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雷

作品数:130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59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金属学及工艺
  • 38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不锈
  • 37篇不锈钢
  • 26篇双相
  • 23篇双相不锈钢
  • 21篇合金
  • 18篇奥氏体
  • 14篇钛合金
  • 14篇稀土
  • 13篇锻件
  • 13篇热变形
  • 12篇相变
  • 12篇固溶
  • 11篇马氏体
  • 9篇再结晶
  • 9篇热压缩
  • 9篇力学性能
  • 9篇力学性
  • 8篇耐热钢
  • 7篇动态再结晶
  • 7篇塑性

机构

  • 112篇燕山大学
  • 18篇钢铁研究总院
  • 15篇中国第二重型...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锻压协会
  • 2篇山西太钢不锈...
  • 2篇北京机电研究...
  • 2篇江苏集萃冶金...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沈阳飞机设计...
  • 1篇北京机电研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飞机工业...
  • 1篇海军驻沈阳地...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江苏理工学院
  • 1篇宝钢不锈钢有...
  • 1篇鞍钢重型机械...
  • 1篇中信戴卡股份...

作者

  • 129篇陈雷
  • 41篇金淼
  • 22篇郭宝峰
  • 17篇刘晓
  • 17篇王龙妹
  • 12篇杜晓建
  • 9篇裴建明
  • 9篇张启飞
  • 8篇刘鑫刚
  • 8篇李小龙
  • 8篇张英杰
  • 6篇马筱聪
  • 6篇李飞
  • 5篇王明家
  • 5篇黄华贵
  • 5篇邹宗园
  • 5篇杨帅
  • 5篇龙红军
  • 5篇王建峰
  • 4篇祁荣胜

传媒

  • 10篇塑性工程学报
  • 7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燕山大学学报
  • 5篇钢铁
  • 4篇金属学报
  • 4篇热加工工艺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大型铸锻件
  • 2篇稀土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中国冶金
  • 1篇教学研究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锻压技术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年份

  • 7篇2023
  • 18篇2022
  • 20篇2021
  • 13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电容感知的集成微型六维力传感器
一种集成电容微型六维力传感器,其包括力加载平台、弹性体、基座、保护罩、平行板电容PCB以及相应的电容值数据采集电路,其中力加载平台与弹性体固连,两块平行板电容PCB分别固定在弹性体和基座上,弹性体与基座之间通过定位槽进行...
姚建涛陈雷韩家旭赵春霖刘毅樊未祥赵永生
文献传递
针对钛合金模锻件网篮组织分布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钛合金模锻件中网篮组织分布的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组织测定;S2、通过不同变形参数下的热压缩变形试验获得流变曲线,通过数值分析,获得可预测钛合金变形抗力的本构模型,同时分...
陈雷郭晓敏向伟张启飞金淼谢静
文献传递
一种高强塑积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塑积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用钢领域。中锰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0.3%、Mn:4~12%、余量为Fe;其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百分比,取中锰钢的化学成分冶炼钢水,浇铸成为铸锭,...
陈雷刘胜杰贾祺祥陈义成陈军
文献传递
时效处理对Ti55531钛合金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在INSTRON-5948R微型材料试验机上开展了近β型钛合金Ti55531经800℃/2 h固溶+580~640℃/6~10 h时效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试验,获得了不同时效工艺下Ti55531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强塑积。研究了时效处理对合金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合金在拉伸变形时的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次生片层αs相对时效参数变化比初生α相更敏感。次生片层αs相厚度与时效温度或时效时间呈线性正相关。与时效时间对比可知,次生片层αs相粗化速率对时效温度敏感性较弱,且其随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粗化速率分别约为1 nm/℃和8 nm/h。合金经固溶时效后,其力学性能显著提升,且合金在800℃/2 h固溶+640℃/8 h时效后达到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此时抗拉强度为1144 MPa,延伸率为8.16%,且强塑积超过9.3 GPa·%。合金经固溶时效热处理后拉伸断裂形式为韧脆混合型断裂,且以韧性断裂为主,包括晶间开裂和微孔合并。
张启飞杨帅刘书君张禹森陈雷金淼郭宝峰
关键词:时效处理力学性能
用于复相材料界面损伤模型的建模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复相材料界面损伤模型的建模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包括:S1、获取复相材料的三维泰森多边形代表体元模型;S2、提取步骤S1获得的晶粒集合的节点信息;S3、获取晶粒集合的单元面;S4、获取晶粒集合间的界面信息;...
金淼张文彬郭艳刚陈雷何宽李小龙张庆玲
文献传递
TRIP型双相不锈钢Fe-19.6Cr-2Ni-2.9Mn-1.6Si在循环变形条件下的力学特性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系列循环加载实验,研究了TRIP型双相不锈钢Fe-19.6Cr-2Ni-2.9Mn-1.6Si在循环变形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同时结合TEM分析,讨论了微观机理。结果表明,Fe-19.6Cr-2Ni-2.9Mn-1.6Si钢在单调加载条件下力学性能优异,表现出TRIP型双相不锈钢典型的"三阶段"硬化特征;Fe-19.6Cr-2Ni-2.9Mn-1.6Si钢的循环硬化/软化特性对应变幅和循环周次敏感。在小应变幅下,Fe-19.6Cr-2Ni-2.9Mn-1.6Si钢先初始循环硬化(循环周次N<5 cyc),随后大幅循环软化后逐渐稳定。而在大应变幅下,Fe-19.6Cr-2Ni-2.9Mn-1.6Si钢变形初期(N<5 cyc)迅速循环硬化后,持续循环软化,未达循环稳定而直至疲劳失效。循环变形过程中铁素体相中形成的位错墙是Fe-19.6Cr-2Ni-2.9Mn-1.6Si钢整体循环软化的主要原因;而较大应变幅下奥氏体会发生循环诱导ε马氏体相变,抑制软化,从而使得Fe-19.6Cr-2Ni-2.9Mn-1.6Si钢循环软化率随(塑性)应变幅的增大表现出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最后降低的趋势。相比于单调加载状态,Fe-19.6Cr-2Ni-2.9Mn-1.6Si钢随应变幅的增加表现出"硬化→软化→再硬化"规律。另一方面,Fe-19.6Cr-2Ni-2.9Mn-1.6Si钢循环应力幅与塑性应变幅间(lgσa-lgεa)表现出三阶段的线性关系,对应的循环硬化指数(n’)分别为:0.16 (阶段Ⅰ)、0.09 (阶段Ⅱ)和0.17 (阶段Ⅲ);各阶段n’的变化分别与两相间协调变形(Ⅰ→Ⅱ)及循环诱导ε马氏体相变(Ⅱ→Ⅲ)有关。
陈雷陈雷邹宗园邹宗园张荣强郭宝峰
关键词:TRIP效应迟滞回线
基于脉冲电流制备具有优异界面性能3D打印异质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脉冲电流制备具有优异界面性能3D打印异质材料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3D打印材料与基板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及零件尺寸;S2、确定脉冲电流参数及施加方式;S3、施加脉冲电流;S4、得到界面性能优异...
秦书洋孙静娜王菂黄华贵陈雷
一种基于电容感知的集成微型六维力传感器
一种集成电容微型六维力传感器,其包括力加载平台、弹性体、基座、保护罩、平行板电容PCB以及相应的电容值数据采集电路,其中力加载平台与弹性体固连,两块平行板电容PCB分别固定在弹性体和基座上,弹性体与基座之间通过定位槽进行...
姚建涛陈雷韩家旭赵春霖刘毅樊未祥赵永生
固溶温度对Mn-N型双相不锈钢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一种新型Mn-N合金化双相不锈钢的拉伸变形实验,获得了不同固溶温度下(1000~1200℃)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规律。利用OM、SEM和EBSD等手段研究了固溶温度对钢的形变亚结构及断裂特征的影响,探讨了固溶温度影响加工硬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Mn-N合金化双相不锈钢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均逐渐降低,而延伸率(均匀延伸率和断裂延伸率)则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100℃固溶时不锈钢的塑性最佳,均匀延伸率可达46.7%,且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强塑积达44.6 GPa·%。不同固溶温度下,不锈钢的加工硬化率随应变的增加均表现为开始时迅速下降,经再次升高后再下降的"三阶段"特征,但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加工硬化率升高的趋势减弱。Mn-N合金化双相不锈钢中奥氏体相发生了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主要表现为γ→ε→α′和γ→α′2种演化机制,从而形成TRIP效应,使得加工硬化率升高、塑性增加,但较高的固溶温度会使马氏体转变受到抑制。不同固溶温度下,铁素体与形变诱导马氏体均表现出解理断裂特征,而残余奥氏体则主要为韧性断裂。经计算,随着固溶温度增加(1000~1200℃),奥氏体相的M_(d30)值从81℃降到38℃,即奥氏体稳定性增加,减弱了TRIP效应,进而导致不锈钢加工硬化和增塑效果降低。
金淼李文权郝硕梅瑞雪李娜陈雷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固溶温度TRIP效应
近α型钛合金航空锻件宏观清晰晶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21年
在双相区锻造成形的某TA15钛合金模锻件表现出局部粗大的清晰晶缺陷。利用金相拼接技术及逐点统计手段对不同晶区的宏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清晰晶区域与模糊晶区域均表现为典型的双态组织。与模糊晶区域对比,清晰晶区域初生等轴α相(α_(p))含量略低,次生α相片层略厚且存有大量的粗大原始β晶粒,其平均尺寸可达模糊晶区域的3倍以上。对比研究表明,粗大的原始β晶粒是导致清晰晶缺陷最主要因素,依据试验分析结果给出了锻件出现低倍清晰晶的临界条件。采用模锻件同批次原材料通过热压缩试验,获得了该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宏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TA15钛合金原始β晶粒尺寸的预测模型,实现了低倍粗晶的可视化预测。研究表明动态相变是造成β晶粒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导致低倍组织出现清晰晶的根本原因。清晰晶对温度、变形量及应变速率均敏感,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及应变速率越小,出现清晰晶的倾向均比较越大。
张启飞金淼陈雷张禹森杨帅郭宝峰
关键词:钛合金低倍组织动态相变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