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肠癌
  • 4篇直肠癌根治
  • 4篇肿瘤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3篇直肠癌根治术
  • 3篇直肠肿瘤
  • 3篇手术
  • 3篇结直肠癌根治
  • 3篇回肠
  • 3篇肠肿瘤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循环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结直肠癌根治...
  • 2篇结直肠肿瘤
  • 2篇根治性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1篇许超
  • 8篇薛芳沁
  • 8篇王襄瑜
  • 7篇黄良祥
  • 6篇郑羽
  • 5篇陈鸿源
  • 4篇曾长青
  • 3篇陈林昊
  • 3篇林达佳
  • 1篇郑晓玲
  • 1篇吴健生
  • 1篇黄海啸
  • 1篇李建党
  • 1篇陈黎奇
  • 1篇吴建生

传媒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安全性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从组织学层面探讨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以28只完成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的比格犬为研究对象,手术于盲肠根部对系膜侧打孔置入带球囊的特制造瘘管,以双线结卡压法前后固定.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通过消化道造影及解剖观察初步评估此术式的安全性;将设置缝线卡压处小肠组织作为实验段,近端非缝线卡压处小肠组织作为对照,进一步比较两段犬的小肠标本组织学染色及S-100蛋白、c-kit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情况,同时定量比较肌间神经丛、Cajal细胞(ICC)和肠壁平滑肌细胞.结果 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实验犬进食及排粪均正常,消化道造影提示肠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及梗阻.术后21 d对实验犬进行解剖,见腹壁窦道口愈合良好,腹腔内窦道形成良好,肉眼下观察实验段小肠血运、形态及运动功能与均近远端非实验段肠管无区别. S-1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段与非实验段的S-100蛋白阳性细胞和"空白区"细胞形态及其分布一致;计数肌间神经丛,实验段(3.62± 1.82)个/视野,非实验段(3.27±1.62)个/视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20). c-kit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c-kit阳性细胞的分布一致;对肌间神经丛内的ICC数进行计数,实验段(2.96±2.57)个/神经丛,非实验段(2.49±1.80)个/神经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7).α-SM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段与非实验段小肠组织全层肠壁平滑肌(黏肌层、纵肌、环肌等)细胞形态及分布一致;对环肌层α-SMA染色切片进行平均吸光度值检测并定量分析,实验段为0.15± 0.03,非实验段为0.14±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25).结论 从组织学角度显示,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是安全的.
王襄瑜许超陈林昊黄良祥曾长青薛芳沁郑羽池良杰林达佳谢礼锋
关键词:直肠肿瘤组织学安全性比格犬
改良回肠造口在急腹症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回肠造口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9月80例行回肠造口手术的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回肠造口手术方式为分组因素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回肠造口的手术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回缩、行造口还纳的手术时间及造口还纳切除的肠管长度。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缩短,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较少,后期行造口还纳时间缩短,可保留更多的回肠组织。结论改良回肠造口对传统回肠造口是一种合理的改进。
许超薛芳沁池良杰王襄瑜陈林昊黄良祥
关键词:回肠回肠造口术造口术急腹症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病例137例,根据是否行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不保留LCA组和保留LCA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不保留左结肠动脉,62例患者保留左结肠动脉。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不保留LCA组患者术中未见结肠残端缺血而追加切除肠管,保留LCA组患者术中未见因吻合口张力过高而追加行脾曲游离和高位结扎。术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与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与高位结扎是相当的,并可同样彻底地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
池良杰林达佳郑羽王襄瑜许超曾长青薛芳沁黄良祥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手术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由同一组医师实施的136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针对可能与术后肠梗阻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和多...
许超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
文献传递
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只比格犬,实施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通过消化道造影及术后进食和排粪情况,评估该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30只比格犬中28只完成实验。术后消化道造影提示,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能够完全阻断肠内容物进入远端肠管。拔除导管后进食排粪正常,消化道造影提示,肠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及梗阻表现。对28只实验犬进行手术解剖,发现腹壁伤口及腹腔内窦道粘连良好:肉眼下观察卡压肠管血运及肠管蠕动情况与近远端肠管比较无明显异常。卡压肠管宽度(15.0±1.1)ml/1,未卡压肠管则为(15.4±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3,P=0.152);卡压肠管周径(28.5±2.1)mm,未卡压肠管则为(29.3±2.0)mm,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445,P=0.154)。结论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是有效和安全的。
许超陈林昊王襄瑜曾长青黄良祥李建党薛芳沁黄海啸郑羽池良杰林达佳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患者预后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患者预后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46例,根据其临床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与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观察组患者给予直肠癌保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生存状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时间及肛周湿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术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与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以积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郑羽曾长青池良杰王襄瑜许超吴建生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生活质量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循环血癌胚抗原mRNA含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循环血癌胚抗原(CEA)mRNA含量影响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将2018年1—8月诊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行腹腔镜或开腹结直肠癌D3根治术,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采集外周静脉(PV)血,于肿瘤游离前及游离后采集肠系膜下静脉(IMV)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中CEA mR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患者术后PV血CEA mRNA的阳性率为31.67%,高于术前的21.67%,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15);肿瘤游离后IMV血CEA mRNA的阳性率为53.33%,显著高于游离前的35.00%(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PV血、肿瘤游离前及游离后IMV血的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23.33%,30.00%及33.33%,50.00%;开腹组则分别为20.00%,33.33%及36.67%,56.67%;两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PV血、肿瘤游离前及游离后IMV血的CEA mRNA扩增的平均ΔCt值分别为(4.79±0.85),(3.68±0.26),(3.49±0.09)及(1.06±0.23),开腹组分别为(5.03±0.75),(3.37±0.14),(3.37±0.30)及(0.86±0.37),两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别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操作可能会增加肿瘤血循环转移的风险,术中应严格遵循“No-Touch”原则。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循环血CEA mRNA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陈鸿源薛芳沁谢礼锋许超王襄瑜黄良祥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液循环肿瘤癌胚抗原
纳米炭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7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一天在肠镜引导下于肿瘤周围黏膜下层注射纳米炭再行根治术;对照组直接行根治术。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及转移情况。结果:试验组检出淋巴结(21.6±6.8)枚/例,淋巴结黑染率为72%,多于对照组的(12.4±3.3)枚/例(P<0.05);检出<5 mm淋巴结(12.5±6.3)枚/例,多于对照组的(3.7±3.0)枚/例(P<0.05)。黑染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9.9%,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7.1%和对照组的14.5%(P<0.05)。试验组<5 mm转移淋巴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可增加结直肠癌术后淋巴结检出率,尤其是微小淋巴结(<5 mm)检出,有利于提高病理分期准确性。
薛芳沁陈鸿源许超郑羽郑晓玲黄良祥
关键词:纳米炭结直肠癌淋巴结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同临床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病例23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区、肉眼分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以及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35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侵犯深度、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2)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3)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胃下部癌,第6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8.6%);对于胃中部癌,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3.6%);对于胃上部癌,第1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结论对于肿瘤大小超过20 mm以及分化程度低的早期胃癌患者,不建议行内镜治疗。
池良杰许超王襄瑜陈黎奇吴健生陈鸿源郑羽
关键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结直肠癌高发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结直肠癌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严重威胁居民健康[2]。随着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及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患者的预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谢礼锋陈鸿源许超薛芳沁
关键词:血液循环结直肠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