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认知发育特征的追踪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生理年龄和佩戴辅听装置对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认知发育特征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认知能力各能区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0例接受听力干预和康复训练的0~2岁重度及以上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依据接受干预时的生理年龄(1岁组和2岁组)和辅听装置类型(助听器组和人工耳蜗组)进行分组,采用Griffith认知发育量表对各组听障婴幼儿的运动、个人与社会、听力言语、手眼协调、操作等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估,包括干预前(0个月)、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三个时间点。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听力干预和康复训练1年的过程中,听障婴幼儿听觉言语能力、操作能力和总体认知能力发展迅速,各阶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运动、个人与社会、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相对平缓,各阶段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岁组听障儿童的个人与社会能力明显高于2岁组(P〈0.05),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明显优于佩戴助听器的儿童(P〈0.05)。总体认知能力与各能区发展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听力干预时的生理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听觉言语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干预的康复时间呈正比,干预越早认知能力发展越好。在重度及以上听障婴幼儿中,人工耳蜗植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助听器。
- 杨影王丽燕孙喜斌王永明鲍永清徐胜林林海英宋蕾钟迪王坚张奎彪刘洋张园园
- 关键词:听力受损者婴儿
- 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的听觉能力追踪调查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基础早期干预的听障婴幼儿听觉能力发展特点,为听障儿童康复方案的制定和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追踪北京、上海、西安、合肥、深圳5个市康复机构2012-2014年的80例0~2岁听障婴幼儿,依据生理年龄进行分组,<12个月归为1岁组,>12个月归为2岁组,采用声母、韵母和双音节识别测试方法对听觉能力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干预前0个月、干预后6、12、18、24个月),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在听障儿童1岁组和2岁组中,韵母、声母和双音节词的康复时间和生理年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岁组的韵母、声母和双音节词识别能力在干预6个月和12个月低于2岁组(P<0.05);经过2年的听力干预和康复训练,听障婴幼儿的声母、韵母、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达到88%±11%、90%±11%和92%±9%,分别有18%、30%、47%听障儿童的声母、韵母、双音节词识别率达到100%,70%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可以达到90%以上.结论 听力干预生理年龄和康复时间是影响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经过2年的听力干预和康复训练,70%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达到一级,已具备很好的听觉识别能力和言语可懂度.
- 杨影王丽燕孙喜斌宋蕾曹莉王坚丁春兰刘洋王蕊王永明沈谊徐胜林朱立国
- 关键词:听觉能力听力损失婴幼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