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睿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响应面法优化四粒红花生衣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被引量:4
- 2015年
-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四粒红花生红衣中原花青素的工业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性能研究。通过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料液比1︰44(g/m L)、微波功率700 W、微波时间10 min,原花青素粗品的提取率为16.85%。与家用微波炉提取相比,得率大大提高。
- 张慧君辛德慧孙思睿周福玲赖伟清
- 关键词:原花青素微波辅助提取响应面
- 低聚半乳糖对植物乳杆菌生长及部分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以一株能产细菌素的植物乳杆菌KLDS1.0391为研究对象,将MRS培养基中的葡萄糖用等量的低聚半乳糖替代,采用体外发酵方式,研究37℃培养36 h过程中活菌数、p H和滴定酸度的变化,同时分别测定培养28 h和24 h时有机酸和细菌素的产量。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物的p H先迅速下降,至12 h后下降速度逐步平稳,以低聚半乳糖作为碳源时促生长作用显著高于葡萄糖(p<0.05),且菌体衰退较为缓慢。而且该菌株代谢低聚半乳糖时所产生的有机酸及抑菌活性均更高,其中有机酸主要为乳酸、乙酸和丙酸。
- 孙思睿张晟孟祥晨
-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有机酸细菌素
- 乳酸菌细菌素的抑菌活性测定及效价表示方法被引量:4
- 2018年
-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它由于高效、无毒、不产生抗药性等优良特点,近年来作为生物抑菌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细菌素只有有限几种,而且细菌素受自身性质的局限,并非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挥应有效应,只有不断挖掘新鲜高效的细菌素产品,才能推动生物防腐技术的发展。目前判定细菌素抑菌效果的主要检测方式为琼脂扩散法和浊度法,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高效的方法如辐射法、ELISA试剂盒以及生物工程技术有望成为有效的替代方法。本文着重综述了在细菌素抑菌活性测定时样品制备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较全面地比较了细菌素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以及细菌素效价的表示方式,以助于提高研究结果表示的规范性,为相关研究以及细菌素更好地应用到生物技术领域提供帮助和指导。
- 孙思睿万峰贺菁张晟孟祥晨
- 关键词:细菌素抑菌活性生物防腐效价
- luxS基因对盐胁迫下植物乳杆菌生长及细菌素合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以植物乳杆菌KLDS1.0391野生株及其luxS基因缺失突变株为研究对象,探究luxS基因对该菌盐耐受能力的影响,并测定在0%、2%、3%、4%和6%质量分数NaCl胁迫条件下,luxS基因缺失对该菌生长及细菌素合成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转录水平上测定该菌细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2株菌的存活率均逐渐下降,当NaCl质量分数大于3%时,相同条件下野生株对盐的耐受能力显著强于突变株(P<0.05);除此之外,NaCl质量分数越高,菌株进入稳定期的时间越向后延迟,luxS基因缺失突变株在各NaCl质量分数下生长及细菌素合成能力均显著弱于野生株(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当培养至稳定期24 h时,细菌素结构基因plnEF以及双组分调节基因plnD和plNC8HK均因luxS基因的缺失,表达显著下调(P<0.05)。因此,luxS基因缺失显著降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盐耐受能力,并且在NaCl胁迫条件下,该菌生长及细菌素合成能力也因luxS基因缺失而显著下降。
- 孙思睿万峰赵鹏昊侯雨佳范小飘梁玉孟祥晨
-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LUXSNACL胁迫细菌素
- 产异淀粉酶黄杆菌菌株的诱变选育被引量:3
- 2014年
- 以土壤中筛选到的产异淀粉酶的黄杆菌菌株D15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紫外线诱变处理,通过对大量的突变株进行筛选,获得了一株产异淀粉酶活力较高且产酶稳定的菌株ZYF32,其酶活力达到9.21 U/mL,比原出发菌株提高了3.23倍。
- 郭宏文邹东恢郭建华孙思睿
- 关键词:异淀粉酶紫外诱变突变株
- luxS基因介导乳酸菌益生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一些乳酸菌具有高肠道耐受性、高粘附肠上皮细胞和产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素等益生特性。某些乳酸菌的细菌素合成量、耐受性及黏附特性可以被诱导物-2(autoinduction-2,AI-2)提高,AI-2是通过甲基循环合成的一种信号分子。lux S基因可以编码合成Lux S蛋白,而Lux S蛋白是AI-2合成的关键酶,因此展开对lux S在细菌素合成量和耐受性、黏附特性方面的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讨论lux S基因在乳酸菌益生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从而为提高乳酸菌的益生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 贾芳芳孙思睿孟祥晨
- 关键词:乳酸菌细菌素耐受性
- 益生菌酸奶粉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综述了益生菌酸奶粉的生产工艺以及在生产应用过程中酸奶粉所发生的质量变化,进一步探讨了其复原过程中的品质特性,最后对益生菌酸奶粉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孙思睿孟祥晨
- 关键词:益生菌酸奶粉
- 婴儿粪便长双歧杆菌的分离与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本研究旨在分析婴儿粪便长双歧杆菌的多样性,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哈尔滨地区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双歧杆菌,采用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和热应激蛋白60基因(heat-shock protein 60,hsp60)同源性分析鉴定分离株,利用同源性分析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进一步分析长双歧杆菌多态性。实验从11个婴儿体内分离得到18株厌氧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测序及hsp60测序实验发现,其中7株为长双歧杆菌长亚种,3株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RAPD和MLST结果表明:7株长双歧杆菌长亚种为6个基因型,3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为2个基因型,上述结果说明不同人源婴儿粪便长双歧杆菌基因型差异较大。
- 张秋雪刘晓婵朱宗涛万峰孙思睿贾芳芳孟祥晨
-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
- 婴儿源动物双歧杆菌消化道胁迫抗性及体外对免疫细胞活性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以4株婴儿源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为研究对象,分析菌株对酸、胆盐、模拟消化道环境的耐受能力及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作用,并评价体外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此外,测定菌株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并探讨其与耐受性及黏附性的关联。经上述实验获得黏附性及抗性双优的菌株H15-2,再经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及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3个方面评价其免疫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H15-2对模拟胃肠道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对Caco-2细胞有较高的黏附能力,并对免疫细胞活性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有应用开发潜力。
- 万峰孙思睿侯雨佳赵桉张晟孟祥晨
- 关键词:耐受胞外多糖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