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文霞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胃癌
  • 2篇胃癌患者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复习
  • 2篇癌患者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清IL-1...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胰腺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8篇包文霞
  • 5篇李岭
  • 5篇陶丽华
  • 3篇张海玲
  • 3篇刘忆
  • 2篇陈卫昌
  • 2篇钱夷婷
  • 2篇叶建新
  • 2篇庞智
  • 2篇奚沁华
  • 2篇刘莹莹
  • 2篇吴佳茗
  • 1篇严苏
  • 1篇夏婷婷
  • 1篇杜鹏
  • 1篇赵光耀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脾切除术后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9
2014年
脾动静脉瘘临床罕见,容易误诊.脾动静脉瘘临床上可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泻、腹痛、腹腔积液、呼吸障碍、心脏衰竭等.2014年4-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脾切除术后脾动静脉瘘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由介入放射科协助,运用脾动脉栓塞术+腹腔动脉造影术成功治疗该例脾动静脉瘘患者,术后2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示腹腔积液消失,门静脉高压症症状消失,肝肾功能恢复正常.
刘莹莹杜鹏包文霞李岭
关键词:脾动静脉瘘介入治疗脾切除术
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背景:近年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一些脂肪因子在肠道炎症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visfatin)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91例活动期IBD患者,包括61例克罗恩病(CD)和30例溃疡性结肠炎(UC),以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4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IB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ROC曲线评估血清内脂素水平对IBD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期CD和UC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85.24±112.64)pg/mL和(378.91±118.57)pg/mL对(321.11±96.27)pg/mL,P均<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UC患者的疾病活动性Mayo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5),与CD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以及IBD患者的临床常用炎性指标CRP、ESR和病变部位均无关(P均>0.05)。血清内脂素水平诊断CD和U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4和0.622,诊断准确性较低。结论:血清内脂素水平可能与IBD炎症活动有一定关联,并可能成为活动期UC的临床指标。
包文霞李岭陶丽华刘忆张海玲庞智
关键词:CROHN病结肠炎溃疡性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例
2016年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表现为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病理表现为淋巴浆细胞浸润并间质纤维化,且对激素治疗敏感的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1]。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现将1例AIP诊疗经过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9岁,因"皮肤黄染伴瘙痒10余天"入院,既往有膀胱癌手术史,黄染最先出现在背部,
包文霞奚沁华叶建新李岭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皮肤黄染免疫介导IGG浆细胞浸润
血清微RNA-6503—5p和微RNA-25—3p的水平变化与胃癌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近年来,微RNA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胃癌组织中的微RNA表达,而少见关于胃癌患者血清中微RNA表达水平变化的报道。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血清微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
刘忆赵光耀陶丽华吴佳茗包文霞钱夷婷陈卫昌
关键词:胃癌组织血清RNA表达微RNA胃癌患者表达谱
中国汉族人群PRKCDBP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 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 delta结合蛋白(protein kinase C,delta-binding protein,PRKCD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51992)的遗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81例IBD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联合基因测序验证检测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基因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及正常对照组PRKCDBP基因rs105199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CD组与正常对照组、UC组与正常对照组rs1051992(T507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临床资料分析发现CD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性别相关,CT基因型为男性C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8,95%CI:2.095~78.597,P〈0.05),而与发病部位、疾病行为、有无肛周病变无关。UC患者基因型分布与性别、发病部位无关(P〉0.05)。结论 PRKCDB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男性CD患者发病相关。
包文霞李岭陶丽华张海玲庞智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单核苷酸多态性汉族
胃癌患者血清IL-18、IL-1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背景:慢性炎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IL-1β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检测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的血清IL-18、IL-1β水平,初步探讨两者在胃癌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4例胃癌、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CAG/IM)、20例轻-中度异型增生患者的血清IL-18、IL-1β水平,胃癌患者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分析血清IL-18、IL-1β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Hp感染状态的关系,以ROC曲线评估两者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从CNAG、CAG/IM、异型增生至胃癌,血清IL-18、IL-1β水平逐渐升高,除CNAG与CAG/IM组间IL-1β水平外,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3、T4、TNM分期Ⅲ、Ⅳ期和Hp感染阳性的胃癌患者,血清IL-18、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8、IL-1β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项检测(0.867对0.837和0.795)。结论:血清IL-18、IL-1β水平在胃癌演进过程中呈动态升高趋势,且与胃癌生长、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能有助于胃癌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刘忆吴佳茗陶丽华包文霞钱夷婷陈卫昌
关键词:胃肿瘤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
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腹膜假性黏液瘤在国内外报道中罕见,早期症状、体征无明显特异性,后期呈慢性消耗表现,与恶性肿瘤腹腔内转移表现相似,但一般情况大多较好,病程进展缓慢,且无特异性检查手段,易被漏诊、误诊,绝大多数患者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行病理检查才得以确诊,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提高警惕,并为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治.
张海玲陶丽华包文霞严苏
关键词:腹膜假性黏液瘤
克罗恩病治疗过程中肾上腺危象发作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治疗过程中肾上腺皮质危象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克罗恩病治疗过程中肾上腺危象(AC)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以长期反复腹痛腹泻、近期纳差、乏力、咳嗽、咳痰和严重低钠血症为主要表现就诊,既往诊断克罗恩病10余年,反复口服激素治疗,入院后经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无好转,结合相关病史及检查考虑患者AC,给予患者大剂量激素替代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好转出院.结论 对于需反复激素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在感染等应激出现难以用原发疾病解释的循环衰竭时,应考虑AC可能,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包文霞夏婷婷奚沁华刘莹莹李岭叶建新
关键词:克罗恩病激素肾上腺危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