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卫国

作品数:47 被引量:385H指数:1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结石
  • 15篇输尿管
  • 15篇尿管
  • 12篇肾镜
  • 12篇泌尿
  • 11篇泌尿系
  • 11篇泌尿系结石
  • 9篇碎石
  • 9篇经皮肾镜
  • 8篇上尿路
  • 7篇尿路结石
  • 7篇取石
  • 7篇取石术
  • 6篇软镜
  • 6篇上尿路结石
  • 6篇肾结石
  • 6篇输尿管软镜
  • 5篇针状
  • 5篇肾镜取石术
  • 5篇手术

机构

  • 47篇清华大学
  • 4篇青海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胡卫国
  • 41篇李建兴
  • 29篇肖博
  • 27篇苏博兴
  • 21篇付猛
  • 15篇唐宇哲
  • 14篇陈松
  • 6篇张刚
  • 6篇宋海峰
  • 4篇陈松
  • 4篇梁磊
  • 4篇肖博
  • 4篇张鑫
  • 3篇王强
  • 3篇张鑫
  • 2篇叶章群
  • 1篇麦海星
  • 1篇刘凯隆
  • 1篇吴文起
  • 1篇陈国俊

传媒

  • 22篇中华泌尿外科...
  • 6篇临床泌尿外科...
  • 6篇现代泌尿外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微创泌尿外科...
  • 2篇泌尿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199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技术对鹿角形肾结石PCNL术前精准设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前精准设计的临床应用以及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泌尿外科收治拟行PCNL的63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与常规影像检查组(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行CT平扫+增强(薄层重建)。处理组提取CT的DICOM文件进行3D图形后处理,采用热塑性材料打印获得3D模型。两组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比较。术前:《术前谈话评分表》的得分情况。术中:(1)目标肾盏定位时间;(2)术前规划穿刺盏与术中实际穿刺盏的符合度;(3)手术完成时间。术后:(1)清石率;(2)术后并发症;(3)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成功打印出所有3D模型,肾脏血管、集合系统以及结石分布等均显示良好。手术均顺利完成。3D打印组在《术前谈话评分表》的得分情况、目标肾盏定位时间、模拟穿刺盏与实际穿刺盏的符合度以及术后清石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完成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能够很好地显示结石肾脏内部的位置关系,并可以有效帮助医生进行术前规划,提高手术效率,还可以用作与患者交流的工具,使医患沟通变得顺畅。
刘宇保刘彬胡卫国张鑫肖博陈松李建兴
关键词:3D打印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
影像组学在尿石症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影像数据定量分析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研究中,推动了疾病诊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发展。在尿石症诊疗领域,影像组学主要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鉴别诊断、术前对不同结石成分的预测以及各种治疗模式的疗效预测等方面,本文介绍影像组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在尿石症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宋海峰梁磊刘宇保苏博兴肖博胡卫国李建兴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人工智能计算机断层扫描
钬激光在尿路结石治疗中的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0
2022年
一、概述:钬激光是一种波长为2100 nm的高能脉冲式激光[1],其碎石原理包括光声效应和光热效应[2]。光声效应是指水吸收激光能量产生的微汽泡在膨胀或破碎过程中击碎结石;光热效应是通过钬激光能量升高局部温度分解结石[3]。钬激光技术促进了尿路结石内镜手术快速发展,同时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也出现了相应的并发症甚至医源性损伤,如输尿管损伤等。本专家共识旨在规范钬激光在尿路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高钬激光治疗技术的同时,更好地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结石学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激光学组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胡卫国苏博兴李建兴齐琳叶章群
关键词:医源性损伤光声效应输尿管损伤内镜手术钬激光
感染性结石患者尿病原菌与结石成分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结石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病原菌类型与结石成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989例感染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45例(55.1%),女444例(44.9%),男女比例6∶5。年龄(48±14)(1~88)岁。体重指数(24.8±4.3)kg/m2。合并糖尿病109例,高血压病235例。结石位于左侧396例,右侧333例,双侧260例。单发结石264例,多发结石334例,鹿角形结石391例。结石最大径(33.4±26.5)mm。收集清洁中段尿行细菌培养。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收集结石标本行结石成分分析。记录尿细菌培养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比较产脲酶菌株和非产脲酶菌株间结石成分的差异。结果本研究989例中,纯感染性结石259例(26.2%),混合感染性结石131例(13.2%),含感染性结石成分标本599例(60.6%)。纯感染性结石中,纯六水磷酸铵镁结石56例(5.7%),纯碳酸磷灰石35例(3.5%),同时有六水磷酸铵镁和碳酸磷灰石成分168例(17.0%)。989例中尿细菌培养阳性627例(63.4%),其中检出率前三位的产脲酶菌分别为解脲脲原体(94例,31.1%)、奇异变形杆菌(58例,19.2%)和葡萄球菌属(36例,11.9%),奇异变形杆菌常见于纯感染性结石(44例,75.9%),而解脲脲原体和葡萄球菌属常见于含感染性结石成分标本(68例,72.4%;27例,75.0%)。检出率前三位的非产脲酶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5例,53.9%)、肠球菌属(76例,23.4%)和链球菌属(35例,10.8%),大肠埃希菌常见于含感染性结石成分标本(78例,44.5%)和纯感染性结石(61例,34.9%),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常见于含感染性结石成分标本(42例,55.3%;26例,74.3%)。259例纯感染性结石中检出率前三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61例(23.6%)、奇异变形杆菌44例(17.0%)和肠球菌属20例(7.7%);131例混合感染性结石中检出率前三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6例(27.5%)、肠球菌属14例(10.7%)和解脲脲原体10例(7.6%);599�
丁西杰胡卫国李健李建兴陈国俊靳松丁天福白文洁王碧霄蒋红梅
关键词:感染性结石大肠埃希菌解脲脲原体结石成分分析
多镜联合一期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多镜联合一期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4年7月应用多镜联合一期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106例,结石长径18~52mm,平均38mm。单发结石15例,多发结石59例,鹿角形结石32例。肾结石85例,输尿管结石11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0例,合并膀胱结石3例。尿流改道术后38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性膀胱炎、输尿管下段梗阻合并结石3例。结果:106例患者一期成功完成手术。通道建立时间(7.1士1.2)min,结石平均处理时间(73.5±21.8)min。单通道91例,双通道15例。输血1例。无胸膜损伤及肾周围脏器损伤和尿源性败血症,无选择性肾动脉栓塞。随访1个月,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1~2天复查KUB,一期净石率91.5%(97/106)。剩余9例残石患者门诊行ESWL或保守观察。结论:多镜联合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可充分利用各种器械的优势,减少皮肾通道数量,减少手术次数,安全可行,是传统微创手术有益的补充。
胡卫国唐宇哲肖博张鑫陈松刘宇保李建兴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一期治疗
全超声监控建立标准通道行经皮肾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全超声监控下建立标准通道行经皮肾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通道建立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全超声监控下球囊扩张建立标准通道行经皮肾镜手术的2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0例,女101例;年龄(52.3±9.8)岁;结石最大径(3.9±1.1)cm;体质指数(25.8±3.1)kg/m2。其中118例为鹿角形结石;33例既往有同侧肾结石手术史。术中在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目标盏,留置导丝,在超声监控下置入球囊扩张导管,充盈球囊,扩张并建立F24标准皮肾通道后进行碎石。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初次皮肾通道建立失败与成功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道建立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231例中25例初次皮肾通道建立失败,其中通道过浅13例,通道过深4例,偏离目标盏4例,导丝丢失4例;25例均通过安全导丝或重新穿刺最终成功建立通道,初次通道建立成功率为89.2%(206/231)。通道建立中位时间为4.2 min (2.2~8.0 min);中位手术时间为85.5 min(45.0~120.0 min)。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中位值为16.0 g/L (5.0~25.8 g/L)。术后并发症:Clavien Ⅰ级18例,包括7例发热,11例使用镇痛剂;Clavien Ⅱ级3例,均为输血。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1%(21/231)。术后结石清除率为89.6%(207/2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同侧肾脏手术史(P=0.038)、目标盏积水(P<0.001)、目标盏深度(P=0.039)、目标盏位置(P=0.002)在初次皮肾通道建立成功与失败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盏穿刺(P=0.014)是通道建立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目标盏积水可以明显增加通道建立成功率(P<0.001)。结论全超声监控下球囊扩张建立标准通道行经皮肾镜手术的通道建立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下盏穿刺是通道建立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苏博兴王樹肖博唐宇哲付猛胡卫国陈松李建兴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超声定位球囊扩张
尿源性脓毒症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Sepsis-3定义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蛋白等指标在尿源性脓毒症早期预警和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方便,PC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更高,WBC急剧下降对脓毒性休克具有很强的预警性,CRP的特异性相对低。IL-6、CD64、Presepsin、miRNA、PTX-3等是较新的更有价值的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检测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统一和规范的检测标准。多个生物标志物的组合以及与临床评分系统结合较单个生物标志物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丁西杰胡卫国
关键词:脓毒症
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4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中位年龄75.5(44~84)岁。就诊原因为血尿11例,腰痛2例,无症状1例。5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1例有对侧肾盂癌病史。孤立肾4例,肾功能不全3例,双侧肾盂癌1例,因一般状态差(美国麻醉医生协会评分≥3分)无法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要求行保肾治疗者2例。14例共15侧肿瘤,肿瘤主体位置位于肾盂6侧、上盏4侧、中盏3侧、下盏2侧。肿瘤直径中位值2.0(0.8~4.0)cm。患者术前经CT/CTU、MRI以及尿脱落细胞学或病理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癌。本组14例共15侧手术。13侧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扩张,建立F24标准通道,在肾镜下采用1470半导体激光(60~80W)或铥激光(15~20W)汽化消融肿瘤组织,必要时电凝止血;2侧经尿道置入输尿管软镜,镜下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行肿瘤消融,并使用钕激光止血。肿瘤汽化消融范围包括肿瘤周围0.5~1.0 cm正常肾盂黏膜,深至肾窦脂肪层,必要时汽化消融结束后基底部再次取活检。结果本组15侧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51.7(39~115)min,术中出血量20.0(2~50)ml。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发热(体温>38.5℃);4例为出血需输血(术后血红蛋白<70 g/L),输2~4 U悬浮红细胞,无需肾动脉栓塞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为高级别6侧,低级别9侧;病理分期T_(a)期8侧,T_(1)期5侧,T_(2)期2侧。中位随访31(11~70)个月,10例术后出现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1.3(4~41)个月。4例复发后行保守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加放疗1例,全身化疗1例,等待观察2例;3例复发后再次行内镜下治疗,包括经皮肾镜下肿瘤激光消融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均存活;3例复发�
苏博兴肖博胡卫国唐宇哲付猛刘宇保曾雪李建兴
关键词:上尿路内镜治疗经皮肾镜
针状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1~2cm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1~2cm肾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率。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83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36名患者行针状肾镜结合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NR组),47例行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RIRS组)。用200μm钬激光碎石,碎片可用取石网篮取出。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别,NR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明显缩短[NR组(70.1±22.5)min vs.RIRS组(96.2±31.2)min,P=0.002],平均术后失血量相近((7.5±1.3)g/dl vs.(8.1±1.6)g/dl,P=0.08)。NR组的4例患者术后出现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RIRS组的5例患者术后出现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二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差别[(1.4±0.5)天vs.(1.3±0.5)天]。术后三月NR组的清石率为86.1%,RIRS组为74.5%。结论:对于1~2cm肾下极结石,针状肾镜结合输尿管镜取石术安全且有效。
曾雪靳松姬超岳胡卫国张刚白文洁王碧霄肖博李建兴
关键词: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
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技术在特殊类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评价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技术(AI-MR)在规划特殊类型的复杂性上尿路结石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项目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纳入2022年8月—2023年5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PCNL的15例特殊类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包括盆腔异位肾结石3例、马蹄肾结石5例、脊柱畸形合并肾结石3例、移植肾结石4例。基于患者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造影(CTU)数据进行数字三维重建,并使用AI-MR在真实空间中投射手术相关的三维影像,获得术区的“透视化”信息,从而进行术前设计与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目标肾盏、通道数目及辅助措施。并对目标肾盏及通道数的符合度、一期净石率、总手术时间、主皮肾通道建立时间、血红蛋白下降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使用AI-MR进行术前规划,顺利完成一期超声引导下PCNL。基于术前规划,我们采用了单一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S-PCNL)以及S-PCNL联合针状肾镜(Needle-perc)或顺/逆行输尿管软镜(FURS)的手术方式,其中4例患者行单通道S-PCNL,3例行多通道S-PCNL,8例行S-PCNL联合Needle-perc或FURS。目标肾盏及通道数术前规划和术中实施的符合率为86.7%,一期净石率80.0%,平均主皮肾通道建立时间(2.3±0.3)min、平均总手术时间(61.5±12.2)min、血红蛋白下降值(9.6±1.2)g/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6±0.5)d。无输血、脏器损伤和尿源性脓毒症等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发生。结论 AI-MR可量化分析特殊类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术前影像数据,实现术区三维透视化效果,利于制定手术方案,优化穿刺路径,有效规避周围脏器损伤风险,达到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周期以及提高一期净石率的效果。
刘宇保宋海峰王碧霄肖博胡卫国苏博兴刘翚徐瑞罗智超李建兴
关键词: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