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俐君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磁共振
  • 2篇乳腺癌
  • 2篇腺肿瘤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导管
  • 1篇导管腺癌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导管
  • 1篇胰腺导管腺癌
  • 1篇胰腺肿瘤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乳房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第二...
  • 4篇兰州军区兰州...

作者

  • 6篇陈俐君
  • 4篇杨晓萍
  • 2篇于晓辉
  • 2篇张茜
  • 1篇王跃军
  • 1篇刘光耀
  • 1篇白亮彩
  • 1篇周俊林
  • 1篇杜林芝
  • 1篇张丽荣
  • 1篇孙秋
  • 1篇岳丽娜
  • 1篇魏清顺
  • 1篇朱建文
  • 1篇郑晓霞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乳腺磁共振检查及图像分析规范化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乳腺磁共振检查技术已成为乳腺肿瘤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必要的检查方法。但是,操作者对MRI乳腺检查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操作规范不够,直接影响了扫描的序贯性及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从临床实践出发,简述乳腺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的选择、扫描参数的优化、图像后处理及图像分析思路,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1患者检查前准备1.1预约登记:记录患者的自然信息,尤其是月经史。
杨晓萍陈俐君于晓辉张茜岳丽娜张丽荣杜林芝王跃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疾病
硅凝胶乳房假体植入的MRI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硅凝胶乳房假体(以下简称假体)已经被广泛用于隆胸或乳房切除术后的乳房重建。据统计,2011年在英国有10 000名女性因隆胸手术或乳房切除术后进行了乳房假体植入。假体有潜在破裂的危险,而MRI对评价乳房假体的形态、乳房假体破裂、包膜外硅胶渗漏有很高的准确性及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所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建议所有假体植入者至少在植入后第3年应行MRI筛查,并且之后每2年筛查一次。
杨晓萍陈俐君刘光耀于晓辉张茜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乳房植入物磁共振波谱学
乳腺癌TIC曲线类型与ER/PR、CerbB-2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时间-信号(TIC)曲线类型与生物因子ER/PR、CerbB-2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DCE-MRI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 ,绘制并分析病灶的TIC曲线,统计ER/PR及CerbB-2表达水平,采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分析病灶TIC曲线与生物学因子的相关性。结果:33例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30例,浸润性小叶癌、皮脂腺癌、导管内癌各1例;动态增强后31例呈肿块型强化,2例呈局灶型强化;TIC曲线以Ⅱ型、Ⅲ型曲线为主,其中有12例病灶同时表现为Ⅱ型和Ⅲ型曲线,Ⅱ型曲线23例,Ⅲ型曲线22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PR表达阳性者22例,阴性者11例;CerbB-2表达阳性者14例,CerbB-2阴性者19例。认为增强后的TIC曲线与ER/PR(χ~2=0.012,P>0.05),Cerb B-2(χ~2=0.030,P>0.05)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后的TIC曲线类型与患者体内ER/PR、CerbB-2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陈俐君魏清顺朱建文郑晓霞杨晓萍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的MRI临床诊断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准确地诊断乳腺疾病的病变性质,评估疗效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乳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介绍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各种检查方式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应用,尤其在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分析了MRI应用的局限性,论述了MRI在乳腺癌分期、术前检查、放化疗疗效评估以及乳腺癌肿瘤标记物与影像学表现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陈俐君杨晓萍
关键词:乳腺癌MRI肿瘤标记物新辅助化疗
基于术前增强CT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导管腺癌肝转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术前增强CT多参数结合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肝转移影像学特征的152例PDA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和增强CT图像,其中训练集98例、验证集54例。根据PDAC是否发生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45例和非肝转移组107例。获取确诊时患者的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比较术前增强CT肿瘤(T)与周围血管的最大夹角[T/动脉(A)夹角、T/门静脉(V)夹角、T/肠系膜上静脉夹角]、最小距离(TA距离、TV距离)、瘤周脂肪间隙模糊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影像结合模型的列线图预测PDAC肝转移。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在肿瘤最大横径(t=−1.404、−1.943)、癌胚抗原(Z=−3.004、−2.794)、CA125(Z=−5.260、−2.298)、T/门静脉夹角(χ^(2)=13.688、5.409)、T/肠系膜上静脉夹角(χ^(2)=13.177、24.635)、肿瘤部位(χ^(2)=11.483、2.639)、瘤周脂肪间隙(χ^(2)=48.751、26.403)、淋巴结肿大(χ^(2)=9.834、4.941)、TA距离(Z=−3.009、−4.283)及TV距离(Z=−3.326、−4.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OR=1.02,95%CI 1.01~1.03,P<0.05)、瘤周脂肪间隙不清晰(OR=42.98,95%CI 7.91~416.69,P<0.05)、TV距离(OR=0.55,95%CI 0.33~0.79,P<0.05)是PDAC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变量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679)、放射特征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0.972)及临床-影像特征结合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31)能有效区分PDAC肝转移。临床-影像结合模型拟合优度检验χ^(2)=0.71,P=0.70,一致性指数为0.95。结论术前高CA125、瘤周脂肪间隙不清晰和TV短距是PDAC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影像特征结合的模型
李昇霖李政晓陈俐君刘显旺薛彩强邓娟孙秋周俊林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转移肝肿瘤
CT容积再现重建技术在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探讨CT容积再现(VR)重建技术对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的作用。方法 在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本科生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加设VR重建技术的讲解,学期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分析试卷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并分析学生成绩。结果 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对VR重建技术掌握程度均高于201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专业2014、2015级本科生期末考试成绩与VR重建技术掌握程度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影像学专业两年级间成绩差异不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成绩优于2014级本科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容积再现重建技术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作用。
白亮彩万欣月陈俐君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