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磊

作品数:28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1篇手术
  • 8篇胸腔
  • 8篇细胞
  • 7篇肺癌
  • 6篇肿瘤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
  • 6篇小细胞肺癌
  • 5篇非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胸腔镜
  • 4篇手术治疗
  • 2篇引流
  • 2篇预后
  • 2篇术后
  • 2篇双关
  • 2篇切除
  • 2篇纵隔
  • 2篇外科
  • 2篇临床病理

机构

  • 28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8篇刘磊
  • 13篇郭超
  • 11篇张家齐
  • 7篇黄诚
  • 6篇陈野野
  • 4篇刘洪生
  • 4篇梁乃新
  • 3篇李力
  • 3篇王学斌
  • 2篇李单青
  • 1篇朱惠娟
  • 1篇韩志军
  • 1篇翁习生
  • 1篇李方
  • 1篇胡志远
  • 1篇秦应之
  • 1篇潘博
  • 1篇翟吉良
  • 1篇马文斌
  • 1篇蔺晨

传媒

  • 6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1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被引量:2
2019年
肺癌作为全球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主要治疗方式,尤其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依然占主导地位,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于肺癌的分期、预后至关重要。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比较常见,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归纳非小细胞肺癌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指导。
张家齐刘磊王桂阁白文梁李单青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点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IK3CA基因与其他致癌基因共突变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IK3CA基因与其他致癌基因共突变现象及特点。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全国25家医院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和分析9个基因位点数据,包括PIK3CA E9、PIK3CA E20、KRAS E2、KRAS E3、BRAF,以及EGFR E18、E19、E20、E21。结果在纳入研究的5125例患者中,有161例(3.14%)存在多个突变,其中77例存在PIK3CA突变,包括50例E9突变和27例E20突变。与PIK3CA共存的其他致癌基因突变位点包括KRAS E2(11例)、KRAS E3(1例)、BRAF(2例)、EGFR E18(4例)、EGFR E20(5例)、EGFR E21(28例)和EGFR E19缺失突变(37例)。在存在PIK3CA共突变的病例中,E9与E20相比,更容易产生共突变现象;与EGFR E20相比,更易与EGFR E21的L858R型突变共存。在PIK3CA E20突变中,H1047R型突变较H1047L型更为常见。与PIK3CA共突变的KRAS突变经常出现在E2的G12位点。BRAF V600E突变也存在与PIK3CA共突变的倾向。结论 PIK3CA是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共突变致癌基因,其E9与E20突变相互排斥,但均可与其他致癌基因同时存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梁乃新刘雅昕刘磊李单青
关键词:PIK3CA致癌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胸外科术后30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为0.75%(79/10543);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位住院天数19(12,37)d,中位住院费用109929.11(80549.46,173491.87)元;22例(27.85%)患者接受输血治疗,26例(32.91%)患者接受重症监护治疗;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例数最多。出血(21.52%)、乳糜胸(17.72%)、肺漏气(16.46%)、肺不张(13.92%)及消化道瘘(11.39%)为胸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其中,非食管/贲门组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原因主要为出血、肺漏气、肺不张及乳糜胸;食管/贲门组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原因主要为消化道瘘、切口感染愈合不良、出血及乳糜胸。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死亡,17例好转,58例痊愈。结论胸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出血、乳糜胸、肺漏气、肺不张及消化道瘘是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张家齐刘磊赵珂郭超黄诚陈野野刘洪生李单青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
一种胸腔镜下肋骨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胸腔镜下肋骨钳,包括钳头,所述钳头通过钳头后活动关节铰接有手柄;钳头上安装有钳头前活动关节。本实用新型采用钳头后活动关节和钳头前活动关节的双关节结构,可以保证在腔镜操作过程中肋骨钳的...
刘磊李单青
文献传递
纵隔原发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
2023年
本文报道1例50岁纵隔原发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男性患者。患者体检发现纵隔肿瘤,行胸腔镜下纵隔囊性肿物切除术,手术时间1 h,术中出血量10 mL,术后病理诊断为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于术后第2 d出院,随访未见复发。本文还对纵隔异位甲状腺癌进行文献复习,以探讨异位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毛铭懿刘磊李单青陈野野
关键词:纵隔肿瘤异位甲状腺癌病例报告
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角度双关节荷包钳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角度双关节荷包钳,涉及荷包钳技术领域,包括荷包钳手持部,荷包钳手持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保护筒,第一保护筒远离荷包钳手持部的一端内部安装有联动夹紧机构,联动夹紧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荷包钳本体,荷包钳...
郭超刘磊李单青
外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操作技能进阶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是探索医学精英人才培养的新形式,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以此为依托,探索操作技能进阶培养体系在外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2019级外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和同期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操作技能进阶培养体系的建设过程及培训效果。结果初步建立了外科操作技能进阶培养体系,已成功培养三届外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共26人),其近3次年度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同期住院医师。此外,在操作技能进阶培养体系建立过程中,19项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立项,14篇相关教学论文发表。结论操作技能进阶培养体系在外科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培养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仍需进一步结合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实际需求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
郭超刘磊蔺晨王炜翟吉良潘博梁乃新田锋易杰廖泉朱惠娟翁习生
20例支气管肺类癌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综合征的疾病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6年5月间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搜集并整理20例患者的重要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就诊时的平均年龄为13~70(38.85±15.31)岁,其中典型类癌14例、不典型类癌6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库欣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均由胸部CT定位胸部病变。手术治疗后血清皮质醇及血ACTH浓度均明显下降。术后并发症3例(15.00%),均为严重肺部感染。随访1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5(12~122)个月;其中典型类癌13例、不典型类癌5例;Ⅰa期7例、Ⅰb期1例、Ⅱa期2例、Ⅲa期8例;1例行术后放疗、4例行术后化疗。随访时间内,1例复发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支气管肺类癌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需要多种检查手段及多专科医师共同诊治;胸部CT是发现病变并评估手术可行性的重要方法,早期手术切除异位ACTH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且大多可获长期生存。
王学斌刘磊王桂阁张家齐陈野野曹磊刘洪生李单青
关键词:支气管肺类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
一种带有力度监测的夹持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力度监测的夹持钳,包括两个对称交错设置的钳体,每个钳体由钳头以及安装在钳头底部的钳杆构成,所述钳头的内部设置有力度监测机构,该力度监测机构包括:监测组件,具有检测端和安装端,其中检测端内置于钳头的内部...
郭超刘磊李单青
PD-1/PD-L1抗体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0年
近年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信号通路影响机体抗肿瘤免疫,其中抑制PD-1/PD-L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有良好疗效。本文针对PD-1/PD-L1抗体治疗晚期NSCLC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白文粱刘磊王桂阁张家齐李单青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免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