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飞 作品数:5 被引量:9 H指数:1 供职机构: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平朔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物种天然更新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2016年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0.8ha"刺槐+榆树+油松混交模式"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两次幼苗幼树的调查数据,对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更新物种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5年间,样地内幼苗个体数由8587株减少为3673株,幼树个体数由307株减少为172株;从群落水平来看,幼苗在各生境类型下个体数量的分布略有差异。2010年的幼苗在样地四个角和中部呈聚集分布。幼苗个体数量的分布表现为高坡>高谷>山谷>低坡。而2015年呈高坡>山谷>高谷>低坡的趋势。幼树在不同生境类型下的个体数相差不多。无论在群落水平还是物种水平,幼苗幼树高度和生物因子共同影响幼苗幼树的存活。本研究为揭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种群的天然更新和物种共存及维持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优化复垦土地植被恢复模式和促进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青 毕润成 吴兆飞 宋厚娟 白中科 郭东罡关键词:植被恢复 平朔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树木短期死亡动态研究 2016年 以平朔露天煤矿排土场0.8 hm2刺槐+油松混交林复垦模式下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以2010年和2015年两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五年间样地内主要树种的短期死亡动态。结果表明:样地内所有树木总个体数由1 026株减少到947株,死亡个体79株,占2010年总个体数的7.7%,刺槐和油松的平均胸径增量分别为1.44 cm和1.92 cm,样地内所有树木的胸高断面积增加2.3 m2·hm-2,中径级个体(7 cm 吴兆飞 许子艺 阴紫璇 王倩芝 王甲璞 王学为 郭东罡关键词:露天煤矿 植被恢复 露天煤矿生态复垦地刺槐+油松混交林样地:物种组成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复垦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群落学特征,更好的进行复垦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物种多样性监测,采用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立标准,于2010年在安太堡露天矿区排土场复垦地建立了刺槐+油松混交林配置模式的固定监测样地。通过对野外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以及与复垦初期种植模式对比研究得出:复垦17年后,样地内除刺槐和油松外,还有入侵定居种榆树,共10073个活个体,样地内整体存活情况较好,枯死个体仅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0.7%。复垦17年后样地优势种为刺槐,从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度。样地内所有个体径级呈明显倒"J"型分布,总体更新状况较好;各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峰型或"L"型。在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上,初期种植刺槐和油松均呈明显均匀分布,复垦17年后刺槐、油松和榆树的空间分布与种子性质和生境密切相关,且由于初期植被根系覆盖率低,地形土壤条件较不稳定,自然滑动及雨水冲刷造成了复垦17年后刺槐和油松个体发生了一定的位移。 赵冰清 吴兆飞 许子艺 阴紫璇 王倩芝 王学为 王甲璞 王丽媛 郭东罡关键词:安太堡露天煤矿 刺槐 油松 径级结构 安太堡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物种天然更新时空动态 被引量:8 2016年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1hm^2“刺槐+榆树+臭椿混交模式”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两次样地调查数据,对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更新物种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揭示人工重建植被天然更新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2010-2015年,样地内幼苗个体数由4216株增加为11177株,幼树个体数由687株增加为727株,幼苗幼树增加的数量主要是榆树和臭椿的贡献。幼苗存活率榆树〉臭椿〉刺槐,幼树存活率榆树〉刺槐〉臭椿;样地内幼苗在0-20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随研究尺度的增加而降低;幼树在小尺度(0-5m)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其他研究尺度上则为随机分布;无论在群落水平还是物种水平,幼苗幼树高度和生物因子共同影响幼苗幼树的存活;在安太堡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物种天然更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密度制约效应。 张青 毕润成 吴兆飞 赵冰清 白中科 郭东罡关键词:植被恢复 一种可减少挥发性成分损耗的粪便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挥发性成分损耗的粪便运输装置,包括桶状箱体(1)和盖体(2),所述桶状箱体(1)上端开口,桶状箱体分内、外两层,其中内层为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外层为保温性好的材料制成,桶状箱体(1)的内外层中间... 耿红 蔡夏童 吴兆飞 阴紫璇 宋雨姮 张媛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