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襄瑜
-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循环血癌胚抗原mRNA含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循环血癌胚抗原(CEA)mRNA含量影响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将2018年1—8月诊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行腹腔镜或开腹结直肠癌D3根治术,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采集外周静脉(PV)血,于肿瘤游离前及游离后采集肠系膜下静脉(IMV)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中CEA mR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患者术后PV血CEA mRNA的阳性率为31.67%,高于术前的21.67%,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15);肿瘤游离后IMV血CEA mRNA的阳性率为53.33%,显著高于游离前的35.00%(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PV血、肿瘤游离前及游离后IMV血的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23.33%,30.00%及33.33%,50.00%;开腹组则分别为20.00%,33.33%及36.67%,56.67%;两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PV血、肿瘤游离前及游离后IMV血的CEA mRNA扩增的平均ΔCt值分别为(4.79±0.85),(3.68±0.26),(3.49±0.09)及(1.06±0.23),开腹组分别为(5.03±0.75),(3.37±0.14),(3.37±0.30)及(0.86±0.37),两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别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操作可能会增加肿瘤血循环转移的风险,术中应严格遵循“No-Touch”原则。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循环血CEA mRNA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陈鸿源薛芳沁谢礼锋许超王襄瑜黄良祥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液循环肿瘤癌胚抗原
- 微小RNA-203通过锌指神经转录因子2的靶向作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203通过锌指神经转录因子2(SNAI2)对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胃癌细胞SGC7901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在37℃、5% C02培养箱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203 mimics转入胃癌细胞SGC7901,转染48 h后,提取SGC7901-miRNAcon、SGC7901-miR-203 mimic两组细胞总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染效果,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侵袭和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203后在胃癌细胞中SNAI2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siRNA)干扰胃癌细胞SGC7901中SNAI2的水平,Western blot验证敲减效果,并检测敲减SNAI2后细胞侵袭和凋亡.转染miR-203 mimics后,脂质体转染SNAI2表达质粒,检测细胞侵袭和凋亡.结果 (1)胃癌细胞SGC7901转染miR-203 mimics后,miR-203的表达水平(6.68±0.53)明显高于miRNA con组(0.84±0.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miRNA con组的凋亡率(9.25±1.19)%比较,转染miR-203 mimics组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率为(32.73±5.94)%,较miRNA con组明显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miRNA con组比较,转染miR-203 mimics 48 h后,胃癌细胞株SGC7901、MGC-803、BGC-823中SNAI2的表达都下调,分别为16.52±3.28、13.37 ±3.06和14.93 ±3.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敲减SNAI2之后,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siRNA con组、siRNA-1组和siRNA-2组的侵袭细胞数量分别为(71.04 ±6.83)×10^6/L,(20.47 ±2.37)×10^6/L和(23.29±2.58)×10^6/L,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表明,转染SNAI2后,miR-203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促凋亡作用被反转,siRNA con组、siRNA-1组和siRNA-2组的SGC79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74±1.26)%、(30.73±5.58)%和(16.29±2.14)%,siRNA-2组的
- 陈林昊林达佳王襄瑜
- 关键词:胃癌脱噬作用
- 腹部弧形切口行乙状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5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腹部弧形切口行乙状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乙状结肠、直肠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部弧形切口进行肿瘤切除,对照组患者应用腹部纵行切口进行肿瘤切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6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弧形切口行乙状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陈林昊林达佳王襄瑜
- 关键词:乙状结肠肿瘤直肠肿瘤
- 改良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改良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5例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改良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年龄(64.9±8.0)岁,男性22例(62.9%),体质指数(23.2±2.4)kg/m^(2),肿瘤位于胃上中部24例(68.6%),位于食管胃结合部11例(31.4%)。改良反穿刺法技术要点:(1)食管切开位置:于右侧壁切开食管置入抵钉座,然后利用右中腹部操作孔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2)抵钉座置入方式:在钉砧座杆尖端穿丝线固定,抵钉座置入食管腔内后仅留丝线显露在外,直线切割闭合器紧贴丝线横行闭合切断食管,后通过丝线牵出钉砧座杆并拉紧固定;(3)空肠捆绑:先用丝线于空肠残端处绑紧套入吻合器中心杆上的空肠环,后用纱布条带再将空肠环与输出袢空肠捆绑固定。分析患者手术完成、术后恢复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32.7±34.4)min,抵钉座置入时间为(8.5±1.4)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40.5±4.8)min,术中出血量100(20~250)ml,手术切口长度为(5.3±0.9)cm。所有患者肿瘤上切缘均为阴性,距离为(3.5±1.2)cm,清扫淋巴结数目(33.9±7.1)枚。术后首次下床、首次肛门排气、恢复流质饮食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1.1)d、(3.7±1.5)d、(4.6±2.3)d及(9.8±3.2)d。术后5例(14.3%)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2例,肺部感染、不完全性肠梗阻各1例,均予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改良反穿刺法行食管空肠吻合安全可行,可以获得更高的食管上切缘,且手术切口小,近期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 池良杰陈鸿源王襄瑜许超陈漩黄良祥薛芳沁
- 关键词:胃肿瘤全胃切除腹腔镜食管空肠吻合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的方案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总体有效率为47.62%(10/21),其中CR 0例、PR 10例、SD 8例、PD 3例,R0切除率(切缘无癌细胞,完整切除)为90.48%(19/21),肿瘤降期率为52.38%(14/21)。毒副反应主要为脱发、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以Ⅰ~Ⅱ级为主。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可使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不良反应小。
- 王襄瑜薛芳沁黄良祥
- 关键词:紫杉醇奥沙利铂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
- 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安全性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从组织学层面探讨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以28只完成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的比格犬为研究对象,手术于盲肠根部对系膜侧打孔置入带球囊的特制造瘘管,以双线结卡压法前后固定.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通过消化道造影及解剖观察初步评估此术式的安全性;将设置缝线卡压处小肠组织作为实验段,近端非缝线卡压处小肠组织作为对照,进一步比较两段犬的小肠标本组织学染色及S-100蛋白、c-kit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情况,同时定量比较肌间神经丛、Cajal细胞(ICC)和肠壁平滑肌细胞.结果 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实验犬进食及排粪均正常,消化道造影提示肠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及梗阻.术后21 d对实验犬进行解剖,见腹壁窦道口愈合良好,腹腔内窦道形成良好,肉眼下观察实验段小肠血运、形态及运动功能与均近远端非实验段肠管无区别. S-1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段与非实验段的S-100蛋白阳性细胞和"空白区"细胞形态及其分布一致;计数肌间神经丛,实验段(3.62± 1.82)个/视野,非实验段(3.27±1.62)个/视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20). c-kit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c-kit阳性细胞的分布一致;对肌间神经丛内的ICC数进行计数,实验段(2.96±2.57)个/神经丛,非实验段(2.49±1.80)个/神经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7).α-SM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段与非实验段小肠组织全层肠壁平滑肌(黏肌层、纵肌、环肌等)细胞形态及分布一致;对环肌层α-SMA染色切片进行平均吸光度值检测并定量分析,实验段为0.15± 0.03,非实验段为0.14±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25).结论 从组织学角度显示,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是安全的.
- 王襄瑜许超陈林昊黄良祥曾长青薛芳沁郑羽池良杰林达佳谢礼锋
- 关键词:直肠肿瘤组织学安全性比格犬
- 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腹症并行手术探查患者112例,根据是否行腹腔镜探查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65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47例患者行开腹探查。腹腔镜组中64例患者(98.46%)于腔镜下明确诊断,其中55例(84.61%)于全腔镜下完成手术,9例(13.85%)以小切口辅助完成手术。1例中转行剖腹探查。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口小(P=0.000)、术中出血减少(P=0.000)、术后恢复快(P=0.002)、切口愈合好(P=0.035)、住院时间短(P=0.0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并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是安全、可靠的。
- 池良杰王襄瑜许超郑羽曾长青薛芳沁黄良祥
- 关键词:急腹症腹腔镜诊治
- 改良回肠造口在急腹症的应用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改良回肠造口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9月80例行回肠造口手术的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回肠造口手术方式为分组因素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回肠造口的手术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回缩、行造口还纳的手术时间及造口还纳切除的肠管长度。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缩短,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较少,后期行造口还纳时间缩短,可保留更多的回肠组织。结论改良回肠造口对传统回肠造口是一种合理的改进。
- 许超薛芳沁池良杰王襄瑜陈林昊黄良祥
- 关键词:回肠回肠造口术造口术急腹症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病例137例,根据是否行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不保留LCA组和保留LCA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不保留左结肠动脉,62例患者保留左结肠动脉。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不保留LCA组患者术中未见结肠残端缺血而追加切除肠管,保留LCA组患者术中未见因吻合口张力过高而追加行脾曲游离和高位结扎。术中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与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与高位结扎是相当的,并可同样彻底地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
- 池良杰林达佳郑羽王襄瑜许超曾长青薛芳沁黄良祥
-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手术
- 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行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经腹切除低位直肠肿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陈林昊王襄瑜
- 关键词:低位直肠肿瘤疗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