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莉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及^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患者检出乳腺内原发灶的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MRI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对临床触诊乳腺为阴性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检出乳腺内原发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腋窝肿物为首诊表现,经活检证实腋窝肿物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支持原发灶来自乳腺组织,双侧乳腺临床触诊均未发现明确恶性病变,并行乳腺MRI和^18F-FDG PET-CT检查的23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RI和^18-FDG PET-CT对乳腺内原发灶的检出率,并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标准对病变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3例中,19例行腋窝肿物同侧乳腺根治术,病理证实17例为乳腺癌,MRI检出17例,^18F-FDG PET-CT检出5例;2例未发现癌灶者,MRI上提示可疑病灶,^18F-FDG PET—CT呈阴性表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和^18F-FDGPET-CT对乳腺内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7/17和5/17。MRI检出的17例乳腺原发灶中,肿块性病变9例、非肿块性病变8例。肿块直径0.8~1.7cm,平均(1.2±0.3)cm。非肿块性病变表现为线样分布强化6例、段性分布强化2例。^18F-FDG PET—CT检出的5例乳腺原发灶均为肿块性病变,直径1.0~1.7cm(中位直径1.4cm)。12例^18—FDG PET-CT表现阴性的患者,MRI均显示病灶,其中4例肿块性病变(其中3例直径〈1.0cm)、8例非肿块性病变。结论乳腺MRI检查对临床触诊乳腺阴性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乳腺内原发灶检出率较高,而^18-FDG PET-CT对于乳腺内非肿块性原发灶和较小肿块性原发灶价值有限。
- 王红莉刘佩芳邵真真王菊侯明丽
- 关键词:淋巴结发射型计算机
- 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对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检出乳腺原发灶的价值研究
-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临床触诊乳腺为阴性)患者的乳腺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表现,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制订诊治方案提供依据。 资料与...
- 王红莉
- 关键词:腋淋巴结转移X线图像
- 多发性骨髓瘤乳腺及腋窝淋巴结受累一例被引量:2
- 2014年
- 患者女,4l岁。2011年7月因左下颌麻木4个月就诊,2011年8月于外院行“左下颌颏孔区包块活检术”,并完善骨髓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入型DS-Ⅲ期A,ISS—Ⅲ期”,化疗6周期(具体不详)后于2012年7月30Et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013年1月患者触及左乳腺内小结节,其后1个月内该结节进行性增大,生长迅速,并形成明显肿物伴疼痛,半月后左侧腋窝肿胀,可触及多个肿物,遂就诊于我院。
- 王红莉张淑平刘佩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左乳腺侧腋窝淋巴结受累进行性增大左下颌
- 乳腺腺病瘤MRI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乳腺腺病瘤MRI平扫、动态增强(DCE)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征,提高对腺病瘤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2008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患者9个乳腺腺病瘤,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DCE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信号及ADC值。结果 9个腺病瘤中8个表现为肿块,1个表现为非肿块。8个肿块型腺病瘤中,6个呈圆形或卵圆形,所有病变均边界清楚,6个边缘不规则;于平扫T1WI均呈等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CE-MRI扫描均于早期时相明显强化,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73.2±52.8)%,4个腺病瘤内部呈不均匀强化;7个TIC呈流出型;于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b值为500 s/mm2时,平均ADC值为(1.4±0.3)×10-3mm2/s,b值为1000 s/mm2时,平均ADC值为(1.2±0.3)×10-3mm2/s。1例非肿块型腺病瘤呈区域性分布,呈不均匀强化,TIC呈Ⅰ型。结论腺病瘤DEC-MRI扫描TIC类型和DWI上ADC值表现与乳腺癌相似,但其形态上多呈良性病变特点,MRI检查有助于乳腺腺病瘤的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 王红莉刘佩芳邵真真青春
- 关键词:乳腺纤维囊性病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