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婷

作品数:16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生态
  • 5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鄱阳湖
  • 3篇都市
  • 3篇都市区
  • 3篇生态服务
  • 3篇生态服务价值
  • 3篇生态健康
  • 3篇湿地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健康评价
  • 2篇湿地生态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居民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鄱阳湖湿地
  • 2篇乡村
  • 2篇居民点
  • 2篇村居

机构

  • 16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徐丽婷
  • 10篇徐羽
  • 9篇钟业喜
  • 5篇郑林
  • 3篇冯兴华
  • 2篇吴巍
  • 2篇游清徽
  • 2篇王野乔
  • 2篇陈爽
  • 2篇黄琪
  • 2篇吴燕平
  • 2篇阳文静
  • 1篇郑涛
  • 1篇谢正磊
  • 1篇陈爽
  • 1篇杨涛
  • 1篇王月
  • 1篇向丽雄
  • 1篇杜泽兵
  • 1篇谢超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农林经济管理...
  • 1篇2016’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10
2018年
基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图斑数据,综合运用网格分析、样带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网格和县域两种尺度,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及规模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县域层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大分散小集聚的基本特征,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北多南少空间格局;农村居民点围绕城镇密集区、地势低平区域、中心村镇具有显著集聚特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格局是在农业发展及人口增长(内生动力)、县域经济发展及投资带动(外部动力)、地形条件(基础性制约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尝试从城乡统筹视角提出优化江西省农村居民点格局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提升中心村镇生产生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
徐羽钟业喜徐丽婷吴巍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1990年以来赣州都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徐羽钟业喜徐丽婷郑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价值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格局被引量:44
2016年
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2005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借助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非农化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生态风险"北热南冷"空间分异及等级扩散特征明显;依据空间差值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低生态风险区(ERI<0.15)、较低生态风险区(0.15≤ERI<0.25)、中等生态风险区(0.25≤ERI<0.35)、较高生态风险区(0.35≤ERI<0.45)、高生态风险区(ERI≥0.45)5类;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滨湖区、南昌、九江及赣中部分地区。生态风险等级分布与地形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生态风险等级提高,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指向性。以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风险进行表征,尝试从宏观上把握大尺度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提供了相关借鉴及建议。
徐羽钟业喜冯兴华徐丽婷郑林
关键词:生态风险土地利用鄱阳湖流域
江西省城市效率与经济增长协调性研究被引量:23
2017年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江西省2010年和2015年城市效率进行测度,构建了城市效率—经济增长匹配模型,揭示江西省城市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及空间耦合格局。结果表明:(1)江西省城市效率水平整体不高,平均综合效率仅达到最优水平的64%-75%。将综合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和规模效率,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总体呈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规模效率值普遍较高且分布相对均衡,纯技术效率是形成江西省城市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2)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均有较高的冗余度,江西省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3)江西省城市效率与经济增长协调程度有所改善,协调发展型区域居于主体地位,但区域内部差异仍然存在,加快推进赣州、吉安等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是形成全省城市效率—经济增长全面协调格局的关键。
钟业喜徐羽徐丽婷
关键词:城市效率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江西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究江西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与促进乡村治理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迁移模型研究2000—2020年江西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借助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1)江西省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减少而规模扩大。不同聚落规模差异先增后减,聚落不规则程度保持较低水平。(2)江西省乡村聚落分布总体变化较小,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表现出“中密周疏,北密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3)江西省乡村聚落的重心在20年间较为稳定,均位于丰城市西南部。(4)江西省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 m,坡度在5°~15°的地区,并且受河流、县乡道影响显著,而铁路、高速、国道、省道对其影响较小。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有所增大,其中粮食作物产值、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耕地面积影响较大。[结论]2000—2020年江西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总体较为稳定,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因素均对聚落分布有显著影响。
许鑫徐丽婷周达宝徐羽
关键词:乡村聚落影响因素
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水平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以江西罗霄山区为例
2024年
评估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水平是探索多元化高质量乡村振兴道路的必要条件。已有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多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出发,缺乏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角度的定量评价研究。本研究以江西罗霄山脉脱贫地区为例,基于县域尺度在五大振兴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趋势面分析方法探索乡村振兴水平的时空演变,利用障碍度模型探究乡村振兴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江西罗霄山脉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低水平县域不断缩减;各县域乡村振兴逐步由“单极化”与“低水平”向“均衡化”与“高水平”发展,其中产业、文化、生态振兴水平增长显著,组织与人才振兴水平增长缓慢,且存在近半数县域与高水平乡村振兴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向高质量发展仍然有待提升。(2)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演化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基本保持“北低南高”的态势,东西方向上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变,总体差异不断缩减。乡村振兴的过程主要是由产业、文化、生态振兴所驱动,与当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南方集体林区等区域特征相对应。(3)10年间,农业生产下土地生产率与单位耕地机械总动力障碍度上升最为显著,逐渐成为主要障碍因子,至2020年障碍度均值分别为17.22%、15.70%,提升土地生产率与农业机械化水平成为未来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可为脱贫山区更好地协调人地关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周达宝徐丽婷许鑫冯兴华
转型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及驱动力——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科学厘清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不同演变模式及其驱动力差异对于统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西省为案例区,以城乡建设用地矢量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网络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江西省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呈现"双增"态势,城镇用地扩张速度快于农村居民点面积增长速度,城镇用地集聚特征明显,农村居民点散乱化特征突出。(2)城乡建设用地增量扩张型区域均占据主导地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变化具有显著地域差异。(3)既有城镇用地性质相对稳固,新增用地来源较为广泛,而新增农村居民点主要来源于耕地。(4)尝试从市场层面和政策层面探究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差异,发现在城乡土地资源二元化制度安排下,市场力和政策力对城乡建设用地的驱动作用表现出明显差异性。
徐丽婷徐丽婷徐羽钟业喜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
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逐渐加剧,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日益受损。对鄱阳湖湿地进行生态健康评价,有助于为加强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合理开展湿地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
徐丽婷
关键词:湿地生态鄱阳湖生态保护
城市滨江地区生态空间质量快速评价——以长江南京段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生态空间质量能够反映自然环境的优劣程度及其生态服务对人类社会的适宜能力。基于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理念,结合湿地生态健康快速评价法,从生境自然性、景观稳定性、环境适宜性和管理调控度等维度构建了适用于城市滨江地区的生态空间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现场打分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长江南京段生态空间质量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总体上,南京滨江生态空间综合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生态斑块在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这与人类活动干扰密切相关。其中,生境自然性的数量等级分布均衡,斑块间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景观稳定性的数量等级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且呈现距长江越近指标越优的分布格局;环境适宜性与管理调控度表现优良,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区域,生态空间的管控水平越高。研究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和长江岸线生态廊道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张童陈爽陈爽陈爽郑涛徐丽婷
关键词:生态空间
江西省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利用2005、2010、2015年江西省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借助网格统计、样带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网格和县域2种尺度,刻画了农村居民点数量及规模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识别县域层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呈现出在大尺度空间离散而在局部区域集聚的特征,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均具有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异特征,城市周边、平原地区、中心村镇等是农村居民点高度集聚和扩张的主要区域。在乡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和面积不降反增,细碎化特征更为突出,空间变化上以围绕城镇与交通线的居民点扩张和土地整治及生态移民导致的居民点收缩并存。在农业发展及人口增长、县域经济发展及投资带动、地形制约3类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江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格局。
徐羽钟业喜钟业喜徐丽婷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