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红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奥氏体
  • 4篇不锈
  • 4篇不锈钢
  • 3篇双相
  • 3篇双相不锈钢
  • 3篇耐热钢
  • 3篇奥氏体耐热钢
  • 2篇引线
  • 2篇引线框
  • 2篇引线框架
  • 2篇巨磁阻
  • 2篇巨磁阻抗
  • 2篇巨磁阻抗效应
  • 2篇合金
  • 2篇感器
  • 2篇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2篇磁传感器
  • 2篇磁阻

机构

  • 6篇燕山大学
  • 4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第二重型...

作者

  • 10篇龙红军
  • 5篇陈雷
  • 5篇王建峰
  • 4篇杨元政
  • 4篇张英杰
  • 4篇李飞
  • 3篇裴建明
  • 2篇王星
  • 2篇谢致薇
  • 1篇陶平均
  • 1篇陈小祝
  • 1篇薛红燕

传媒

  • 2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铸造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2007高技...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P对C194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究国内某铜厂C194产品综合性能较低缘由,利用直流低电阻测试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发射光谱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对国内外C194产品的成分及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国内外C194产品析出相至少有两种,单质Fe肯定存在,且主要以单质存在,国外产品中P基本存在析出相中,国内产品中P除存在析出相中外,基体中也存在,此外,国内产品显微组织存在析出相尺寸粗大且分布不均,可见大尺寸洞隙等显微缺陷。后两者导致国内C194性能偏低。建议严格控制P的含量,改进固溶、时效、形变等处理工艺,以提高产品综合性能。
陈小祝杨元政龙红军
关键词:引线框架C194铜合金
钴基软磁非晶合金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进展
介绍了钴基软磁非晶合金丝与薄带的制备方法,重点讨论了频率、磁各向异性等因素对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对非晶合金的巨磁阻抗效应传感器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王星杨元政龙红军谢致薇
关键词:巨磁阻抗效应磁各向异性磁传感器
文献传递
Fe-22Cr-5Ni-0.18N双相不锈钢细匀化工艺
2016年
基于"高温单相处理、重度冷变形及双相区固溶处理"双相不锈钢的细匀化工艺获得了细小均匀的双相(α+γ)组织,借助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固溶处理对细匀化工艺中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双相区变形+固溶处理"工艺相比,细匀化工艺组织中的γ相大多从α相的三叉晶界处析出,其沿变形方向的带状分布得到明显改善且两相的晶粒尺寸差异较小,均匀化程度显著提高;另外,在相同的固溶处理下,两种工艺中的两相比例基本相同。而在细匀化工艺中,γ相尺寸随加热温度的升高与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1050~1150℃加热,保温10 min条件下,γ相的尺寸与加热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在1100℃加热,保温10~60 min条件下,γ相尺寸的立方与保温时间之间同样呈近线性关系。
陈雷王建峰龙红军毛天桥李飞张英杰裴建明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EBSD
引线框架用铜合金C19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形变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引线框架用铜合金C194,利用直流低电阻测试仪、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工艺中时效温度和时间、二次时效间的冷轧形变率尤其是最终精轧率对热轧态C194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热处理工艺为时效前预先冷轧37.5%、二次时效(500℃×2h+500℃×2h)、一次时效后以50%形变率冷轧,二次时效后终轧形变率为60%,轧制路线为1.6mm→1.0mm→0.5mm→0.2mm时,试样获得最佳综合性能,导电率为78%IACS,强度为550MPa,硬度为158.9HV,且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软化性能。
龙红军杨元政陈小祝陶平均
关键词:引线框架热轧态形变热处理
细匀化处理对双相不锈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2205双相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观察、断口扫描分析及浸泡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等分析,研究其通过过饱和单相处理并经重度冷变形及固溶处理实现双相不锈钢细匀化后的组织特征及其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过饱和单相区工艺可明显细化奥氏体相且使其分布均匀,显著提高两相组织的均质化程度,有助于消除各向异性,并使得抗拉强度增大;不同工艺下材料的抗拉强度值与显微硬度值之间满足一定关系。经6%的FeCl_3溶液浸泡加速腐蚀试验及电化学试验获得的极化曲线结果综合评价,细匀双相组织的耐蚀性较好。
陈雷王建峰龙红军毛天桥李飞张英杰裴建明赵彤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力学性能耐蚀性
钴基软磁非晶合金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进展
介绍了钴基软磁非晶合金丝与薄带的制备方法,重点讨论了频率、磁各向异性等因素对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对非晶合金的巨磁阻抗效应传感器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王星杨元政龙红军谢致薇
关键词:钴基非晶合金巨磁阻抗效应磁传感器
文献传递
含稀土节镍奥氏体耐热钢的晶粒演化及大口径厚壁管挤压工艺模拟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管材在大型压力容器、电站锅炉、石油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各个应用领域均对耐热不锈钢管提出了大容量高参数化的要求,极大推动了新型奥氏体耐热钢的研制,特别是对其大口径厚壁管材需求迫切。然而,奥氏体...
龙红军
关键词:厚壁管奥氏体耐热钢晶粒组织
文献传递
一种TRIP/TWIP型双相不锈钢的相图及其亚稳奥氏体组织稳定性计算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 计算了一种具有相变诱导塑性(TRIP)和/ 或孪晶诱导塑性(TWIP)功能的双相不锈钢的相图及其中亚稳奥氏体(相)组织的稳定性,得到了其M?N 的伪二元平衡相图、平衡条件下的相比例变化、两相中合金元素的配分规律以及层错能SFE 与马氏体转变温度Md30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试验钢中相组成、相比例等均对温度敏感,特别是在不同加热温度下(800~1 200 ℃),由于两相中合金元素含量变化,使得亚稳奥氏体相稳定性(SFE 和Md30)发生改变,进而将导致试验钢的变形机制变化.
陈雷李飞张英杰裴建明毛天桥龙红军王建峰
关键词:THERMO-CALC双相不锈钢相图亚稳奥氏体
新型节镍奥氏体耐热钢的亚动态再结晶行为被引量:2
2016年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双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新型节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21Cr-11Ni-N-RE在变形温度950~1 150℃、应变速率0.1~10 s^-1,道次间保温时间为0.5~30 s的亚动态再结晶行为。建立亚动态再结晶的动力学模型,并将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易发生亚动态再结晶,随着道次间保温时间的延长、应变速率的增大和变形温度的升高,材料亚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迅速增大;预应变超过峰值应变后,应变继续增大对亚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的影响十分有限。21Cr-11Ni-N-RE耐热不锈钢的亚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mdrx为130.417 k J/mol,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陈雷龙红军王建峰毛天桥李飞张英杰
关键词:亚动态再结晶
一种节镍型奥氏体耐热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了21Cr^(-1)1Ni-N-RE节镍型奥氏体耐热钢的热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实验钢热变形激活能为451 k J/mol,应力指数为5.12。建立了热变形方程,确定了最大变形抗力和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预测模型。通过对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的分析,得到了实验钢获得均匀细小的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的热变形条件为1150℃和10 s^(-1)。
薛红燕陈雷毛天桥龙红军王建峰
关键词:热变形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