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舜天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尿毒
  • 2篇尿毒症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1篇蛋白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电针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栓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作用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抑癌

机构

  • 9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邓舜天
  • 6篇李琦晖
  • 4篇苟晓燕
  • 3篇王晓磊
  • 3篇王开振
  • 2篇李凡
  • 2篇李航
  • 2篇王晓磊
  • 1篇陈建梅
  • 1篇杨玉仙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肿瘤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抑癌基因DKK2过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分析dickkopf 2(DKK2)基因在人膀胱癌细胞系及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DKK2过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膀胱癌细胞系及组织中DKK 2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选用DKK2低表达的膀胱癌细胞系T24,进行DKK2过表达质粒转染后,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DKK2过表达效果;然后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和FCM法分别检测DKK2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KK2过表达后膀胱癌细胞中增殖和迁移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人膀胱癌细胞系5637、T24、SW780、J82、HT-1197和HT-1376中DKK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P值均<0.01);同时与正常膀胱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中DKK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值均<0.001)。DKK2过表达质粒转染后,膀胱癌T24细胞中DKK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P值均<0.05),同时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P<0.001)。而且DKK2过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中,p21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01),cyclin D1、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01)。结论:DKK2在人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DKK 2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参与膀胱癌进展。
邓舜天王开振苟晓燕曹新丽游方凝唐能源赵苹利王晓磊李琦晖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细胞运动
不同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Hcy、FGF-23及血管的影响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观察不同透析模式(根据依从性分组)对尿毒症血液净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两个院部门诊规律血液净化患者80例,根据治疗依从性设定观察组(依从性好)和对照组(依从性差),观察组按照血液透析(HD)8 h/周+血液透析滤过(HDF)4 h/周+血液灌流(HP)2 h/个月进行血液净化;对照组进行12 h/周血液净化,但HDF≤4 h/个月及HP≤2 h/个月,符合上述血液净化方式则入组,每组各40例患者。随访观察48周,入组及随访结束测定2组患者血清Hcy、FGF-23水平,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后Hcy水平[(22.29±6.61)μmol/L vs.(35.48±13.10)μmol/L]、FGF-23水平[(227.94±59.33)pg/mL vs.(318.28±55.63)pg/m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8周后Hcy水平(44.87±9.21)μmol/L较治疗前(42.97±11.86)μmol/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8周后FGF-23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cy、FGF-23水平均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48周后IMT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从性良好的透析模式可降低尿毒症血液净化患者Hcy及FGF-23水平,减少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李琦晖苟晓燕邓舜天李凡唐能源王开振
关键词:肾透析尿毒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以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33例)、雷贝拉唑组(34例),按标准治疗方案,均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分别给予兰索拉唑30 mg/d、雷贝拉唑10 mg/d,给药14 d。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分别测定给予PPI前后最大血小板凝集率(MPA)。结果两组患者平均MPA,PPI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PPI 14 d后则显著增加(P<0.05),而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与雷贝拉唑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且干扰程度大致相当。
杨玉仙邓舜天
关键词: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氯吡格雷
醋酸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分析醋酸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醋酸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治疗组(36例)在醋酸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24 h尿蛋白(24 h Upro)水平变化。结果 (1)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24 h Upro水平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血浆总蛋白(T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治疗组治疗后WBC、24 h Upro水平低于对照组,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2)两组治疗后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IL-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在醋酸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的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康复,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临床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
邓舜天杨玉仙戴德竟李琦晖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雷公藤多苷
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GF-β1、Scr、BUN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HG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GF-β1、Scr、BUN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低,血清HGF水平较高(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能够提高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TGF-β1及升高HGF水平有关。
邓舜天王晓磊李航杨玉仙戴德竞陈建梅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慢性肾盂肾炎转化生长因子-Β1肝细胞生长因子临床疗效
非热康谱远红外线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比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非热康谱远红外线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差异。方法 60例DVT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联合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者患肢静脉超声表现、血流速度、血糖、血脂、凝血功能、D-二聚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围差明显减少,静脉狭窄程度、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DVT患者病情,同时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李琦晖王晓磊李凡邓舜天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疏血通
电针联合隔物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肾阳亏虚证)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隔物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肾阳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配合一线常规疗法(包括行为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患者教育)。治疗组予电针联合隔物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5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予缩泉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减轻(P<0.05);治疗组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每次排尿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电针联合隔物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游芳凝李琦晖苟晓燕邓舜天王晓磊王开振赵苹利
关键词:电针隔物灸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化趋势与rHuEPO剂量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化趋势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该院门诊规律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每周血液透析3次,每次4 h(包括每个月3~4次血液透析滤过+每个月血液灌流2 h),记录患者rHuEPO剂量,治疗时间为2个月,根据治疗2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趋势设定为上升组(35例)和下降组(38例)。结果上升组治疗2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下降组治疗2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升组rHuEPO使用剂量高于下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HuEPO最佳截断值为175.82 IU/(kg·w)时,诊断血红蛋白水平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684,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47.4%。结论规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与rHuEPO使用剂量有关,足量rHuEPO能使大多数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
唐能源苟晓燕邓舜天李琦晖
关键词:血液透析尿毒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
肾损伤分子-1对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Kim)-1对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各31例,另选取同期3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各组尿液Kim-1进行检测,以比色法对各组尿液NAG酶进行检测,以黄嘌呤氧化酶法对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检测,以六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对各组血清丙二醛(MDA)进行检测。对比各组尿Kim-1、尿NAG、血清SOD及MDA水平,分析尿Kim-1与尿NAG、血清SOD及MDA的相关性。结果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尿Kim-1、尿NAG酶、血清SOD及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Kim-1与尿NAG酶、血清SOD、血清MDA呈正相关(r=0.723,0.503,0.544,均P<0.05)。结论尿Kim-1是急性肾损伤发病时较早出现的一项指标,与尿NAG酶相比具有较高敏感性,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的内源性标志物。
邓舜天李航杨玉仙王晓磊
关键词:肾损伤分子-1急性肾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