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双庆
-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泥石流龙头的形成及特征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泥石流龙头的高度反映了泥石流的规模,是防治工程的重要参数之一。陡峻的地形、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丰富的水源构成了泥石流发生的三大要素,同时也是影响泥石流龙头高度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均质沙及宽级配沙进行水槽实验,探究泥石流运动过程中龙头高度与沟道物质级配、流量、坡度之间的关系,提出泥石流龙头高度随流量、坡度、平均粒径、细沙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采用水流功率的概念,建立了泥石流龙头高度计算模型,并采用其他科学家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可为预测不同条件下泥石流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 王洋崔鹏王兆印梁双庆
- 关键词:泥石流
- 不同坡面角度碎石土斜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设计并完成比例1∶100的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坡面角度为35°、45°、55°,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输入不同频率X,Z双向正弦波,研究碎石土斜坡动力响应规律和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高程对地震波具有放大作用;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放大效应强于竖直向;随着坡面角度增大,水平向或竖直向加速度峰值高程放大效应先增强后减弱,45°时最显著;坡体下部水平向加速度峰值随高程缓慢上升,坡体上部快速上升;竖直加速度峰值在整个高程内上升,无明显分界;随频率增大,坡体内同一高程水平向加速度峰值变大,竖直向加速度峰值先增大后减小,25 Hz时高程放大效果最明显。PIV结果表明坡度为45°,频率为25 Hz时,坡肩水平向运动最剧烈。碎石土斜坡易发生坡肩破坏。
- 梁双庆苏立君王洋
- 关键词:地震动力响应
- 一种挡流式泥石流排导槽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流式泥石流排导槽。包括进口段、缓冲段、排导段和出口段;进口段由全衬砌进口底板和两端侧墙构成,进口底板末端连接着缓冲段的上端齿槛;缓冲段包括至少一个与排导段相连的深槽段和挡板段,深槽段包括上端齿槛、下端...
- 苏立君屈新梁双庆
- 文献传递
- 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滑坡体结构特征研究现状综述被引量:54
- 2015年
- 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由于分辨率欠佳,获取的物性参数与工程力学性质之间缺乏关联性,目前还很少被直接应用于滑坡勘查.然而较之常规以钻探为主的勘查方法,该类技术具有安全、快速、经济和无损的特点,加之近年来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基础理论研究、仪器设备和信号采集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而其在滑坡体结构特征探测中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重点调查了近年应用于滑坡体结构特征探测的主流地球物理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局限,对其在滑坡体结构探测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了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系统性、深入程度、手段丰富程度及覆盖密度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大力推进地球物理方法在滑坡领域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徐兴倩苏立君梁双庆
- 关键词:地震法电法电磁法
- 震后降雨型碎石土斜坡稳定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地震作用改变了碎石土斜坡岩土体的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导致震后降雨诱发滑坡的数量和规模有明显的增大趋势。现有关于地震和降雨对碎石土斜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多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分析的方法,缺乏验证手段。地震和降雨的耦合作用对滑坡的影响机理极其复杂,无法定量分析地震和降雨因子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以汶川地震灾区震后降雨型碎石土斜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并辅以人工降雨和坡顶加载手段,分析了震后降雨型碎石土斜坡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施加地震作用的斜坡表面及内部易形成裂缝,坡体结构上部振松、下部振密,导致坡体上部降雨入渗速度快,饱和区域扩大,岩土体强度下降,滑坡体增重,渗透力增大,坡体稳定性下降。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时斜坡的稳定性要小于地震或降雨单独作用的稳定性。随着地震强度或降雨强度的增大,碎石土斜坡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当地震强度为0或0.1g时,降雨强度为100 mm/h较无降雨时,斜坡极限承载力下降的比例要远大于地震强度为0.2g或0.4g时。即当地震强度较小时,降雨对震后碎石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要大于地震强度较大时。研究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定量分析了地震和降雨对碎石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为震后降雨型碎石土滑坡的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 苏立君梁双庆梁双庆
- 关键词:降雨极限承载力
- 两相泥石流运动过程中固体颗粒的分选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人工配制沙样,共进行了105组室内水槽试验,通过改变沟道物质组成、坡度及流量,研究泥石流颗粒物质分选规律。结果表明:泥石流龙头颗粒的分选性随砂粒含量、坡度、流量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了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定义分选比(R)为水流功(W)与泥沙颗粒水下重力(G')的函数;试验结果揭示出泥石流龙头颗粒物质的分选性随W0.5/G'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建立并验证了描述泥石流龙头分选性的模型。
- 王洋崔鹏王兆印梁双庆
- 关键词:分选
- 泥石流源区宽级配砾石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对泥石流启动机理的研究表明,源地土的渗透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原位双环渗水试验,对汶川地区典型泥石流沟源地土进行了原位测试,得到了初渗率与稳渗率值。对张家坪沟源地土入渗过程分析表明试样颗粒粒径较大,块石含量较多,细颗粒含量较少,孔隙裂隙较为发育,土体结构较为松散,是该区域入渗过程中达到稳定渗流的时间较长、渗透率较大的主要原因。各区域渗透系数间的差异主要由土体结构、级配特征和物质来源不同所造成。国内外相关研究根据不同土体的入渗规律提出了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和Philip模型,使用Kostiakov、Philip和Horton三种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Kostiakov模型相关性最好,能准确的反映源地土的渗透过程;同时Kostiakov模型参数计算表明,a值在26.62~65.94之间,表明入渗过程中渗透速率衰减较快。除张家坪沟外,n值均大于0.4,表明入渗过程中土体结构变化较大,张家坪沟土体块石骨架作用较强,因此土体结构变化较小,较为稳定。
- 陈星宇苏立君梁双庆
- 关键词:入渗模型
- 不同地下水位碎石土斜坡对震动的差异性动力响应被引量:3
- 2018年
- 基于室内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地下水位碎石土斜坡动力响应规律及变形破坏特征,对边坡的工程抗震设计有参考作用。结果表明,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有地下水边坡中下部的水平及竖直加速度峰值表现出局部高程减弱的趋势,边坡上部的水平及竖直向加速度峰值表现出高程放大的趋势。输入相同振动强度条件下,随着地下水位的增加,动力响应减弱区域增大,减震能力增强;地下水位越高,边坡顶部加速度放大系数越小。无地下水斜坡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坡顶;有地下水斜坡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坡脚。地下水位及振动强度的增加,加剧坡脚破坏的程度。
- 梁双庆苏立君
-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地下水位动力响应加速度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