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时栋
- 作品数:54 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麻二酚对脓毒症模型小鼠生存率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背景寻找能够治疗并缓解脓毒症症状的药物一直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有希望被应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本课题组将目光放在大麻二酚对于脓毒症的治疗上。目的观察大麻二酚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1,IL-1b)、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6]、肺组织病理改变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分为两部分,共使用72只小鼠。第一部分为生存率观察实验,第二部分为标本采集实验。实验一:选取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大麻二酚溶剂对照组和大麻二酚实验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后分别于12 h、24 h、36 h、48 h、60 h、72 h腹腔注射1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大麻二酚溶剂或20 mg/kg的CBD溶液。观察各组小鼠在CLP术后72 h生存率;实验二:将剩余36只小鼠按照上述方案分组,在CLP术后12 h、24 h、36 h腹腔注射1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溶剂或20 mg/kg的CBD溶液,于术后48 h处死小鼠,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L-1b、IFN-γ、TNF-α和IL-6)、肺部病理改变和肝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相较于模型组和大麻二酚溶剂对照组,大麻二酚实验组小鼠的细胞因子水平(IL-1b、IFN-γ、TNF-α和IL-6)降低(P<0.01);CD4^(+)、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在脓毒症小鼠肝中聚集情况明显减少,肺病理损伤改善;模型对照组、大麻二酚溶剂对照组、大麻二酚实验组小鼠72 h生存率分别为16.7%、25%、58.3%。结论CBD可以减轻小鼠脓毒症肺损伤,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免疫细胞浸润,提高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
- 付泽李浩赵鹏跃胡时栋杜晓辉徐迎新
- 关键词:大麻二酚脓毒症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小鼠
- 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交互作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Ⅰ~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交互效应。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7家医院收治的1650例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63例,女687例;年龄为62(53,71)岁。1650例患者根据错配修复蛋白状态分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230例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完整(pMMR)1420例。观察指标:(1)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影响d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3)影响p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4)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结局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缺失值使用随机森林插补法进行数据插补。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向前逐步回归法)。乘法交互效应的系数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交互项系数获得。加法交互效应使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进行评价。结果(1)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dMMR和pMMR患者年龄、T分期、淋巴结检出数目、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高级别肿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d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是影响dMMR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3.548,2.589,6.702,95%可信区间为1.460~8.620,1.064~6.301,1.886~23.813,P<0.05);年龄、N分期是影响dMMR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073,10.684,95%可信区间为1.021~1.126,2.311~49.404,P<0.05)。(3)影响pMMR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
- 李珂璇赵富强吴清彬张峻岭罗双灵胡时栋吴斌李鹤立林国乐邱辉忠陆君阳徐徕王征杜晓辉康亮汪欣王自强刘骞肖毅
- 关键词:结肠肿瘤错配修复
- 结直肠癌MDT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探讨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通过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协作组(MDT)的诊治病例资料,探讨MDT模式的建立及推广开展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协作组自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MDT决策及决策执行情况。结果共对288例结直肠癌患者确定了305份MDT决策,其中MDT目的主要以治疗为主(73.8%),MDT决策主要以化疗为主(57.4%)。随访结果显示,245例(85.1%)执行了MDT决策,其中达到预期的患者数量(219例)远高于未执行预期的患者(23例)及不详患者(3例)总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8,P<0.05)。结论 MDT模式在结直肠癌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并广泛推广。
- 杜晓辉胡时栋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 完全3D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_(2)根治Roux-en-Y吻合术围术期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比较完全3D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在远端胃癌D_(2)根治Roux-en-Y吻合术中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D_(2)根治性Roux-en-Y吻合术治疗远端胃癌19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4例行完全3D腹腔镜手术,79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体积、肿瘤TNM分期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3D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56.23±24.14)mL比(121.39±47.78)mL]、手术切口长度[(4.46±0.97)cm比(21.57±3.20)cm]、术后拔除胃管时间[(13.57±1.16)h比(58.62±27.3)h]、术后排气时间[(42.72±23.50)h比(64.25±26.05)h]、总住院时间[(7.17±1.24)d比(10.75±1.24)d]均少于或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3D腹腔镜远端胃癌D_(2)根治Roux-en-Y吻合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清扫目的和临床疗效,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李松岩赵鹏跃胡时栋滕达宋建霖林海冠杜晓辉
- 关键词:胃癌ROUX-EN-Y
- CUEDC2在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CUEDC2(CUE domain containing 2)在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和LOVO,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的侵袭、迁移能力,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UEDC2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LOVO侵袭、迁移能力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LOVO表达CUEDC2mRNA依次增加,LOVO、SW620表达量明显高于SW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LOVO的CUEDC2蛋白表达量依次增加,LOVO、SW620表达量明显高于SW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增加,CUEDC2的表达水平具有增加的趋势。CUEDC2可能具有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系侵袭迁移的作用,有望成为潜在的预测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标识蛋白。
- 胡时栋胡子龙邹贵军吴有军邢晓伟李宇轩张凯何长征王迪杨宇王玉锋杜晓辉
- 关键词:CUEDC2迁移结直肠癌细胞系
- 围手术期应用胸腺五肽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胸腺五肽对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2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胸腺五肽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除按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外自术前第1 d起给予胸腺五肽2 mg肌注,1次/d,7 d为1个疗程。比较患者术前第1 d、术后第1 d及术后第5 d时的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 G、Ig A和Ig M)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 d,2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5 d时,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除外CD4^+/CD8^+)及免疫球蛋白(除外Ig 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与术前第1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仍低于术前第1 d(P<0.05)。结论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胸腺五肽可以加快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 徐建邹振玉邢晓伟马跃王玲旳邹贵军胡时栋杜晓辉
- 关键词:围手术期直肠癌胸腺五肽免疫功能
- 肿瘤间质比在胃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背景肿瘤间质比被证明是多种不同肿瘤新的预后因子,其在胃癌中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目的评价肿瘤间质比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学中心接受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以50%的肿瘤间质比为界,将患者分为低间质比组(<50%)和高间质比组(≥50%),比较两组病理结果、生存期的差异。结果115例患者中,高间质比组53例,低间质比组62例。低间质比的患者T3/T4局部侵袭率高(64.5%vs 39.6%,P=0.008),N2/N3占比高(54.8%vs 2.4%,P=0.008),TNM分期高(33.9%vs 15.1%,P=0.021)。低间质比组患者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淋巴血管浸润(51.6%vs 24.5%,P=0.003)和神经浸润(72.6%vs 54.7%,P=0.046)。与高间质比组相比,低间质比组的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70.0%vs 24.0%,P<0.001)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62.0%vs 20.0%,P<0.001)明显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低肿瘤间质比(OS:HR=0.281,95%CI=0.138~0.574;DFS:HR=0.289,95%CI=0.170~0.489)、高TNM分期(OS:HR=0.192,95%CI=0.087~0.426;DFS:HR=0.223,95%CI=0.130~0.382)以及神经侵犯(OS:HR=0.407,95%CI=0.233~0.710;DFS:HR=0.526,95%CI=0.325~0.852)是影响OS、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肿瘤间质比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纳入常规临床病理报告,可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 李松岩刘帛岩杨宇滕达胡时栋林海冠杜晓辉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人鞘磷脂合酶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构建沉默人鞘磷脂合酶1(SMS1)和鞘磷脂合酶2(SMS2)基因表达的重组干扰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人SMS1和SMS2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疾病发生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根据基因序列数据库中报道的人SMS1和SMS2基因序列及短发夹RNA(shRNA)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用于构建人SMS沉默载体的DNA寡核苷酸,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和线性化pSUPER干扰载体连接,构建了pSUPER-SMS1和pSUPER-SMS2重组干扰载体,并用EcoRI和HindIII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处理重组载体pSUPER-SMS1和pSUPER-SMS2,随后测序,以鉴定重组干扰载体含有目的序列。同时为检测重组干扰载体对人SMS1和SMS2基因的干扰效率,本研究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肝癌细胞HepG2,于48h后分别检测HepG2细胞SMS1和SMS2mRNA的转录水平与SMS酶活(薄层层析法,TLC)。结果所筛选到的重组质粒pSUPER-SMS1和pSUPER-SMS2经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获得了281bp DNA片段,且测序结果和理论设计的DNA寡核苷酸一致;随后检测转染HepG2细胞后SMS1和SMS2的mRNA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SMS1和SMS2的表达分别下降了45%和67%(P<0.001,n=3),而TLC法的酶活结果检测显示,SMS1和SMS2干扰后的SMS酶活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56%和63%(P<0.001,n=3)。结论成功构建了人SMS1以及SMS2基因的沉默载体即pSUPER-SMS1和pSUPER-SMS2。
- 胡时栋丁毅宋丹丹陈清兰颜念龙
- 关键词:HEPG2细胞
- 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径≤5cm的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行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的59例患者其中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22例(腔镜组),幵腹楔形切除术37例(开腹组)。対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別、年龄、肿瘤部位及最大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53.95±19.59)min vs.(103.84±21.257)min,t=-8.969,P<0.001],术中失血量少[39.41(2-100)ml vs.121.35(20400)ml,Z=4.285,P<0.001],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早[1.91(1-3)d vs.3.72(2-5)d,Z=-4.871,P<0.001],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早[2.73(2-4)d vs.4.38(3-6)d,Z=-5.319,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4.55(3-6)d vs.7.70(5-10)d,Z=-6.166,P<0.001]术后4h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小[(3.13±0.97)mg/dl vs.(5.48±1.98)mg/dl,t=-6.10,P<0.001],术后4 h白介素-6升高幅度小[(8.69±2.52)ng/L vs.(14.87±3.81)ng/L,t=-6.77,P<0.001],疼痛感觉轻[(3.64±0.902)vs.(5.43±1.068),t=-6.604,P<0.001]。随访6~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全腹腔镜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势,术后复发转移率并未明显增加在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邹贵军王迪胡时栋杜晓辉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剖腹术疗效比较研究
-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手术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39例,腹腔镜组3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第1、2、3、7天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水平。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0.05,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近(P均>0.05)。两组术前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术后第1、2、3、7天均较术前1天明显升高(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1天明显下降(P均<0.05);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淋巴细胞计数在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术后同一时点,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效果相近,手术时间稍长,住院费用高,术后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相近。
- 胡时栋胡子龙邹贵军吴有军邢晓伟李宇轩张凯何长征王迪杨宇王玉锋杜晓辉
-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胃癌近期疗效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