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婉菁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分离纯化
  • 2篇斑叶兰
  • 2篇纯化
  • 1篇血清
  • 1篇乳膏
  • 1篇石油醚
  • 1篇石油醚部位
  • 1篇自由基
  • 1篇苡仁
  • 1篇薏苡
  • 1篇薏苡仁
  • 1篇薏苡仁油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活性
  • 1篇环糊精

机构

  • 4篇扬州大学

作者

  • 4篇张婉菁
  • 3篇刘量
  • 3篇胡荣
  • 2篇周云龙
  • 1篇陈琳
  • 1篇吴欢欢
  • 1篇王冬东
  • 1篇徐蓉蓉
  • 1篇李小梅
  • 1篇王东东
  • 1篇童丹
  • 1篇陈璋
  • 1篇刘子琦
  • 1篇何洋
  • 1篇李佳
  • 1篇张耀堂
  • 1篇季楠
  • 1篇沈新宇
  • 1篇张颖

传媒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药材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斑叶兰抗氧化活性组分研究及其乳膏的制备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药食同源"中草药斑叶兰的各不同萃取部位对体外自由基的清除即抗氧化作用,并富集抗氧化活性组分从而制备乳膏制剂。方法:采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方法确定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位,通过HPLC外标法测定阿魏酸和香草酸是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成分,二者总含量占该部位的76.17%。以硅胶、凝胶柱层析法富集活性部位,并优化提取工艺和基质处方。结果:斑叶兰的乙酸乙酯部位清除自由基能力最为突出,在0.5 g·L^(-1)时达到92.31%,仅次于阿魏酸,IC_(50)分别为0.1622、0.1490 g·L^(-1)。结论:为将其研究开发成为天然中药美容护肤品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开发为抗氧化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婉菁刘量胡荣周云龙王东东吴欢欢
关键词:斑叶兰自由基阿魏酸抗氧化乳膏
见血清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见血清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的准确结构。结果:从见血清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Moscatin(1),山药素Ⅲ(2),香柑内酯(3),异茴芹素(4),花椒毒素(5),欧前胡素(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见血清中分离得到。
刘量殷启蒙李佳童丹张婉菁刘子琦陈璋何洋沈新宇
关键词:石油醚部位分离纯化化学成分
薏苡仁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优选薏苡仁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CSO-CDP)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均质法,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方法优化薏苡仁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薏苡仁油(CSO)与CDP投料比为1∶10,包合温度25℃,溶解薏苡仁油的溶剂量为1.92%,在此条件下的包封率为72.76%。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均表明形成了包合物,且包合物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薏苡仁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有显著提高,且重复性良好。
周云龙徐蓉蓉王冬东李小梅张婉菁陈琳胡荣
关键词:薏苡仁油包合物响应面法
斑叶兰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斑叶兰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斑叶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醛(Ⅰ)、5-羟甲基糠醛(Ⅱ)、别欧前胡素(Ⅲ)、香草酸(Ⅳ)、阿魏酸(Ⅴ)、单棕榈酸甘油(Ⅵ)和β-谷甾醇(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Ⅱ~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刘量张婉菁殷启蒙张颖季楠张耀堂胡荣
关键词:斑叶兰分离纯化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