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利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置管
  • 3篇肿瘤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舒血宁
  • 2篇肿瘤患者
  • 2篇静脉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PICC
  • 1篇导管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钠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右肺
  • 1篇置管后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机构

  • 4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杨玲
  • 4篇刘建利
  • 3篇杜秀平
  • 2篇王红梅
  • 1篇韩正祥
  • 1篇秦艳艳
  • 1篇李蓓

传媒

  • 2篇肿瘤药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ICC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ICC置管组53例,外周静脉置管组52例。观察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保留时间及化疗药物刺激所致外渗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置管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3%(50/53),外周静脉置管组为82.7%(43/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组的置管保留时间为(112.57±6.91)d,长于外周静脉置管组的(1.7±1.1)d(P〈0.01);PICC置管组的化疗药物刺激所致不同程度的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为0,外周静脉置管组为48.1%(25/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置管安全可靠,可提高护理质量,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较为理想的静脉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建利杜秀平王红梅杨玲
关键词:PICC外周静脉置管肿瘤化疗
1例右肺癌患者PICC置管5d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2016年
1例右肺鳞癌患者PICC置管后5 d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通过病历回顾,相关讨论,最后得出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针对血栓形成指导有效的临床护理,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刘建利杨玲
关键词:PICC血栓
舒血宁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值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4000 U低分子肝素钠(依诺肝素钠)1次/d皮下注射,两组均抗凝治疗10 d,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结果 170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平均水平下降52.65%,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平均水平下降54.1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血宁注射液组累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钠组的25.9%(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血浆高D-二聚体水平,明显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刘建利杨玲杜秀平韩正祥
关键词:舒血宁低分子肝素钠恶性肿瘤D-二聚体
舒血宁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155例携有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6例患者置管后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予舒血宁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对155例患者常规行血管超声波检查确诊是否有血栓形成,并对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够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刘建利杨玲杜秀平秦艳艳李蓓王红梅
关键词:舒血宁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