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玲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肠癌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因子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直肠肿瘤
  • 1篇中国汉族
  • 1篇中国汉族人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5篇张海玲
  • 4篇陶丽华
  • 3篇包文霞
  • 2篇严苏
  • 2篇李岭
  • 2篇庞智
  • 2篇刘忆
  • 2篇吴佳茗
  • 1篇陈卫昌
  • 1篇张光波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背景:近年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一些脂肪因子在肠道炎症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visfatin)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91例活动期IBD患者,包括61例克罗恩病(CD)和30例溃疡性结肠炎(UC),以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4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IB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ROC曲线评估血清内脂素水平对IBD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期CD和UC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85.24±112.64)pg/mL和(378.91±118.57)pg/mL对(321.11±96.27)pg/mL,P均<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UC患者的疾病活动性Mayo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5),与CD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以及IBD患者的临床常用炎性指标CRP、ESR和病变部位均无关(P均>0.05)。血清内脂素水平诊断CD和U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4和0.622,诊断准确性较低。结论:血清内脂素水平可能与IBD炎症活动有一定关联,并可能成为活动期UC的临床指标。
包文霞李岭陶丽华刘忆张海玲庞智
关键词:CROHN病结肠炎溃疡性
中国汉族人群PRKCDBP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 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 delta结合蛋白(protein kinase C,delta-binding protein,PRKCD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51992)的遗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81例IBD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联合基因测序验证检测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基因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及正常对照组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CD组与正常对照组、UC组与正常对照组rs1051992(T507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临床资料分析发现CD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性别相关,CT基因型为男性C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8,95%CI:2.095~78.597,P〈0.05),而与发病部位、疾病行为、有无肛周病变无关。UC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性别、发病部位无关(P〉0.05)。结论 PRKCDB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男性CD患者发病相关。
包文霞李岭陶丽华张海玲庞智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单核苷酸多态性汉族
B7-H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的B7-H2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CA19-9的表达,分析B7-H2、CEA、CA125、CA19-9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B7-H2表达低于健康体检者[(35.88±8.11)%vs.(71.36±3.80)%](P<0.01),并且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CEA、CA125和CA19-9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P<0.05)。B7-H2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判断因素(P<0.05)。结论 B7-H2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降低,可作为独立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指标;其与CEA、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结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张海玲吴佳茗严苏
关键词:结直肠癌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
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腹膜假性黏液瘤在国内外报道中罕见,早期症状、体征无明显特异性,后期呈慢性消耗表现,与恶性肿瘤腹腔内转移表现相似,但一般情况大多较好,病程进展缓慢,且无特异性检查手段,易被漏诊、误诊,绝大多数患者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行病理检查才得以确诊,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提高警惕,并为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治.
张海玲陶丽华包文霞严苏
关键词:腹膜假性黏液瘤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协同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关系密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重要的负性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关配体结合后可诱导并维持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以1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PD-1(s PD-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上PD-1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s PD-1含量和CD3+T细胞上P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 PD-1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D-1高表达,且与肿瘤分期、转移呈正相关。检测PD-1有助于估计病情的进展,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或抗肿瘤靶点。
吴佳茗陈卫昌张海玲张光波陶丽华刘忆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程序性死亡受体-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流式细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