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超 作品数:6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贵州省平塘县2006~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平塘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利用“三网”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分析死因、死亡地点和卫生服务利用构成比并作趋势比较。结果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4.2‰。2006~2014年,儿童死亡率降幅达73.8%,新医改以来,死亡率年下降速率超20%。远高于千年发展目标要求。肺炎、腹泻和新生儿死亡是主要死亡原因。8年间死亡儿童未利用卫生服务的比例由45.1%降到17.9%。因思想认识和经济困难未利用卫生服务的死亡儿童比例逐年下降。但因交通不便而未利用卫生服务的死亡儿童比例超过50%,12%的儿童死在去医疗机构的路上。结论平塘县儿童死亡状况取得巨大改善;死亡原因发生很大转变;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显著改善。贫困山区要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除加强卫生系统对儿童死亡检测外,仍需多部门的共同努力。 陈启珍 左龙燕 陈正超 冯星淋关键词:卫生服务 北京市中关村地区2011——2016年0~6岁儿童疫苗覆盖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辖区内0~6岁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调取中关村医院儿童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内2011—2016年出生的全部儿童及其接种信息,分析儿童疫苗规范接种率、疫苗接种替代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中关村地区2011—2016年0~6岁儿童疫苗接种率呈中上水平,接种率与出生地、户籍、年龄有相关性,不同年龄规范接种率与北京户籍关系较大,二类疫苗替代率水平较高。结论中关村地区辖区内儿童一类疫苗接种情况尚可,二类疫苗在接种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付旺 陈正超 汪关宝 富大鹏 冯星淋关键词:疫苗 接种率 替代率 影响因素 基于2013年吉林省卫生服务调查的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吉林省居民自报生命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种生命质量度量方法。方法利用吉林省2013年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共纳入15岁以上居民13 700人,分别采用自评健康得分和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健康效用值评价生命质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两种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省15岁及以上居民自评健康得分为81.26±15.73,健康效用值为0.959±0.124。吉林省城乡居民健康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医疗保险类型、慢性病和两周患病。自评健康得分更易受45岁以下年龄组年龄、收入、慢性病和两周患病的影响。健康效用值更容易受居住地区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类型的影响。结论吉林省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高,两种生命质量度量方法各有利弊,应选择适合研究目的的度量方法。 陈正超 汪颖 张启军 王秋艳 冯星淋关键词:生命质量 北京市医药分开政策对住院费用的影响——以五家试点医院为例 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评价北京市2012年实施的医药分开政策对五家试点医院医生诊疗行为以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例,采用有对照的前后比较设计来研究住院服务利用的变化。以五家试点医院为干预组,以非试点的所有三甲公立医院为对照组。2011年1月1日—2012年7月1日为干预前,2012年7月2日—2014年12月31日为干预后。数据来源于2011—2014年北京医保抽样数据库,采用倍差法及知情人深入访谈进行分析。与试点医院及非试点医院的医保办主任进行深入访谈,探索医药分开政策对评价指标的作用机制。结果:缺血性心脏病住院次均中药费用、次均实验室检查费用显著下降,次均综合服务费用显著增加;次均西药费用有所下降,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中药费用的比例下降3.73%;综合服务费用比例增加2.58%;实验室检查费用比例和临床诊疗费用比例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药分开相关政策改变了医院的费用结构,减少的药品费用平移到诊疗费用等其他费用,实现了收入的平移;在现有医保支付方式和医院收入分配制度下,医药分开政策对住院总费用和患者自付费用的影响不大;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格管控绩效指标,对于规范医生行为具有一定作用。 王俊锋 陈正超 崔斌 何映东 杨朔 沈玉卿 杨莉关键词:药品费用 诊疗费用 北京市2007—2016年度出生缺陷儿母亲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7—2016年度出生缺陷儿母亲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覆盖率,有效降低严重出生缺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和怀柔区所有助产机构和儿科2006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通过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上报的孕13周~出生后7 d 13800名出生缺陷儿母亲的监测资料,回顾性分析出生缺陷儿母亲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利用情况,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2007—2016年度出生缺陷儿母亲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利用比例为74.42%,服务利用比例由2007—2008年度的65.94%上升至2013—2014年度的79.30%,此后回落至2015—2016年度的76.12%,总体呈上升趋势(Z=10.58,P<0.001);各年度本地户籍服务利用比例均高于外埠户籍服务利用比例,但差距不断缩小(Z=–12.10,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6年度、年龄≥2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和月平均收入≥2000元的北京市出生缺陷儿母亲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利用比例较高,外埠户籍、产次≥1次、双胎和三胎的北京市出生缺陷儿母亲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利用比例较低。结论北京市2007—2016年度出生缺陷儿母亲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利用比例较高,本地户籍与外埠户籍服务利用差异不断缩小;年度、年龄、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户籍类型、产次和胎数是该地区出生缺陷儿母亲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服务利用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陈正超 刘凯波 徐宏燕 冯星淋关键词:唐氏综合征 影响因素 吉林育龄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覆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分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育龄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筛查覆盖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吉林省2013年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共纳入15~64岁女性5 496人。计算育龄妇女两癌筛查覆盖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两癌筛查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13年吉林省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仅为11.9%和14.7%,其中城市筛查率为15.13%和18.81%高于农村筛查率7.47%和9.09%。25~54岁年龄段两癌筛查率最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分别为16.27%和19.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专以上学历、在校学生、婚姻状况和收入为两癌筛查的影响因素(P<0.05)。距离最近医疗机构距离、自评健康得分、5年内分娩与两癌筛查覆盖率均不相关(P>0.05)。结论吉林省两癌筛查利用水平较低,城乡差异较大。促进两癌筛查全面覆盖,应关注加强医保与公共卫生的整合衔接,健全各级医疗机构协作机制,并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 陈正超 张启军 王秋艳 冯星淋关键词:宫颈癌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