3)随访和预后:56例追踪随访至病程≥5年,最长10年。随访心脏彩超异常10例(17.8%),其中1例巨大冠脉瘤者仍然呈冠脉瘤样扩张,其余为肺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心功能均正常。随访运动负荷心电图(EECG)异常17例(30.3%),仅5例起病时有心血管并发症(P>0.05)。4例起病时并发冠脉瘤者EECG均无明显异常;非心血管并发症均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 (1)KD冠脉并发症多以一过性冠脉扩张为主;冠脉瘤的发生与确诊及IVIG使用时机相关。(2)发病时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与5年后随访EECG异常无相关性,但远期EECG改变多,需要长期随访。(3)非心血管并发症涉及多系统,但预后良好。
刘玉玲付四毛李小琳林汉炼陈明李性希
关键词:随访川崎病儿童
22例儿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发因素及诊治注意点。方法对22例儿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毒物摄入史、体格检查、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临床结果。结果对中毒原因进行描述。本组患儿年龄2月~11岁,多数以青紫、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尚出现组织缺氧和循环衰竭表现。经皮氧氧饱和度下降同时氧分压正常或升高是本病重要特点,且经皮氧饱和度下降多为轻到中度,最低只到85%。所有病例接受1%亚甲蓝治疗,均获临床治愈。结论饮食中含过量硝酸盐和亚峭酸盐、使用磺胺和中药为儿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高发因素。有必要对当地井水和市售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进行监测。美蓝治疗本病有效,但治疗前应注意常规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
张莉周涛付四毛刘玉玲
关键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食物中毒儿童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川崎病冠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128MSCT)在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川崎病患儿128M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结果。128MSCT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心率为80-130次·min-1,平均(99±18)次·min-1。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及形状。冠状动脉病变按左冠状动脉(LCA)主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主干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30例川崎病患者中17例行128MSCT和ECHO冠状动脉检查均未见异常。128MSCT显示冠状动脉损害患者13例[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起始处或近端6例,累及冠状动脉中段和(或)远端7例];ECHO只显示冠状动脉起始处和近端的损害6例,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6.67%(23/30)。ECHO评估中远端冠脉病变有限;漏诊7例(LCA、RCA近、中、远端多处瘤样扩张3例,双侧远端冠状动脉增粗迂曲2例,LCA中端中度或LAD轻度狭窄2例)。恢复期:13例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以128MSCT结果为对照,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1.54%(8/13),8例同期随访(1-6个月)128MSCT及ECHO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消失。漏诊5例(128MSCT提示RCA中、远端节段性瘤样扩张2例,LCA、RCA多发巨大瘤合并双侧冠脉瘤壁钙化1例,LCA中端或LAD狭窄各1例)。结论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模式下,128MSCT有助于评价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全貌,能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随访和诊断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李小琳劳国荣付四毛罗序峰刘玉玲孙多成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128层螺旋CT
儿科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流行菌及其耐药性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研究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临床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统计分析自1999年来对PICU临床分离细菌的监测,对2153例患儿采集标本1684例次,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脓液、尿、便和各种体液等。结果467例患儿细菌分离阳性,共分离病原体5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0株(19·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阴性菌355株(67·5%),主要为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阴沟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等;真菌71株(13·5%)。近年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增多趋势。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提示PICU中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啉敏感率17·9%,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敏感率约50%,头孢他啶敏感率65·4%,头孢吡肟敏感率81·3%。葡萄球菌是阳性菌中主要耐药菌株,其耐甲氧西林发生率>55%,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敏感率高;革兰阴性菌中主要耐药菌是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杆菌中产超β-内酰胺酶菌,其发生率分别是29·8%、22·2%和21·9%,对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朱建萍付四毛潘晓芬刘玉玲
关键词:耐药性细菌重症监护室
女童专科门诊2521例疾病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女童专科门诊14岁以下女童疾病种类、人群分布特点,了解女童专科疾病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保健科女童专科门诊就诊的2521例患妇科疾病14岁以下女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21例中病种为六大类23个。其中生殖器官炎症最多,为2052例(81.4%);其次为青春期发育异常,384例(15.2%);生殖道缺陷和畸形排第3位,31例(1.2%);生殖器官肿瘤20例(0.8%);生殖器官创伤4例(0.2%);其他疾病30例(1.20%)。青春期发育异常疾病、生殖器官肿瘤固定人口所占比例高于流动人口外,余四类疾病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均高于固定人口。0~1岁就诊最多,占42.6%;>1~3岁减少,占26.6%;>3岁至学龄前最低,占12.9%;学龄期回升,占17.9%。结论女童妇科疾病发病率高,涉及病种多。生殖器官炎症以小年龄及外来人口为主;性早熟多见于小年龄及大龄儿童,固定人口为主;生殖道肿瘤及畸形不少见。重视保健,积极宣传女童卫生保健知识,早发现、早诊治,有利于减少其妇科疾病的发生,改善预后。
林翠兰何晓玲刘玉玲上官予梅
关键词:女性儿童专科门诊
超敏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变化
2015年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打鼾及睡眠呼吸异常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情况将患儿分成OSAS者51例(观察组)和原发性鼾症者51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两组患儿hs-CRP、ISI各相关指标及ISI水平,分析观察组患儿hs-CRP水平与睡眠监测各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AH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sa 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平均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FPG、UA、TG、TC、LDL-C、INS及ISI等指标水平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患儿hs-CRP水平与Lsa O2呈负相关,与平均心率、AHI、BMI、INS及ISI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OSAS患儿机体的hs CRP水平上升,但胰岛素敏感指数无明显变化,临床上应对此加以关注,并进行尽早干预治疗,以免诱发心血管类病症。
梁展图谢广清龙晓玲张泉山付四毛刘玉玲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01例婴幼儿泌尿道感染尿培养结果及潜在病因分析
目的探试婴幼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状况以及潜在的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就诊的201例0-3岁泌尿道感染患儿的尿培养阳性细菌及其药敏结果、影...
潘晓芬刘玉玲林国模
八例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结果8例患儿均否认传染病接触史。4例有基础疾病,分别为肾病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支气管哮喘及贫血。8例均有咳嗽和发热,咳嗽有痰,高热为主(5例),均有气促,出现在病程0.5—6d,且进行性加重,3—24h后出现呼吸衰竭;X线胸片为局限性渗出病变,类似支原体肺炎表现;血常规示7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6例CRP明显升高;均伴有呼吸衰竭,2例并发中毒性脑病。8例患儿均予抗病毒药物和脏器支持治疗,均使用了丙种球蛋白,部分患儿使用了皮质激素治疗,6例需要呼吸机支持,机械通气时间3—6d,无一例死亡。结论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多是以严重低氧血症为突出表现的重症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避免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周涛吕峻峰马立忠刘玉玲梁少峰付四毛
关键词: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9例具有传单临床表现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和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9例中EBV引起的传单14例,MP感染引起的12例,可能与MP感染有关2例,EBV和MP混合感染3例,CMV感染1例,病原不明7例。MP感染多为低中度发热,EBV感染以高热为主,EBV和MP混合感染发热持续时间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P感染异淋消失所需时间短,与EBV感染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P引起的传单与EBV引起的传单十分类似,容易混淆,临床特征对鉴别诊断虽有参考价值,确诊必须靠病原学检查。MP感染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EBV或CMV感染则用更昔洛韦。
张晓敏刘玉玲伍淑雯郭小玲傅四毛张志培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检查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