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SM-1、s E-选择素、s TM、Ang-2对儿科脓毒症的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为观察脓毒症患儿外周血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 ESM-1)、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 s E-selectin)、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dulin, s TM)、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 Ang-2)水平的变化,阐明这些指标与脓毒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究这些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在儿童脓毒症病程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为临床脓毒症患儿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2005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选取0~3岁儿童并分为对照组(非感染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每组各30例。通过对血清ESM-1、s E-selection、s TM、Ang-2水平进行检测,比较3组患儿4组指标水平与患儿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第1天在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脓毒症与严重脓毒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儿周血ESM-1、s E-selection、s TM、Ang-2的浓度在第1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上述指标进一步增高,与脓毒症患儿及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此4项指标在脓毒症患儿病程的发展早期,尤其是第1、3天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病程第7天血清s-TM、s E-selection、ang-2水平有所下降,而ESM-1水平在第1、3、7天逐渐持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标志物ESM-1、s E-selection、s TM、Ang-2可作为临床脓毒症患儿病程发展及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并且能够成为评价脓毒症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 凌萍凌萍
- 关键词:脓毒症ESM-1SE-选择素STMANG-2
- 肠道病毒EV71型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 凌萍陈建丽黄莉倪佳
- 5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5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经及时诊断和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除1例放弃治疗签字出院外,其余病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及时正确诊断,合理应用补液盐、钾盐、胰岛素、碱性液等是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
- 倪佳陈建丽凌萍杜涛周茉林谊
-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危重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近期收治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及正常对照组(非脓毒血症组)各30例,入院第1、3、7天抽取外周血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WBC计数、PCT及CRP值。结果严重脓毒症组PCT高于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组PC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积极抗感染治疗1周左右,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血清PCT水平逐步下降,血CRP有慢于PCT趋势。CRP和PCT的灵敏度一样,为70%;PCT的特异度为76.7%,高于CRP的63.3%。结论降钙素原水平在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时明显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PCT的特异度高于CRP。
- 凌萍陈建丽周茉唐熔谭莉
- 关键词:脓毒症严重脓毒症降钙素原
- PiCCO技术联合PI、PVI在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观察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严重脓毒症早期容量复苏的评估指标及探讨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贵阳市儿童医院PICU确诊为严重脓毒症患儿30例作...
- 徐艳霞陈建丽彭莉周茉凌萍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PICCO儿童
- 文献传递
-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3例临床分析及尸检报告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患儿各重要脏器的病理改变特点,分析其死亡原因。方法 对13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作尸体进行解剖,光镜下观察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并分析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以及导致患者死亡的病变基础。 结果 危重型手足口病起病急,进展快,病程短,临床表现为手足口疱疹,突发性呼吸循环衰竭。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肠道病毒71型。病变累及的关键脏器主要是脑干和肺脏,脑干的病理改变是神经元变性坏死,脑软化灶形成,出现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和噬神经细胞现象,呈病毒性脑炎改变;肺的病理改变是肺泡间隔增宽,毛细胞血管扩张充血,并大量单核细胞渗出,肺泡腔内有大量水肿液,局部肺透明膜形成,局部肺组织出血性梗死,呈严重病毒性肺炎和急性肺水肿改变。此外,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破坏,淋巴小结变小萎缩,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细胞核碎裂,呈生发中心烧毁现象。 结论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病毒累及肺、脑干和免疫器官,导致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炎和免疫器官损害;其中,脑干呼吸中枢的损害和肺部本身的严重病变协同作用,引起呼吸衰竭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 唐熔陈建丽陈建丽李惠徐艳霞周茉李惠倪佳
-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尸检
- 脓毒症患儿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水平变化及其与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水平变化,以及与脓毒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0~14岁急性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小儿各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非脓血症对象60例,入院后第1,3,7天对内皮细胞损伤相关的标记物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之间标记物水平。结果脓毒血症患者观察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此四种标记物水平在病程的发展早期中均呈逐渐上升,发病第7天的cEPCs、ESM-1、sTM和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P〈0.05)。严重脓毒症和/或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在早期cEPCs和ESM-1的水平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TM和sE-选择素的水平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细胞损伤与脓毒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均显著相关,且cEPCs和ESM-1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关联。
- 凌萍杨勤陈建丽唐熔罗艳
- 关键词:脓毒症儿童
- 影响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单中心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7 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统计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入院第1小时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抗生素开始使用时间、血钾、血钠、血钙、血清肌钙蛋白T、是否合并脓毒性脑病、第1小时内液体复苏量、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死亡的风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第1小时液体复苏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67例患儿,死亡19例,存活48例;(2)存活组患儿第1小时液体复苏量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第1小时液体复苏最佳剂量截断值为25 mL/kg,其敏感度为57.9%,特异度为72.9%;(4)在单因素分析中,入院第1小时乳酸、复苏后早期乳酸、血清钙、血清肌钙蛋白T、丙氨酸转氨酶、是否合并脓毒性脑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均是影响患儿7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OR=1.435,P=0.001)及复苏后乳酸值(OR=0.040,P=0.021)是脓毒性休克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第1小时的液量复苏总量越多,病死率越高;血清钙、复苏后早期乳酸是影响患儿7 d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 陈庆陈建丽凌萍唐熔罗诗雨罗艳王学鑫林谊王莎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儿童预后因素
- PiCCO技术联合PI、PVI在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 观察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严重脓毒症早期容量复苏的评估指标及探讨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贵阳市儿童医院PICU确诊为严重脓毒症患儿30...
- 徐艳霞陈建丽彭莉周茉凌萍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PICCO儿童
-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小儿中毒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连续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连续性血液透析(CVVHD)、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置换(DFPP)和血浆免疫吸附(IA)等。由于每一种方式都有不同的清除能力和局限性[1],本组病例中我们采取HP+CVVHDF方式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 倪佳陈建丽周茉凌萍唐熔黄远志
- 关键词:持续血液净化中毒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