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治国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胱抑素
  • 2篇血清胱抑素C
  • 2篇血压
  • 2篇抑素
  • 2篇异丙酚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分娩
  • 2篇硬膜外分娩镇...
  • 2篇镇痛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 2篇胱抑素
  • 2篇罗哌卡因
  • 2篇疾病
  • 2篇分娩
  • 2篇分娩镇痛
  • 2篇丙酚

机构

  • 12篇包钢集团第三...
  • 3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张治国
  • 4篇齐颖
  • 3篇李长明
  • 3篇范建军
  • 2篇张欣
  • 1篇王丹
  • 1篇赵莉萍
  • 1篇石俊
  • 1篇吴高娃
  • 1篇李思锦

传媒

  • 7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1
  • 2篇2004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度洛西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患者120例,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B组采取度洛西汀疗法,C组采取度洛西汀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指地距离(Finger face to Distance,FFD)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A、B、C组在治疗后2周、4周的VAS评分、ODI评分、指地距离(FF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段的VAS评分、ODI评分、指地距离(FFD)的比较,C组评分均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采取度洛西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障碍,较适合临床推广。
李思锦张治国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度洛西汀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疗效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输卵管造影的效果研究
2024年
通过比较单用丙泊酚、苯磺酸瑞马唑仑以及二者合用观察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输卵管造影术(HSG)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15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n=52),静脉给予的剂量为 2.00mg/kg;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n=52),静脉给予的剂量为0.15mg/kg;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PR组(n=52),静脉先后给予剂量为苯磺酸瑞马唑仑 0.10mg/kg 和丙泊酚 0.70 mg/kg,密切观察患者状况。观察并记录:P组、R组、PR组麻醉前(T1)、放置窥阴器时(T2)、注射造影剂时(T3)、苏醒时(T4)四个时间点的MAP、HR、SpO2、PI、rScO2;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诱导前以及苏醒后15min、30min的MMSE量表评分;术中体动情况;呼吸抑制、低血压、注射痛、恶心呕吐、眩晕以及呃逆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BMI、ASA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T2、T3时,P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局部脑氧饱和度都低于R组、PR组,血流灌注指数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组诱导时间短于R组、PR组,但P组离室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0.05);苏醒后15min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评分P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R组的体动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P组的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眩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输卵管造影术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低,离室时间更短,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快。
王丹王杰范建军高伟张治国
关键词:丙泊酚静脉麻醉
ATP敏感性钾通道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参与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此通道是各种途径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终末效应器。本文就KATP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作一综述。1心肌缺血再灌注概述组织缺血会造成损伤,表现为细胞代谢功能障碍与结构破坏,减轻损伤、恢复生理功能的关键是及时恢复组织血供。研究发现,组织缺血后恢复血液再灌注,细胞结构破坏及功能障碍可能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即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多,介入、溶栓及外科手术等技术逐渐开展与成熟,
张治国齐颖
关键词:ATP敏感性钾通道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代谢功能障碍组织缺血
异丙酚在全麻时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2000年
张治国李长明
关键词:异丙酚血压心率全麻气管插管期麻醉诱导
一种手术切口液体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切口液体收集器,其包括收集器本体;所述收集器本体包括固定部和液体收集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管与液体收集部相连通;所述固定部设置为自第一边沿着第三边的方向向第二边逐渐拱起的立体结构;通过此种方式将固...
王杰张治国石俊甄永坡韩殿伟孙瑞霞赵淑敏赵树郁高伟马婧赵美美
血清胱抑素C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非糖化碱性蛋白质,1961年由Clausen首次在脑脊液中发现[1],随后通过对患有肾小管疾病患者的尿液检测发现了该蛋白。胱抑素C(Cystatin 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机体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以恒定的速率产生。国外学者早在1961年在脑脊液和尿液中发现该蛋白的存在[2],1982年完成了对胱抑素C的氨基酸测序,由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发现编码其的基因位于第20号染色体上,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3]。
张欣张治国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肾小管疾病尿液检测有核细胞临床疾病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应激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应激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经阴道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范围为22~35岁,初产;足月;单胎,头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行任何分娩镇痛组(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组(观察组),每组40例。记录产妇宫口开至2 cm(T1)、4 cm(T2)、10 cm(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时的Apgar评分;记录产妇宫口开至2 cm、10 cm及胎儿娩出后(T4)的血糖浓度和皮质醇水平;记录产妇产前(T5)和产后(T6)肌酐、尿素、尿酸及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结果产妇宫口开至4和10 cm时观察组平均动脉压[(94.09±8.43)mmHg比(106.35±8.88)mmHg和(103.42±10.84)mmHg比(108.01±9.02)mmHg]、心率[(82.18±9.16)次/分比(86.70±8.64)次/分和(87.07±7.55)次/分比(91.20±8.55)次/分]及VAS评分[(1.24±1.21)分比(8.80±0.90)分和(5.98±2.30)分比(9.56±0.22)分]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宫口开至10 cm及胎儿娩出后观察组的血糖浓度和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产前相比升高,而观察组产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产前相比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分娩过程中疼痛评分,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对循环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安全性。
张欣范建军王杰张治国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激反应血清胱抑素C
艾司洛尔、乌拉地尔预防冠心病病人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被引量:1
2004年
冠心病病人在全麻诱导喉镜窥喉和气管插管后更易引起HR加快,BP升高,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本观察通过诱导前预先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即利喜定,由利君制药股份公司提供)及联合应用两药观察插管前后的BP、HR和ECG的变化,确定冠心病病人如何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心肌缺血的发生.
李长明张治国
关键词:艾司洛尔乌拉地尔预防措施冠心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潜伏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初产妇30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n=100)。潜伏期组(L组),进入产程后,宫口开至0.5~2.5 cm进行镇痛;活跃期组(A组),宫口≥3 cm进行镇痛;对照组(非镇痛组,C组),不予镇痛药物。L、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分次注入0.15%罗哌卡因达10 mL/h,至宫口开全时停止注入药物。行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记录产程、催产素使用情况、阴道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组和A组镇痛效果、产程、催产素使用及分娩方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L组、A组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平稳,VAS评分降低,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例数增多,顺产及器械助产率增加,剖宫产率降低(P<0.05);三组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硬膜外腔注入0.15%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张治国齐颖
关键词:罗哌卡因分娩镇痛
异丙酚麻醉下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评价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0例21-44岁、孕6-11周的孕妇随机等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异丙酚组以2.0mg/kg给药,必要时再追加0.5mg/kg药量,观察异丙酚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异丙酚麻醉能满足人工流产的需要,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
赵莉萍吴高娃张治国
关键词:异丙酚麻醉人工流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