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丽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海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斑块
  • 3篇疗效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斑块
  • 3篇斑块
  • 2篇血压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中医
  • 2篇高血压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狭窄
  • 1篇短疗程
  • 1篇短期疗效

机构

  • 12篇北海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钟丽娟
  • 6篇潘庆登
  • 5篇黄永康
  • 5篇何岳
  • 4篇陈志强
  • 1篇许成志
  • 1篇郭晓阳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反应与年龄存在性别差异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与年龄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机制,更好地防治此类疾病。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1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男90例,女102例,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明确颈动脉斑块形成,并将两组的hs-CRP和年龄进行对比。结果在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男性年龄小于女性,而hs-CRP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与年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的年龄较女性小,而男性中的hs-CRP明显高于女性。
潘庆登何传雄黄永康陆智东钟丽娟何岳陈志强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炎症反应年龄性别差异
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3例患者,其中4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斑块组),231例无颈动脉斑块(无斑块组)。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并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将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C、LDL、TG和HDL多个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斑块组平均年龄(72.20±11.12)岁,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9,P〈0.01);且血清TC、TG和LDL分别为(5.38±1.41)、(1.63±0.91)和(3.56±1.18)mmol/L,也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5、2.785、5.261,P均〈O.01),而两组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I.571,95%CI:1.116±2.212)、年龄≥65岁(0尺=3.116,95%CI:2.201~4.410)、高血压(0R=1.699,95%Ch1.184-2.438)、LDL≥3.3mmol/L(DR=1.779,95%Ch1.161~2.726)和TG≥1.8mmol/L(0R=1.575,95%CI:1.064~2.333)5种因素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结论男性、年龄≥65岁、高血压、LDL≥3.3mmol/L和TG≥1.8mmol/L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潘庆登陈志强黄永康陆智东何岳钟丽娟何传雄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LOGISTIC回归分析
短疗程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两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TC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HDL-C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第1周后,治疗组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vs 25.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短期内即有明显的降脂效果,而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潘庆登钟丽娟黄永康陆智东何岳何传雄陈志强
关键词:血脂异常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短期疗效
阿嗪米特片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阿嗪米特片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12月间收治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运用阿嗪米特片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香砂养胃丸治疗。结果:通过为期4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通过t检验,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差异不大,通过4周治疗后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明显,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嗪米特片合香砂养胃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消失,有效降低了胃肠食物残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钟丽娟许成学
关键词:香砂养胃丸糖尿病胃轻瘫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据肌电图示,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不适自觉症状,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钟丽娟许成学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老年眩晕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63例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症状改善时间、头晕障碍量表评分(DHI)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87.1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疗效显著。
包蕙先郭晓阳钟丽娟陆智东何传雄
关键词:老年性眩晕疗效中医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10
2012年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但临床效果较差。为此本文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临床治疗体会。从甲减表现出虚寒、肾阳虚、脾肾阳虚、心肾阳虚等症中医辨证治疗。在治疗中,应辨证其病位,在肾、心、脾,或多脏兼有,按照中医辩证甲减症表现为阴阳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痰湿淤结证。同时,分析中医治疗甲减机制。从辩证原则针对脾肾阳虚、心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证治疗,通过温肾补阳、温肾健脾、温补心肾、补脾益肾辩证治疗,治疗淤血、痰浊、水湿之标象,以补肾温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钟丽娟许成学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治疗
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关系的探讨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为更好地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06—2013-03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7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1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84例不伴有颈动脉斑块,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通过彩超检查颈动脉了解hs-CRP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在高血压患者中,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的hs-CRP明显高于不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潘庆登陆智东黄永康钟丽娟何岳何传雄陈志强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
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微量泵静脉注射控制性降压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8例急性左心衰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加呋塞米注射液微量泵静脉注射,1h内达到控制血压目标值;对照组68例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加呋塞米注射液稀释250ml缓慢静滴,逐渐加量调整血压。结果治疗组显效57例,有效12例,死亡1例,显效率81.43%;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30例,死亡3例,显效率51.1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迅速目标值控制性降压对治疗急性左心衰有重要意义。
黄永康何岳潘庆登钟丽娟
关键词:硝酸甘油
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为表现的垂体危象1例
2011年
患者,男,65岁。因腹胀腹痛10天、发热1天,于2008年3月28日收住人院。患者10天前无诱因开始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为阵发性脐周痛,未向其他部位放散,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乏力、纳差,无腹泻,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曾在个体诊所诊治,用药不祥,症状无明显缓解,渐出现食欲下降,乏力、精神不振。
钟丽娟许成志
关键词:垂体功能减退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