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旭 作品数:18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35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35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特点,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2004-2014年间在我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符合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50例,详细采集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个人及家族史、实验室... 尹西 蒲传强 田成林 李艳娜 刘华旭文献传递 糖原累积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糖原累积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探讨临床和病理之间的关系及GAA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经肌肉活检确诊的29例MGSD患者的临床... 刘华旭 蒲传强 石强 陈婷 牛军伟 丛璐 班瑞 汪茜文献传递 慢性多发性肌炎合并局灶性系膜增生性IgA肾病 王慧芳 蒲传强 石强 陈婷 牛军伟 刘华旭 李艳娜 丛璐 班瑞 刘洁晓慢性多发性肌炎合并局灶性系膜增生性IgA肾病 目的报告一例慢性多发肌炎合并IgA肾病的特点。病人资料:患者,女性,28岁。主因间断声音嘶哑3年半,尿蛋白2年半,间断发热1年,全身乏力伴肌痛1周。2011年出现间断声音嘶哑。2012年1月出现双下肢肿胀。2012年9月... 王慧芳 蒲传强 石强 陈婷 牛军伟 刘华旭 李艳娜 丛璐 班瑞 刘洁晓文献传递 Becher型肌营养不良合并镶边空泡一例病例讨论 刘华旭 蒲传强成人晚发的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一例 被引量:3 2017年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MELAS)综合征是线粒体病的亚型之一,以卒中样发作、偏头痛样发作、抽搐、身材矮小、心肌病、听力丧失和糖尿病为主要表现.MELAS以青少年发病多见,50岁之后发病的非常少见 , 60岁以上发病者更为罕见,仅国外有个案报道,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62岁发作的MELA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供参考. 班瑞 蒲传强 刘华旭 张羽彤 石强 魏妙妙 宋海文关键词:卒中样发作 乳酸血症 青少年发病 晚发 成人 MELAS 抗SRP抗体阳性肌病三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抗SRP(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肌病又称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myopathy with antibody to the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根据2004年欧洲神经肌肉疾病中心和美国肌病研究协作组提出的特发性炎性肌病分类标准,该病属于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及肌肉萎缩,以四肢近端为著,可伴有颈屈肌无力、吞咽困难及呼吸功能不全,面部及心脏受累较少,既往也有心脏受累较多的报道,亦可出现肌肉酸痛或肌肉痉挛等伴随症状。 张羽彤 石强 刘华旭 蒲传强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体阳性 SRP MYOPATHY 神经肌肉疾病 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15例临床、病理和基因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15例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探讨临床和病理的关系及GAA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经肌肉活检确诊为糖原累积病,后提... 刘华旭 蒲传强 石强 陈婷 牛军伟 丛璐 班瑞 汪茜文献传递 老年肌肉病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肌肉病的特点。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62例60岁以上患者的肌肉病理,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924例肌肉活检患者中,62例为老年患者,占3.22%;其中男性27例,女性35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8.26±7.003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6.63±5.621岁,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313)。48例(77.42%)患者慢性起病,57例(91.94%)患者病情缓慢进展。首发症状以双下肢无力18例(29.03%)最多见,其次为四肢无力6例(9.68%)。主要临床表现以肌无力57例(91.94%)最多见,肌萎缩、肌肉疼痛、吞咽困难均有23例(37.10%)。经肌肉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62例患者中肌源性改变者24例(38.71%)、神经源性改变者7例(11.29%)、正常者3例(4.84%)和非特异性改变者28例(45.16%),前三者明确诊断共34例(54.84%),而非特异性改变者的病理结果,不能明确诊断。在24例肌源性改变者中21例为炎性肌病,其包括多发性肌炎(8例)、皮肌炎(2例)、包涵体肌炎(1例)、坏死性肌病(6例)和其他免疫性肌病(4例);还有3例代谢性肌病。60例患者行血清肌酸激酶(CK)检查,升高者43例(71.67%)。在21例炎性肌病患者中有17例(80.95%)CK高于正常;在28例的非特异性改变者中,有21例(75%)的CK高于正常。58例患者行肌电图(EMG)检查,有37例(63.80%)为肌源性受损,9例(15.52%)为神经源性受损,2例(3.45%)为肌源性受损合并神经源性受损,5例(5/58=8.62%)未见特征性改变,其余5例提示其他异常情况。在21例炎性肌病患者中有20例(95.24%)为肌源性受损;而在27例的非特异性改变者中有16例(59.26%)为肌源性受损;在6例神经源性改变者中有5例(83.33%)为神经源性受损。结论老年肌肉病发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肌活检技术结合临床是诊断关键,炎性肌病占多数,可有些少见肌病;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明确诊断。 李艳娜 蒲传强 石强 尹西 班瑞 陈婷 刘华旭 牛军伟 毛燕玲 刘洁晓关键词:老年 肌病 肌肉活检 肌肉病理 BAG3基因突变所致肌原纤维肌病一例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通过对1例BAG3基因突变所致肌原纤维肌病的病例报道,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例肌原纤维肌病可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肌肉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标本行酶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取其外周血进行DNA高通量测序.结果 本例患者9岁起病,病程5年余,表现为进行性下蹲困难伴脊柱强直,四肢对称性肌萎缩.肌电图示周围神经受损.肌肉病理示肌源性损害及神经源性损害伴有异常镶边空泡,B-肌聚糖蛋白膜蛋白缺陷,抗肌萎缩蛋白-R端缺陷,抗肌萎缩蛋白一C端缺陷.基因筛查在BAG3基因外显子区域发现1处杂合突变(c.626C> T).结论 BAG3基因突变所致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赖肌肉活检及基因筛查. 张羽彤 王慧芳 班瑞 刘华旭 魏妙妙 宋海文 石强 蒲传强关键词:肌疾病 肌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