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
-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6
-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α1b与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干扰素-α1b(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67%、63.33%(P<0.05)。观察组发热、憋喘、肺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F-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较病毒唑更为安全、有效,且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梁宽彭林强李园马春利薛满
-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小儿干扰素-Α1B病毒唑
- 新生儿呼吸暂停应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出生并确诊为新生儿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血氧饱和度、心率、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较对照组更少,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血氧饱和度、心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新生儿呼吸暂停具有显著疗效。
- 田娟李娟娟李园梁宽
- 关键词:纳洛酮氨茶碱
- 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将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250 mg/(kg·d)溶于30 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将注射用磷酸肌酸钠0.5 g溶于30 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T、CK和LD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可以提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齐荣薛小卫李园
- 关键词: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心肌损伤
- 经鼻双相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80例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BiPAP联合PS给药)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给药],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工作参数(FiO_(2)、PEEP)、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结果】治疗后,FiO_(2)、PEEP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对照组6 h、12 h、24 h、48 h工作参数FiO_(2)、PEEP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12 h、24 h观察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时10.0%(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临床效果优于NCPAP联合PS,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李园齐荣唐瑾梁宽程雨嘉马春利
- 关键词:正压呼吸肺表面活性剂
- 益智宁神口服液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益智宁神口服液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救治的142例儿童多动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他林治疗,研究组采用益智宁神口服液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onner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nner行为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智宁神口服液联合小儿智力糖浆在小儿多动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梁宽李园彭林强马春利薛满
- 关键词:小儿智力糖浆儿童多动症安全性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总结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确诊后的疗效。方法将23例危重新生儿发生的NEC患儿分为早期诊断组17例,临床确诊组6例。早期诊断组制定早期诊断标准予以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并与临床确诊组疗效进行动态比较。结果 (1)两组多以反复呕吐最先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均有胃潴留。两组在反复呕吐、腹胀、呕吐咖啡样物、粪隐血、肠壁囊样扩张、肠鸣音减弱、肠胀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气腹一项,临床确诊组与早期诊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诊断组治愈率高达94.1%(16/17);两组发病日龄、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诊断组住院时间长于临床确诊组,住院费用低于临床确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凡危重新生儿有肠缺血缺氧、肠道发育不成熟、感染、高渗喂养等因素,出现反复呕吐、胃潴留,腹部X线片示小肠轻中度胀气或小肠结肠胀气等轻症NEC表现者即应早期诊断,早期开始综合治疗。
- 魏升云梁宽薛满李园马春利彭林强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系统疾病危重症
- 维生素A缺乏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维生素A缺乏(VA)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6月门诊患儿206例,检测其血清VA水平,比较不同VA水平患儿的感染性肺炎发病率,按照是否罹患感染性肺炎以及肺炎的严重程度不同,比较分组间VA水平的差异;对于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VA 1 500 U/d,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6例新生儿中,116例存在VA缺乏,51例存在边缘型VA缺乏,39例正常水平。VA水平越低,感染性肺炎发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07)。2)肺炎组患儿VA水平[(0.182±0.079) mg/L]显著低于非肺炎组[(0.236±0.09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0,P<0.001)。重度肺炎患儿血清VA[(0.125±0.041)mg/L]显著低于轻度肺炎患儿VA水平[(0.212±0.0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01)。3)VA辅助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气促、咳嗽、呛奶、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血清V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病存在紧密联系,低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 程雨嘉李园唐瑾
- 关键词:V感染性肺炎新生儿
- 降钙素原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败血症新生儿。对所有患儿按病原菌分组:革兰氏阴性(G^-)菌组37例,革兰氏阳性(G^+)菌组41例,真菌组22例;按新生儿危重评分组:非危重组41例,危重组28例,极危重组31例;按脏器受累程度分组:无脏器功能障碍组35例,单一脏器功能障碍组26例,多脏器功能障碍或休克组39例;按预后分组:死亡组7例,存活组93例。所有患儿在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当天在其不同部位采集双份血进行培养检测,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生化、C反应蛋白(CRP)、PCT及血常规等检查,在24小时内根据患儿的最异常检测值对其进行新生儿危重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菌组PCT、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均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t=3.874~73.243,均P<0.05)。不同新生儿危重评分组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43~63.224,均P<0.01)。不同脏器受累程度组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7~89.432,均P<0.05)。死亡组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t=86.618,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儿NLR、CRP、PCT与新生儿危重评分均有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43、-0.436、-0.462,均P<0.01)。结论相对于NLR和WBC、CRP等指标而言,PCT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脏器受累程度、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等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 李园齐荣程雨嘉唐瑾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