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弦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孕早、晚期接受七氟醚麻醉对大鼠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孕早、晚期Wistar大鼠母体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只孕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孕6d用药组(A组)、孕19d用药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4只。A、B组分别于孕6d、孕19d时吸入2.4%七氟醚6h,C组饲养于空气条件下。应用Nissl染色法观察仔鼠在出生后第1、14、21天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体的表达情况。在仔鼠出生后第32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仔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出生后第1天,B组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高于A组及C组仔鼠;出生后第14天,B组仔鼠神经损伤减轻,A组仔鼠神经损伤加重;出生后第21天,B组仔鼠神经损伤程度较轻,A组仔鼠神经损伤较重。出生后第32天,A组和B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穿越目标象限次数、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孕早、晚期母体接受2.4%七氟醚麻醉对Wistar大鼠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并不造成子代远期学习记忆功能异常。
- 陈弦陶凡黄丽霞范皓
- 关键词:七氟醚子代尼氏体孕早期孕晚期
- 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2月的308例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08名患者进行心理灵活性评分分析患者的心理灵活性现状,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分析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从心理灵活性现状上来看,总评分为(54.73 ± 16.49)分、回避维度评分为(35.28 ± 11.22)分、融合维度评分为(19.56 ± 5.69)分。其中,心理灵活性现状评分条目最高的项目为“需了解疼痛原因,才能更好生活”,评分最低项为“受疼痛影响,无法计划未来”。从影响因素上来看,P < 0.05的因素包括年龄、职业状态、月收入、医保类型、民族、自觉生活质量。结论: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的心理灵活性现状较差,同时患者的心理灵活性现状受年龄、职业状态、月收入、医保类型、民族、自觉生活质量这几项因素影响。
- 陈弦
- 关键词:慢性非癌性疼痛疼痛患者
- 宫内七氟醚暴露对仔鼠海马CA1区caspase-3表达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研究宫内暴露于七氟醚对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性成熟Wistar雌鼠交配妊娠后取孕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醚组,每组4只。七氟醚组于孕19天时暴露于2.4%七氟醚6h,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仔鼠在出生后第1天(PN1)、第14天(PN14)、第21天(PN21)海马CA1区caspase-3的表达情况。出生后32~37天对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测定其认知功能。结果出生后第1天,七氟醚组仔鼠海马CA1区caspase-3总光密度值(IOD)明显高于对照组仔鼠[(60309.6±6403.6)比(17680.5±9326.7),P〈0.05],出生后第14、21天,七氟醚组仔鼠海马CA1区caspase-3总光密度值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3.7±582.8)象素比(8503.2±2402.5)象素,(2046.0±62.7)象素比(4839.9±716.3)象素,P〉0.05]。七氟醚组仔鼠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13.5)s比(80.7±19.1)s,(52.2±10.3)s比(41.0±19.7)s,(29.2±11.4)s比(28.5±15.3)s,(22.0±5.5)s比(19.2±6.7)s,(16.2±2.8)s比(20.3±4.8)s,P〉0.05],七氟醚组仔鼠穿越目标象限次数与对照组仔鼠相比无统计学差异[(8.3±0.8)次比(8.2±3.0)次,P〉0.05]。结论孕晚期Wistar母鼠暴露于2.4%七氟醚对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呈"一过性损伤",并不会引起子代早期认知功能异常。
- 陈弦万海方范皓陶凡
- 关键词:仔鼠七氟醚CASPASE-3水迷宫
- 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心理干预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慢性疼痛患者中抽取病例参与研究,样本容量为158例,时间范围为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对158例患者进行疼痛因素分析和心理干预,评估疼痛干预的具体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感受与慢性疼痛史、入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入院时SF-12得分、入院时PSQI得分有关(P < 0.05)。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的VAS、SDS、SA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P < 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感受与多重因素相关,临床治疗护理时应当重点关注患者慢性疼痛史,加强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睡眠质量较差患者的护理干预,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引导,为患者创造相对良好的康复环境。
- 陈弦
- 关键词:慢性疼痛疼痛感受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