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露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增殖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2篇骨髓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血细胞
  • 1篇阳性
  • 1篇阴性
  • 1篇造血
  • 1篇造血细胞
  • 1篇造血细胞增殖
  • 1篇增多症
  • 1篇增殖性
  • 1篇真性
  • 1篇真性红细胞增...
  • 1篇真性红细胞增...
  • 1篇正常核型
  • 1篇髓象
  • 1篇突变

机构

  • 4篇长治医学院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申徐良
  • 4篇董露
  • 3篇史文芝
  • 3篇张国香
  • 2篇魏武
  • 1篇李丹
  • 1篇刘华
  • 1篇曹文君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ALR基因突变与JAK2/MPL突变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JAK2V617F基因突变列为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特异性的分子诊断标志物,2013年国外两个研究小组同时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文章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hot-gun,WGS)检测到JAK2V617F-和MPL-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患者中存在高频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突变,因此本文就CALR突变与MPN可能的关系做一综述。
董露申徐良魏武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自噬调控对JAK2V617F阳性HEL细胞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通过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造血细胞自噬水平,探索自噬调控对HEL细胞及PV患者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和12例PV患者造血细胞中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雷帕霉素和3-甲基腺嘌呤(3-MA)分别诱导和抑制HEL细胞及3例PV患者骨髓细胞自噬水平,应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中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并采用CellTiter-Glo(R)发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HEL细胞内LC3-Ⅱ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159 389±29 001)及自噬体水平明显高于JAK2 V617F阴性K562细胞(96 047±24 134)(P=0.044),PV患者外周血中髓系细胞内LC3-Ⅱ蛋白平均荧光强度(92 842±4 250)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86 633±2 504)(P=0.001);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作用于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12、24、48 h后,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力与常规培养组相比明显增强,48 h时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101 413±3 720和18 744±1 015;自噬抑制剂3-MA作用于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12、24、48 h后,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力与常规培养组相比明显减弱,48 h时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5 732±166和5 371±56.结论 JAK2V617F阳性HEL细胞和PV患者造血细胞存在较高的基础自噬水平,上调自噬活性可促进其增殖;下调自噬活性对其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董露申徐良魏武史文芝张国香曹文君李丹
关键词:自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细胞增殖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结数目,骨髓受累(BMI)、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使用FLIPI和FLIPI-2进行预后分层,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4C)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8C)。结果:Ann Arbor分期较高、Hb<120 g/L、LDH大于正常上限、累及淋巴结数目>4、累及骨髓者、高β2-MG水平、FLIPI评分和FLIPI-2评分较高者,其AMC水平亦较高(P<0.05)。不同因素分组的ACD4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MC≥0.89×10~9/L患者较AMC<0.89×10~9/L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短(P=0.010,0.002)。ACD4C>0.16×10~9/L患者较ACD4C≤0.16×10~9/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P=0.016,0.012)。低ACD4C和高AMC与较短的PFS和OS相关(P=0.013,0.020)。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26)、累及骨髓(P=0.017)、升高的LDH(P=0.001)、β2-MG(P=0.014)、FLIPI(P=0.004)和FLIPI-2评分(P=0.000)与较短的PFS相关。而较短时的OS与Hb(P=0.015)、升高的LDH(P=0.003)、β2-MG(P=0.045)、累及骨髓(P=0.016)和FLIPI-2评分(P=0.003)相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CD4C≤0.16×10~9/L是影响FL预后(PFS和OS)的因素(P<0.05)。结论:低ACD4C水平与F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ACD4C水平可作为判断FL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刘伟张国香史文芝董露刘华申徐良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单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
分子遗传学联合骨髓象检测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NPM1和FLT3基因突变联合骨髓象检测对初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的100例原发、初治CN-AML(非M3型)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在诱导治疗结束当天或结束后第1天(T时间点)行骨髓象检查。根据FLT3和NPM1基因状态、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对AML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36例发生FLT3基因突变,44例发生NPM1基因突变。FLT3+组和FLT3-组CN-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3.9%(5/36)、71.9%(46/64)(P<0.01),2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5.6%、59.8%(P<0.01),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5.6%、66.2%(P<0.01),FLT3+组的中位RFS时间和中位OS时间分别为6.9、9.4个月,FLT3-组患者的中位RFS和中位OS时间均未达到,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PM1+组与NPM1-组间CR率、2年RFS率及2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PM1+FLT3-组的CR率、2年RFS率及2年OS率高于NPM1-FLT3-、NPM1-FLT3+和NPM1+FLT3+组,NPM1-FLT3+组和NPM1+FLT3+组预后最差,且两组间CR率、RFS时间及O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患者预后均较≥0.05组好(均P<0.05)。根据FLT3和NPM1基因分为预后良好组(NPM1-FLT3-)、预后中等组(NPM1+FLT3-)及预后不良组(NPM1-FLT3+和NPM1+FLT3+)。预后良好+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良好+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中等+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CR率、2年RFS率及2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中等+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不良+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相当,均预后中等;预后不良+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最差。经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FLT3基因突变和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均为影响CN-AM
葛丽申徐良张国香史文芝董露
关键词:骨髓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