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家翔

作品数:21 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污染
  • 6篇臭氧
  • 5篇气象
  • 5篇PM2.5
  • 5篇大气污染
  • 4篇污染物
  • 4篇聚类分析
  • 3篇气候
  • 3篇气象要素
  • 3篇空气质量
  • 3篇后向轨迹
  • 3篇臭氧浓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预报效果检验
  • 2篇源区
  • 2篇源区分析
  • 2篇气溶胶
  • 2篇前体物
  • 2篇污染事件
  • 2篇污染特征

机构

  • 20篇海南省气象台
  • 16篇南海气象防灾...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海南省气象科...
  • 2篇三亚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1篇唐家翔
  • 17篇符传博
  • 14篇丹利
  • 3篇林建兴
  • 2篇薛羽君
  • 1篇姚波
  • 1篇杨仁勇
  • 1篇谢旻
  • 1篇杨薇
  • 1篇王体健
  • 1篇朱新胜
  • 1篇陈有龙
  • 1篇陈飞
  • 1篇吴春娃
  • 1篇石娟
  • 1篇程守长
  • 1篇陈有龙
  • 1篇欧阳琰
  • 1篇何媛
  • 1篇杨薇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广东气象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浙江气象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地区一次霾过程特征及污染物潜在源区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海南地区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多种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针对2014年1月海南地区发生的霾污染事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地区北部和东部等多个市县出现持续的霾污染,其中5日最为严重,共有8个市县出现霾,海口市AQI值达到158,PM2.5是此次污染事件的主要贡献者。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大气环境背景,持续的低层东北风有利于污染物从内陆地区向海南输送。后向轨迹表明外源输送与此次污染事件密切相关。
唐家翔符传博丹利林晓斌
关键词:PM2.5HYSPLIT
Z-I关系最优化在海口雷达估测热带气旋降水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海口新一代天气雷达2008—2013年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的逐时雨量资料,得到分区域最优化Z-I关系,在海南岛全省范围内进行降水估测。结果表明:优化Z-I关系后得到的雷达与雨量计平均比值基本接近1,同时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也明显偏小,说明雷达测量值接近于雨量计,明显优于雷达默认的Z-I关系值,可见,优化Z—I关系后雷达反演值更接近于雨量观测值,同时雷达定量估测各区域雨量的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石娟林建兴唐家翔
关键词:应用气象Z-I关系雷达热带气旋
2014-2016年海口市空气质量概况及预报效果检验
本文主要基于CUACE模式在海口市的预报产品,结合2014年3月-2017年2月海口市AQI、PM2.5、PM10和O3的实况资料进行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①近3年海口市空气质量等级主要以优和良为主,但仍有少部分天数以...
符传博唐家翔丹利马明明
关键词:大气污染空气质量
海口市PM_(2.5)演变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3
2018年
利用海口市PM_(2.5)逐时数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全球分析资料和HYSPLIT模式,对比分析海口市PM_(2.5)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海口市PM_(2.5)日均值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级标准为主;年均值为23μg/m^3,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月均值整体呈周期性波动,秋冬季高、春夏季低;季节均值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降水对PM_(2.5)有清除作用;风速加大会使PM_(2.5)浓度减小。(3)污染个例分析表明,海口市PM_(2.5)浓度增大,是因为东北风将外地污染物传输经过本地,并配合有利的天气形势,最终造成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
唐家翔符传博杨仁勇林建兴
关键词:PM2.5气象因素大气污染
2013年冬季海口市一次气溶胶粒子污染事件特征及成因解析被引量:17
2015年
海口市在2013年12月份发生了一次气溶胶粒子污染事件.本文利用相关资料对此进行诊断,发现海口市PM2.5在12月9日超过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在11日达到该污染时段的最高值(日平均为87.96μg·m-3),同时与能见度有一定的负向关系.分析表明,前期(7—9日上午),污染物主要以本地排放为主,而后期(9日中午到11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输送作用有密切关系,后向轨迹分析也表明后期海口市大气污染物可能来自珠三角地区.分析发现,气象背景场为这次气溶胶污染事件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500 h Pa高度场冷空气活动偏北,925 h Pa高度场的暖中心控制,形势稳定,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近地层更加稳定,低层风速偏小不利于近地面附近的污染物向外输送,水平风垂直切变偏弱有利于污染物在近地层堆积,其变化趋势与PM2.5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符传博唐家翔丹利陈有龙
关键词:气溶胶粒子PM2.5气象条件
1960~2013年华南地区霾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关键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3
2016年
利用线性回归、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华南地区57个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究近54年华南地区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年平均霾日数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和广西中东部.54年来霾日数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而2008年后有所下降.霾日数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少.2008年以后春、夏、秋3季霾日数有所下降,而冬季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同等级霾日数在近54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霾污染不仅在日数上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且污染强度在加强.不同地区霾日数的快速增长时期不一样,污染严重和正常污染地区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而相对清洁地区发生在2000年以后.另外近10年污染严重和正常污染地区霾日数有所下降,但相对清洁地区仍维持快速的增长趋势.近54年华南地区年降水日数、年平均风速、大风日数和年小风日数等气候因子变化结果致使气溶胶粒子的湿沉降减弱,污染物扩散能力下降,霾天气生成概率增加.
符传博丹利唐家翔杨薇
关键词:聚类分析气候因子
衢州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
利用衢州市O、NO和CO逐小时数据和对应时段气象要素数据,统计分析了衢州市O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9-2020年衢州市O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5.28μg/m,超标率为3.15%,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季节分布为...
张超唐家翔张金祥徐宏辉陆沅泉
关键词:O3前体物气象要素
2017年10月海南省一次臭氧污染特征及输送路径与潜在源区分析被引量:18
2021年
为了探讨2017年10月海南省一次O_(3)污染过程的气流轨迹、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采用海南省18个市县的AQI值、6类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以及相关气象观测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7年10月海南省有13个市县首要污染物为O_(3)的天数比例超过80%,其中9个市县达100%.2017年10月26日澄迈县和儋州市AQI值分别为171和151,均达中度污染等级,7个市县达轻度污染等级.②气象要素与AQI和污染物质量浓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ρ(O_(3))、AQI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1和-0.685,均通过了99.9%的信度检验.③卫星反演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与外源输送关系密切.影响气流主要来自内陆地区的长距离气流、中短距离气流和来自东南沿海的中短距离气流,三支气流影响时段对应的海口市AQI值分别为83、69和61,对应的ρ(O_(3))分别为和135.0、119.6和102.3μg/m^(3).④通过计算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和CWT(浓度权重轨迹)发现,广东省为海南省的主要潜在贡献源区,湖南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等地区也有一定的潜在贡献.研究显示,2017年10月海南省出现的O_(3)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来源以外源输送为主.
符传博符传博丹利唐家翔
关键词:臭氧
基于轨迹模式分析海口市大气污染的输送及潜在源区被引量:43
2020年
基于2013—2018年海口市空气质量资料,利用HYSPLIT模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FNL资料,模拟近6年海口市500 m高度气流48 h的后向轨迹,分析了不同季节气流轨迹分布、聚类分析和潜在源区分布概率(WPSCF)特征.结果表明:近6年海口市的空气质量等级主要以优和良为主,占所有天数的97.1%,有2.9%的天数达到了轻度污染及其以上级别,O3从2015年开始成为海口市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海口市影响气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主要受内地的大陆气流和东南沿海气流影响,春季和秋季以东南沿海气流为主,夏季多为来自西南方向的海洋性气流.气流轨迹和WPSCF的空间分布均表明,广东省是海口市大气污染物超标的主要贡献源区,此外,福建、江西、湖南和广西东部等地的潜在贡献也较大.
符传博符传博丹利唐家翔
关键词: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2014年海口市大气污染物演变特征及典型污染个例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主要分析了2014年海口市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6种大气污染物的演变特征,同时,结合卫星遥感和轨迹模式等资料和方法对1次典型污染个例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海口市2014年的空气质量主要以优和良为主,6 d达到轻度污染级别,1 d达到中度污染(1月5日,AQI值为158).1月污染最为严重,其中,阶段1(1—6日)和阶段3(18—23日)AQI值偏高,阶段2(7—17日)和阶段4(24—31日)偏低.1月东亚地区天气形势演变对海口市AQI值具有动力影响.AQI偏高阶段,地面高压系统位于内蒙古东部,华南低层东北风场有利于污染物向海口市输送;而在AQI偏低阶段,地面高压系统东移出海,低层偏东风场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1月海口市比率最大(39%)的气流主要经过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广东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有利于污染物的区域传输.污染个例分析表明,海口市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10 m风速较小有助于近地面的污染物在区域内累积,水平风垂直切变偏弱对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和大气的垂直混合不利.卫星遥感和后向轨迹分析也表明,外源输送与海口市这次大气污染事件有直接关系.
符传博唐家翔丹利薛羽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