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亓伟伟

作品数:1 被引量:3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矿化
  • 1篇增温
  • 1篇通量
  • 1篇高寒草甸
  • 1篇高寒草甸生态...
  • 1篇NEE
  • 1篇BIOME-...
  • 1篇草甸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篇汪诗平
  • 1篇牛海山
  • 1篇亓伟伟
  • 1篇张立荣
  • 1篇刘艳杰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固碳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8
2012年
低温被广泛认为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首要限制性因子,因此增温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初级生产力,但是也可能由于土壤水分、N素营养状况的改变形成新胁迫而抑制生产力提高。此外,生态系统呼吸由于增温而提高的幅度也可能高于初级生产力提高的幅度,造成总碳库平衡的改变。利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实测数据对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iome-BGC(V.4.2)进行了参数化,并利用研究区实测土壤水分(0-40 cm)和其它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证明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可靠。模型使用2005-2008年的海北气象站实测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等作为驱动数据,模拟了增温1.2-1.7℃下青藏高原海北定位站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并整合分析增温试验平台上已发表的试验,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增温对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2005-2008年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弱的碳汇,短期增温导致系统净碳固定增加。增温直接影响系统碳通量,也通过土壤水分和土壤矿化氮变化间接影响碳通量,相比土壤水分和氮素,增温对影响碳通量变化过程中的效应更大;研究也揭示,在增温条件下,植物对土壤矿化氮的吸收量小于有机质分解产生的土壤矿化氮量,土壤矿化氮含量增加。
亓伟伟牛海山汪诗平刘艳杰张立荣
关键词:BIOME-BGC增温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EE氮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