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艳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9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8例冠心病并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20mg,1次/d。观察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PR)、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TC、LDL-C、CP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 赵慧艳
- 关键词:辛伐他汀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38例)和非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QTcd、心肌缺血、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T段下移幅度、T波倒置幅度、LVEF、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ST段下移幅度、T波倒置幅度、LVEF、LVED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治疗组QTc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功能,降低UAP患者的QTcd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耐受性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赵慧艳张福全
- 关键词:校正QT离散度曲美他嗪
- 6分钟步行试验对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采用6 min 步行试验对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疗效评估。方法:给予46 例长期应用地高辛、利尿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服最大耐受量的卡托普利治疗。结果:加服卡托普利前6 min 步行试验为(326.80±65.85) m,服后为(436.25±86.35) m,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卡托普利可明显改善心功能,6 min 步行试验可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心功能评价方法,并不啻为一种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标准判定的方法。
- 王庆玲刘建敏赵慧艳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卡托普利
- 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后的PAF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单独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复律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良好,显著降低CRP水平,显著缩短最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安全性好.
- 赵慧艳张福全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复律窦性心律P波离散度
- 冠心病PCI术后肺部感染病人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肺部感染病人血清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冠心病行PCI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病人(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病人(无感染组),各50例。比较两组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随访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感染组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病人感染控制后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低于感染控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期间,感染组共10例病人发生MACE,发生率为20.00%;无感染组共3例病人发生MACE,发生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时血清E选择素、IL-6、IL-8、CRP水平升高,近期预后差,检测以上指标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肺部感染和近期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林桐梅赵慧艳郝亲薄
- 关键词:冠心病肺部感染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8
-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变化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是否伴有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的增高。方法使用TIMI血流分级TIMI帧数(TIMI Frame Count,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应用高分辨多谱勒超声仪研究15例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病人、21例对照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间接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采用酶标免疫检测法检测CRP。结果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组的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在两组相似;血浆NO水平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4±4.4μmol/LVS25.2±6.3μmol/L,P〈0.01);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组的CRP显著高于对照组(1.17±0.93mg/lVS0.65±0.28mg/l,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患者不仅存在系统性的内皮功能失常亦存在导致内皮功能失常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
- 赵慧艳
- 关键词:C反应蛋白
- 胺碘酮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被引量:32
- 2014年
-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NPAF)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80例复律成功的NP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单独口服胺碘酮;联合组40例在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前和治疗1、6、12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1、3、6、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高血压和冠心病并窦性心律患者40例为非心房颤动组,于入院时检测其hs-CRP。结果:胺碘酮组37例患者和联合组35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心房颤动患者(胺碘酮组及联合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房颤动组[胺碘酮组(12.75±5.33)mg/L;联合组(13.06±5.28)mg/L;非心房颤动组(4.27±1.59)mg/L。t=9.6149,10.052,P均<0.01],胺碘酮组与联合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78,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联合组(7.92±4.05)mg/L,(5.44±2.80)mg/L,(3.27±1.35)mg/L;胺碘酮组(11.58±5.16)mg/L,(9.17±4.24)mg/L,(7.29±3.61)mg/L。t=3.3351,4.3783,6.1893,P均<0.01]。治疗3、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3个月:94.29%vs 75.68%,6个月:88.57%vs 67.57%,12个月:77.14%vs 51.35%,P均<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瑞舒伐他汀抗炎作用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 林桐梅赵慧艳
- 关键词:心房颤动持续性非瓣膜性瑞舒伐他汀胺碘酮
- 叶酸和维生素B6、B12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因素同等重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林桐梅赵慧艳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6例ACS患者纳入本研究,将入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阿托组与瑞舒组(n=53)。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瑞舒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PCI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随访时的血脂指标、血清指标、支架内最小管腔内径(ML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清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瑞舒组均优于阿托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CI术后6个月,瑞舒组MLD大于阿托组,瑞舒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阿托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ACS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并调节患者血脂水平与炎症反应。
- 林桐梅赵慧艳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瑞舒伐他汀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DCM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38例)和卡维地洛组(42例)。两组均给予利尿、ACEI、洋地黄及硝酸盐制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口服,起始剂量3.125mg,2次/d,如耐受良好,1周后增至6.25mg,2次/d,以后每2周加量1倍,渐至最大耐受量,目标剂量25mg,2次/d;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剂量从6.25mg,2次/d,每2周倍增1倍,目标剂量50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BNP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DD、BNP和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个月后,卡维地洛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699,P<0.05),两组患者的LVEF、LVDD、BNP和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而卡维地洛组改善更加显著(P均<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2.5415,P>0.05)。结论 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长期坚持服用卡维地洛比服用美托洛尔能更有效改善左室功能,降低BNP的浓度,提高运动耐量,改善预后。
- 张福全金培印赵慧艳
- 关键词:卡维地洛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B型利钠肽运动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