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杰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稳定性碳同位...
  • 1篇大针茅
  • 1篇氮矿化
  • 1篇样带
  • 1篇雨量
  • 1篇增温
  • 1篇针茅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通量
  • 1篇温带
  • 1篇温带草原
  • 1篇利用效率
  • 1篇内蒙古草
  • 1篇内蒙古草原
  • 1篇降雨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牛海山
  • 3篇刘艳杰
  • 2篇张立荣
  • 1篇汪诗平
  • 1篇徐兴良
  • 1篇亓伟伟
  • 1篇仲延凯
  • 1篇许宁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固碳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8
2012年
低温被广泛认为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首要限制性因子,因此增温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初级生产力,但是也可能由于土壤水分、N素营养状况的改变形成新胁迫而抑制生产力提高。此外,生态系统呼吸由于增温而提高的幅度也可能高于初级生产力提高的幅度,造成总碳库平衡的改变。利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实测数据对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iome-BGC(V.4.2)进行了参数化,并利用研究区实测土壤水分(0-40 cm)和其它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证明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可靠。模型使用2005-2008年的海北气象站实测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等作为驱动数据,模拟了增温1.2-1.7℃下青藏高原海北定位站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并整合分析增温试验平台上已发表的试验,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增温对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2005-2008年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弱的碳汇,短期增温导致系统净碳固定增加。增温直接影响系统碳通量,也通过土壤水分和土壤矿化氮变化间接影响碳通量,相比土壤水分和氮素,增温对影响碳通量变化过程中的效应更大;研究也揭示,在增温条件下,植物对土壤矿化氮的吸收量小于有机质分解产生的土壤矿化氮量,土壤矿化氮含量增加。
亓伟伟牛海山汪诗平刘艳杰张立荣
关键词:BIOME-BGC增温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EE氮矿化
降雨量对大针茅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借助1983—1993年间收集的历史样品,并通过移栽和浇水试验,研究纯粹的降水因子对大针茅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时间尺度还是移栽实验中,降雨量对大针茅的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并且仅仅降雨量的变化就能够造成人们在空间尺度上观察到的响应格局,这种格局是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刘艳杰张立荣牛海山仲延凯徐兴良张翠芳
关键词:大针茅水分利用效率稳定性碳同位素
内蒙古草原常见植物叶片δ13C和δ15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8
2016年
在中国东北样带沿线的内蒙古草原地区采集了一些常见植物的叶片样品,并测定其δ^(13)C和δ^(15)N值,分析了其统计学特征以及对环境因子(年平均降雨量和温度)的响应模式。发现东北样带草原区同时存在C_3和C_4两种不同光合途径的植物,但是C_3植物占主导地位,C_4植物数量有限。C_3植物叶片δ^(13)C随着年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反映了此区域C_3植物δ^(13)C受控于降水量和温度。C_4植物的叶片δ^(13)C值随着降雨量的增多而有轻微升高的趋势,但是C_4植物的叶片δ^(13)C值对年平均温度的响应不敏感。不论对C_3植物还是C_4植物而言,叶片δ^(15)N都随降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即干旱区的植物叶片δ^(15)N大于湿润地区,这说明降水是影响植物叶片δ^(15)N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两者叶片δ^(15)N对温度的响应不敏感。
刘艳杰许宁牛海山
关键词:稳定性碳同位素温带草原样带N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