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忠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6篇血管
  • 5篇动脉
  • 5篇卒中
  • 4篇取栓
  • 4篇急性
  • 3篇血管病
  • 3篇前循环
  • 3篇缺血性脑血管
  • 3篇缺血性脑血管...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疗效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病
  • 3篇脑卒中
  • 3篇介入

机构

  • 13篇大连市中心医...
  • 4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陈忠军
  • 10篇李迪
  • 6篇范铁平
  • 4篇孙威
  • 4篇祁恒旭
  • 4篇赵旭生
  • 3篇杨颖
  • 3篇张芸
  • 2篇于晓玲
  • 2篇滕秀涵
  • 1篇李淑敏
  • 1篇孙强
  • 1篇马舒贝
  • 1篇王梓晗
  • 1篇王洪志
  • 1篇张静波
  • 1篇王苏平
  • 1篇常红
  • 1篇李雪媛
  • 1篇韩杰

传媒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动脉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24%)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2.38%(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72±2.85)、(9.52±2.44)分,ADL评分分别为(51.26±8.23)、(67.58±6.27)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57±2.46)、(7.46±2.23)分,ADL评分分别为(51.26±8.23)、(72.35±7.22)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动脉溶栓疗法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
王梓晗李淑敏王苏平李迪陈忠军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神经功能
血管内介入再通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大病灶卒中患者预后的LOI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OI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及其预测因素。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单侧前循环急性血管闭塞大病灶卒中并伴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共计71例。行血管内介入再通术38例患者为介入组,未行者33例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后多变量回归模型预测LOI和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结果LOI是不良反应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也是静脉溶栓的早期预测指标,再灌注时间窗>6h是LO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变的相关信息做出准确、早期判断,对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祁恒旭张芸陈忠军范铁平赵旭生李迪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
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DSA证实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05例,均行机械取栓治疗。依据责任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将405例患者分为前循环组(335例)和后循环组(7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情况、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收缩压]、手术相关资料[发病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一次再通、支架置入、卒中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病因不明)]、术后(血管成功再通、血管完全再通)和结局终点(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进行对比分析。术后血管成功再通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血管完全再通为mTICI分级3级。主要结局终点为机械取栓治疗后3个月的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次要结局终点包括其他临床结局(取栓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及安全性结局(住院期间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术前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83例(45.2%)。(1)前循环组患者年龄高于后循环组[(69±11)岁比(66±10)岁,t=2.107],体质量指数低于后循环组[(23.1±3.0)kg/m^(2)比(25.2±2.8)kg/m^(2),t=-5.386],基线NIHSS评分、术前收缩压均低于后循环组[(18±6)分比(24±8)分,t=-7.148;(141±27)mmHg比(153±23)mmHg,t=-3.46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静脉溶栓、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烟酒史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患者发病至再通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组取栓次数少于前循环组[1.20(1.00,3.00)次比2.10(1.00,6.00)次,Z=9.343],一次再通率、�
陈忠军闯闯胡腾李迪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不足前循环后循环
氯吡格雷联合介入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介入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一氧化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管介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只采取单纯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水平、炎症水平、PC、AT-Ⅲ、一氧化碳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高切黏度(HBV)、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P对照组内值:9.315/0.000,4.368/0.000,11.413/0.000,11.474/0.000,11.188/0.000;t/P观察组内值:16.913/0.010,7.859/0.000,19.197/0.000,13.666/0.000,16.742/0.000;t/P治疗后组间值:11.062/0.000,5.346/0.000,13.067/0.000,2.706/0.008,5.704/0.000)。治疗后两组组血清hs-CRP、TNF-ɑ、IL-6水平明显降低,PC、AT-Ⅲ以及一氧化碳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t/P对照组内值:21.674/0.000,17.627/0.000,8.528/0.000,37.331/0.000,9.049/0.000,3.379/0.001;t/P观察组内值:30.518/0.000,30.520/0.000,19.121/0.000,51.726/0.000,16.826/0.038,7.493/0.000;t/P治疗后组间值:8.446/0.000,14.390/0.000,8.771/0.000,14.258/0.000,7.864/0.000,3.870/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56,P=0.023)。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缓解局部缺血,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促进其凝血功能。
滕秀涵陈忠军杨颖胡腾张鑫孙威
关键词:氯吡格雷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蛋白C
介入技术治疗重症静脉窦血栓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9年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0.5%~1%。本病多数亚急性或慢性隐匿起病,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因而极易漏诊和误诊,部分CVST患者经规范抗凝治疗效果不佳[1~4]。我中心近期对2例经规范抗凝治疗后无效的重症CVST患者利用多侧孔微导管留置持续泵入尿激酶局部溶栓、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aiven中间导管抽吸血栓及球囊扩张成型术等开通治疗,并取得良好临床预后,现报道如下。
陈忠军赵旭升范铁平祁恒旭李迪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
脑白质疏松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17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采用静脉rt-PA以0.9 mg/kg足量溶栓治疗,其余则给予普通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根据Wahlund改良LA分级量表(ARWMC)评分对LA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轻度(1~5分),中度(6~10分),重度(〉10分)。溶栓后24~36 h复查头CT,判定是否出现sICH转化。比较不同程度LA患者中溶栓组和安慰剂组sICH转化率。结果本研究组中,溶栓治疗者49例,安慰剂使用者68例;LA轻度45例,LA中度25例,LA重度47例。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8.5%)发生s ICH转化,其中溶栓治疗者7例,安慰剂使用者3例;LA轻度2例,LA中度2例,LA重度6例。在LA轻度及中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ICH转化率略高于较安慰剂组(P=0.052,P=0.650)。而在LA重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 ICH转化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4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溶栓组患者ARWMC评分与其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转化率呈正相关(r=0.476,P=0.0005)。结论重度LA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sICH转化的风险。了解患者的LA程度有助于对临床溶栓决策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孙威马舒贝陈忠军张静波杨颖李雪媛王洪志滕秀涵常红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基于DSA评估下单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的远期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单侧闭塞性脑血管大病灶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科室收治的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经DSA筛选为单侧前循环大血管任意一处或多处闭塞病变患者共计63例进入试验组,配对基线资料,获得无单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60例患者进入对照组。随访12个月统计各种血管事件发生率、mRS评分、MMSE、MoCA评分评估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远期认知功能影响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循环COD可能导致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DSA评估系统筛选存在COD的患者并能够精准评估认知功能特点。
祁恒旭张芸陈忠军范铁平赵旭生李迪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远期影响
颈内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经弓上CTA证实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Willis环完整性、MRI、DWI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颈内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TIA发生率分别为10.94%、21.6%、41.77%,3组间差别显著(P<0.01)。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中4型Willis环中TIA发生率分别为11.11%、21.21%、33.33%、25.71%,Ⅰ型Willis环组与其他组间差别显著(P<0.01),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4型Willis环中TIA发生率分别为53.85%、57.14%、57.89%、20.59%,Ⅳ型Willis环组与其他组间差别显著(P<0.01)。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Willis环完整性与患者TIA发生率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陈忠军于晓玲孙威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WILLIS环缺血性脑卒中
一种快速交换导管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交换导管。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交换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快速交换口、推送杆、以及手柄;推送杆包括扁平段,圆丝段以及过渡段,扁平段位于内层导管与加强层之间,扁平段与加强层固定连接;圆...
李迪陈忠军范铁平赵满红
多模式CT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评价多模式CT评估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机械取栓治疗的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依据术前评估方式分为多模式CT组(multimode computed tomography,MMCT)和非增强CT组(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分析其疗效,通过对比症状性出血转化风险和死亡率等分析其安全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纳入分析118例,MMCT组58例、NCCT组60例,两组术后3个月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9%vs 31.7%,P=0.034),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多模式CT评估筛选及基线NIHS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多模式CT评估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能带来更好的临床预后,基线NIHSS评分与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未来仍需开展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罗雅尹赵满红李迪韩杰陈忠军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栓塞机械取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