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鼻咽喉疾病诊疗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和效果的研究
-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常见疾病的诊疗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模式和绩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签署协议的三家基层医院进行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诊疗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并现场实施亲临指导...
- 陈炜
- 关键词:耳鼻咽喉疾病疾病治疗
- 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手术中切除与保留中鼻甲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手术中鼻甲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的165例(232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留中鼻甲组82例和切除中鼻甲组83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法,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中文版(SNOT-20CV)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保留中鼻甲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86.58%,切除中鼻甲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83.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SNOT-20C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手术中切除与保留中鼻甲两种不同术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提示切除大部分中鼻甲并不会降低手术疗效及患者主观症状,临床工作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中鼻甲进行处理,尽可能切除中鼻甲的病变组织,解除中鼻道阻塞因素,提高手术效果。
- 陈炜周林路叶刚张莉
-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中鼻甲鼻内镜手术
-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讨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实施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选取64例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试验分析,并随机划分为两组(32例/组),Ⅰ组接受硼酸滴耳治疗,Ⅱ组局部涂抹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评估两组方案的感染控制情况。结果Ⅱ组接受治疗后2周、8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8%与96.9%,与Ⅰ组的总有效率50.0%与81.3%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3~6个月随访,Ⅱ组无复发,Ⅰ组1例复发,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实施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用药方便、效果显著,且可尽量避免复发,值得推荐。
- 陈炜童敏
- 关键词:外耳道真菌感染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 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OME)伴腺样体肥大(AH)患儿IL-5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月诊治的25例OME伴AH患儿(OME伴AH组)、30例单纯OME患儿(单纯OME组)、30例单纯AH患儿(单纯H组)以及2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关腺样体、血清白细胞介素5、6、8(IL-5、IL-6、IL-8)水平。结果 OME伴AH组腺样体IL-5、IL-6水平高于单纯A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ME伴AH组与单纯OME组血清IL-5、IL-6水平高于单纯OME组与对照组(P<0.05);OME伴AH组与单纯OME组、单纯OME组与对照组IL-5、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ME伴AH组、单纯OME组腺样体、血清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5、IL-6在OME伴AH、单纯AH患儿腺样体表达明显增高,提示其在OME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白治田李慧陈炜童敏邱昌明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IL-5
-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资料患儿男性,13个月。因“误吞鸡肉致咽部不适4 h”于2020年3月14日入院。入院前4 h,患儿在进食时突然出现哭闹不止,拒绝继续进食,伴有呕吐,呕吐物为所进食食物,无呛咳、呼吸困难、声嘶,患儿家长立即带其来我科就诊。反复询问病史,患儿家长诉食物为鸡肉块,不含骨或软骨样坚硬组织。查体:患儿哭闹不止,张口呼吸,流涎,伴流涕,无口唇紫绀,无吸气性呼吸困难,口咽部未见异物,颈部及胸骨上窝无压痛,考虑异物进入食管可能性大,立即行食管CT检查。CT显示食管内未见异物,但提示鼻咽部有稍高密度团块影像,大小约2.0 cm×1.8 cm,鼻咽部不通畅。
- 陈炜
- 关键词:吸气性呼吸困难患儿家长胸骨上窝口咽部咽部异物
- 电子鼻咽喉镜在儿童耳鼻咽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喉镜在儿童耳鼻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entax VNL-1130型电子喉镜对乐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248例有耳鼻喉症状且常规前鼻镜检查、间接鼻咽镜检查、间接喉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儿进行检查。按年龄分为三组,比较电子鼻咽喉镜下常见的能明确诊断的儿童耳鼻咽喉疾病以及不同年龄组患儿检出疾病的差异。结果2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腺样体肥大92例,78例伴鼻咽炎,鼻-鼻窦炎62例,声带小结42例,声带息肉13例,慢性喉炎28例,喉乳头状瘤1例,会厌囊肿2例,喉咽异物8例;不同年龄组患儿检出疾病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伴鼻咽炎、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是儿童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电子鼻咽喉镜在诊断和治疗儿童耳鼻喉疾病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极大地提高诊断率。
- 陈炜周林路童敏
- 关键词:电子鼻咽喉镜儿童耳鼻咽喉疾病
- 颈部闭合性创伤致甲状软骨断裂1例
- 2021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车祸伤1 h于2018-02-13被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就诊前患者骑自行车与货车相撞,出现头昏、头痛及吞咽痛,无胸腹痛、无咯血、无呼吸困难,神志清楚,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急诊头部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外科会诊评估后认为出血量少,无手术指征,建议留急诊科治疗。因患者吞咽痛,请耳鼻咽喉科会诊,查体咽部无水肿、颈部无皮肤裂伤、无肿胀,患者呼吸平稳,无声嘶,无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部因患者体位受限.
- 陈炜
- 乐山地区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儿的听力随访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乐山地区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儿的听力复筛及诊断结果,探讨新生儿听力初筛假阳性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乐山地区因新生儿听力初筛(仅用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的153例(其中正常组104例,高危组49例)婴儿听力复筛及听力诊断和随访的结果,听力复筛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测,诊断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声导抗检测。结果 153例中,102例(66.67%)通过复筛(高危组28例,正常组74例),51例(73耳)未通过复筛,最终诊断为听力损失26例(16.99%,其中高危组14例,正常组12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失9例,中度听力损失8例,重度听力损失4例,极重度听力损失5例;高危组的复筛通过率(51.02%,25/49)低于正常组(74.04%,77/104),听力损失检出率(28.57%,14/49)高于正常组(11.54%,12/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一岁,有6例轻度听力损失、3例中度听力损失患儿听力好转,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听力无变化。结论联合应用TEOAE和AABR利于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率;高危组的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首次诊断为轻中度听力损失的婴幼儿随着月龄增加和听觉系统发育完善,听力损失有明显的好转趋势。
- 陈炜张莉周林路叶刚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 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及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7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易复发,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可作为判断术后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 陈炜毛玉邱昌明周林路童敏
-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嗜酸性粒细胞鼻息肉
- 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消融术联合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鼓膜置管术与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对远期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采取单纯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鼓膜置管术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中耳积液吸收时间、近远期听力功能、术后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P<0.05)。对照组患儿中耳积液吸收时间平均为(8.93±0.52)天,观察组患儿中耳积液吸收时间平均为(6.97±0.38)天,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中耳积液吸收时间更短(P<0.05)。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3年复查患儿听力功能,两组患儿双耳高频平均听阈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ABR阈值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患儿鼓膜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年内,两组患儿出现鼓室硬化及粘连性中耳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童SOM患者联合鼓膜置管术与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可缩短中耳积液吸收时间,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风险,改善其远期听力,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周林路叶刚邹杨陈炜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