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莹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西他滨序贯小剂量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疗效分析
- 董毅江磊金凤波陈莹莹赵一鸣田婉露谢希杨明珍
- 达沙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进展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服用达沙替尼治疗的CML进展期患者(加速期3例,急变期13例),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率,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结果 16例CML进展期患者中有9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CHR),达到CHR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其中3例加速期患者中2例获得CHR,13例急变期患者中7例获得CHR,(4例急淋变患者均获得CHR,5例急粒变患者有3例获得CHR,4例急单变患者均未获得CHR);急变期患者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CCyR)和CHR的比例较加速期无统计学差异(P=1.000),急变期患者疾病进展的发生率较加速期患者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急变期患者Ⅲ~Ⅳ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较加速期患者有所升高(P=0.518);患者2年生存率是37.5%(6例/16例),中位生存时间是12个月(95%CI:0~24.9)。结论达沙替尼治疗CML进展期患者疗效较好,是加速期、急淋变及急粒变的患者的一个优先的治疗选择。
- 郭峰陈莹莹杨明珍曾庆曙
- 恶性血液病病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动员方案以及年龄、化疗疗程、疾病缓解状态等因素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病人病历资料。分别行直接G-CSF动员方案(G-CSF组)及大剂量VP-16+G-CSF动员方案(VP-16组)、CTX+G-CSF动员方案(CTX组),对比不同动员方案中采集细胞数量、血液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分析年龄、性别、疾病状态、化疗疗程、治疗至动员时间等因素分析对干细胞采集影响。结果:31人共采集59次,获得单个核细胞(5.7±1.6)×10^8/kg,CD34+细胞(2.1±0.7)×10^6/kg。G-CSF组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4 d,但CD34+细胞产量低于其他2组(P<0.05),VP-16组与CTX组采集CD34+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16组与CTX组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均为12 d。CTX组采集时血小板水平低于VP-16组(P<0.05)。VP-16组出现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热(>38℃)5例,CTX组出现3例。采集的CD34+细胞数男性病人高于女性,≤55岁病人高于>55岁,≤8个化疗疗程病人高于>8个化疗疗程病人,优于部分缓解病人高于部分缓解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G-CSF方案可以动员出更多CD34+细胞数,大剂量VP-16+G-CSF动员方案采集时血小板水平更高,采集安全性更有保障。男性、年龄≤55岁、化疗疗程≤8个疗程时采集成功率更高。
- 赵一鸣钱伟江磊金凤波陈莹莹张睿杨明珍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