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菊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腋窝淋巴结转...
  • 1篇原发灶
  • 1篇症状
  • 1篇乳腺
  • 1篇乳腺X线
  • 1篇乳腺癌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症
  • 1篇首发症状
  • 1篇脱氧
  • 1篇脱氧葡萄糖
  • 1篇腺癌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 1篇发射型计算机
  • 1篇T1
  • 1篇X线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菊
  • 1篇邵真真
  • 1篇刘佩芳
  • 1篇王红莉
  • 1篇侯明丽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MRI及^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患者检出乳腺内原发灶的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MRI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对临床触诊乳腺为阴性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检出乳腺内原发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腋窝肿物为首诊表现,经活检证实腋窝肿物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支持原发灶来自乳腺组织,双侧乳腺临床触诊均未发现明确恶性病变,并行乳腺MRI和^18F-FDG PET-CT检查的23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RI和^18-FDG PET-CT对乳腺内原发灶的检出率,并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标准对病变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3例中,19例行腋窝肿物同侧乳腺根治术,病理证实17例为乳腺癌,MRI检出17例,^18F-FDG PET-CT检出5例;2例未发现癌灶者,MRI上提示可疑病灶,^18F-FDG PET—CT呈阴性表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和^18F-FDGPET-CT对乳腺内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7/17和5/17。MRI检出的17例乳腺原发灶中,肿块性病变9例、非肿块性病变8例。肿块直径0.8~1.7cm,平均(1.2±0.3)cm。非肿块性病变表现为线样分布强化6例、段性分布强化2例。^18F-FDG PET—CT检出的5例乳腺原发灶均为肿块性病变,直径1.0~1.7cm(中位直径1.4cm)。12例^18—FDG PET-CT表现阴性的患者,MRI均显示病灶,其中4例肿块性病变(其中3例直径〈1.0cm)、8例非肿块性病变。结论乳腺MRI检查对临床触诊乳腺阴性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乳腺内原发灶检出率较高,而^18-FDG PET-CT对于乳腺内非肿块性原发灶和较小肿块性原发灶价值有限。
王红莉刘佩芳邵真真王菊侯明丽
关键词:淋巴结发射型计算机
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对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对T1及Tis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为探索适合中国北方女性乳腺癌筛查模式提供循证医学信息。  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及Tis期乳腺...
王菊
关键词:乳腺癌X线检查超声检查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